精准扶贫 JINGZHUN FUPIN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保险市场
王星宇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我国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到了战略高度,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相关的保险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保险市场
政治局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时指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我国对农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其中特别要求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在此大背景下,我们认为配合三农,农村保险市场将成为满足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各方面风险保障需求的全险种市场,包括医(医疗保险)、食(农业保险)、住(财产保险)、行(车险)、养(寿险及养老保险)五大类,因此也对保险公司合理快速开拓农村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期,农村的发
展更是有目共睹,我国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经取得明显改善——据2017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99.5%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比2006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63元,比2012年增长了47.4%,实际增长36.3%,年均实际增长8.0%;平均每百户拥有小汽车24.8台,比10年前增加了21.4台;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32.2台,比10年前增加了30.0台;手机244.3部,比10年前增加了174.5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民在“医食养住行”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正在得到释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与恩格尔系数在近五年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相应的保险市场展示出不可小觑的初始繁荣状态。
作者简介:王星宇(1997- ),女,山西太原人,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保险学、社会保障。
至此,我们认为他所说的提前种植,深耕土地,按时培土都是很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克服当地的主要矛盾(该地区特有的高寒山区立体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与雨量大土壤沙化漏肥导致作物难以茁壮生长之间的矛盾)。
最后,熊师傅表示,做到上面三个方面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在烤烟种植下去后做到精心管理。因为他每天都坚持到田间察看烤烟长势,一旦看到烟叶生病便通过打药,换苗等办法及时处理,见到部分的烤烟长势慢,适当增加肥力,并对其加以关注。
由此可见,种植烤烟经济效益太低的理由是无法立足的。另一方面,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缺少劳力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足以成为完全拒绝种植烤烟的理由。通过我们参与烤烟种植工作的亲身体验,亩产烤烟人力消耗的增加以及落实精细化的烤烟种植管理技术,恐怕才是引起村民畏难情绪的原因,以致于村民普遍排斥种植烤烟。
若是如此,则更需要动员村民种植烤烟,这不仅仅是
为了使村民获得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种植烤烟以习得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技术,改善当地生产力水平,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鉴于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客观实际,以提高亩产收益为目标,通过减少种植规模,方能使村民通过烤烟种植习得精细化种植管理技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具体可考虑以当地烤烟种植能手上年平均亩产销售额为目标,以普通烟农上年烤烟销售总额除以当地烤烟种植能手上年平均亩产销售额的数值,作为普通烟农个人下一年需要种植的亩数。对于普通农户家里人员变动较大的可在此基础上按照减多增少的原则再适当增减种植规模。
因此,当前一段时间种植烤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不仅要通过种植烤烟稳定村民既有收入水平,巩固脱贫成效,降低反贫风险;更需以烤烟种植为契机帮助村民习得精细化种植管理技术,改善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2019.10
63精准扶贫 JINGZHUN FUPIN注: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银、、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指导意见》的内容来看,在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过程中,保险业大有可为。
在此背景下,截至2016年,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承保农作物品种达到211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同时,2007年至2017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也从1126亿元增长至2.79万亿元。但是,也应当注意到,我国农业保险虽然覆盖面较广,但保障程度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性农业保险仅保障地里庄稼在某个节点发生损失时的物化成本,虽然解决了最为基础的保障问题,但对于真正满足农民恢复生产和保障生活的需要来说还远远不够。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农村保险不论是在农业保险、医疗保险、财产保险还是寿险及养老保险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2 保险公司开拓农村市场的策略保险公司应在产品设计,营销模式上调整思路,使用
新型技术,力争在农村保险市场赢得先机。2.1 产品设计应做到功能简单农村居民在对日常支出通常较为节俭,对保险服务
,定价合理
的消费能力也很有限,小额保险作为一种预防性的风险保障,以中低收入者为目标客群,恰好与国家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发展战略相吻合。我国在小额农业和财产保险、小额寿险、小额意外保险、小额健康保险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销售此类产品并适当盈利,保险公司应充分借助国家财政补贴,提高农村人民的购买意愿,同时还必须提高在保单销售管理和客户服务方面的效率,这就要依靠保险公司在移动技术、自动核保核赔以及其他方面的数字化创新。
2019.10
2.2 在农村产业链上发掘商业机会
与散户相比,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企业具有显著的成本
优势,经营更加稳定,企业主的道德风险相对较低,便于保险公司维护长期的客户关系。
2.3 采用网格化管理保险公司可以尝试以现有的四级机构为节点,建立一
,建立销售服务一体化
个由线下网络和线上网络组成的农村销售网络覆盖模式,全面、高效的覆盖农村保险市场。乡镇,引导性强,
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大,可通过以乡镇+乡村意见领袖的模式,实现对农村市场的网格化管理;农村保险专员是由农村市场开拓的专业人员,销售和服务支持分类管理;协办员队伍择优晋升,形成专业化的农村市场销售和大客户经理团队,挖掘农村市场高价值的保险需求;销售服务网点建设,以成本效益为导向,根据不同的保费规模和险种结构,在乡村镇里建设服务站点、销售站点以及五级机构。
2.4 借助新技术随着农村电商规模的扩大,电商将逐渐从销售终端改
,增强获取和风险管理
造向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实现与传统产业深度结合,也为农村市场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农村市场的互联互通,也有助于保险机构借助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大幅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再次将目光聚焦“三农”,伴随着十九大提出的全面脱贫目标,保险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保护伞”,显示出了其独特性与生命力,并有望在不断增长的农村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农村保险业迎来了巨大的契机。中国保险公司在农村保险方向大有开拓市场,我们相信只要公司对内上下一心、统一思想,对外积极配合基层地方,定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保险市场发展之路。参考文献:
[1] 张鸿武,王亚雄.恩格尔系数的适用性与居民生活水
平的评价,2005.
[2] 冯梦龙,李恩,宋妍澎.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
系,2009.
[3] 李晨阳.保险业为乡村振兴撑起“保护伞”[J].人民
周刊,2018(5):40-41.
[4] 薄爱华.保险行动[J].新农业,2018(867):14-15.
[5] 王虎云.呼唤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J].普惠金融,
2016(1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