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6期 2009年l2月 福建体育科技 F ian Spo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28 No.6 December 2009 运动员认知调节训练的理论建构 及本土化研究成果探析 李玲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摘710068) 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以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为指导,阐述了运动员认知调节的基本观点,从 不同方面建构了认知调节的理论基础,并对应用成果进行分析,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运动员;认知调节;理论;建构;探析 文章编号:1004~8790(2009)06—0039—03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Theory of Cognitive Aajusting Training for Athletes and Exploring the Applied Researches Localization Li ling (Xi 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Abstract:By documentation,with the guidanc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the research discussed the basic ideas, constructed several theori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analyzed the applied researches,and pointed out developing ori— entation tomorrow. Key words:Athletes;Cognitive Adjusting;Theory;Construct;Explore and Analyze 1认知调节训练的基本观点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 动成绩表面的动态变化起决定作用。当认知焦虑较低时, 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类似一条柔和的倒u曲线;当 认知焦虑较高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呈现了突然 特别强调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去解释人的行为。认为人的 大脑实质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从外界获得的信息都 必须经过个人认知结构的重新加工、组合,才会导致相应 性的跳跃。以往测竞赛焦虑只是测量运动员焦虑体验的程 度,这是不能全面了解竞赛焦虑的实际情况的。还应当重 视运动员焦虑体验的方向性解释,如果将竞赛焦虑解释为 积极的,对运动成绩具有促进作用的;如果将运动焦虑解 释为消极的,对运动成绩具有阻碍作用的。 认知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指出了认知调节训练要解 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严格地控制和减少认知焦虑, 的行为反应。不同的人的认知活动是不一样的,产生的态 度、观念与情绪体验也各不相同,因而表现出的行为也是 形形色色的。大量的研究证明,在高级运动竞赛中,运动 员的紧张、焦虑大都由于消极思维影响所致。因此,改变 运动员不合理的认知,有助于消除不良的情绪体验,改变 不适应的行为方式。目前认知调节训练正成为运动员心理 训练中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这种认知调节训练,就是 才能保证有稳定的好成绩。在认知焦虑较高时,对过度生 理唤醒的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对此,认知调节训练要结合 专项特点发现其有益性心理应激向有害性心理应激转化时 临界状态的认知与行为特征,为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时及 要提高运动员对情境评价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复杂 的比赛情况下依靠运动员自己解决问题。 2理论建构 时监测、好比赛心理应激状况创造有利条件。 2.2从认知与情绪的关系建构 早期情绪理论将情绪视为生理和认知之问相互作用的 结果,后来的理论则越来越强调评价的作用,尽管两个时 期情绪理论的出发点和对认知的取向各不相同,但都强调 2.1从认知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建构 运动员对比赛心理应激的焦虑反应中,认知焦虑对运 作者简介:李玲(1975一),女,辽宁东港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心理学。 福建体育科技 了认知的重要性。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 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第二, 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人对生理 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经验。情绪的产生是 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人们可以通过改变 研究 第28卷 运动心理专家、学者帮助运动员在大赛中正常发挥水 平,进行了为期1年的系统心理训练,其中认知调整训练 是必要的方法之一。为了验证训练的效果,有的研究(梁 德清、王润平、丁雪琴等人运用心理训练前后的肌电、心 率、皮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出了 运用生物反馈技术 是有效检测心理训练效果和监测心理训练过程的有效手段” 对事件的认识来改变情绪,=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以利 于产生积极的行为。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情绪吼赋予认知极其重 要的角色 运动员是否能产生某种情绪体验以及情绪体验的性质,主 的结论。、这类研究的特点是有明确的应用性目的、具体的 研究对象、系统的训练过程或数量化的训练效果。刘淑慧 要由认知因素决定。认知调节训练的核心是运动员的认知 活动和评价过程。因为,评价差异对情绪有重要影响。 2.3从认知在人格结构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建构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强调观念系统服务于个体 的人格发展过程,观念系统包括自我、价值结构以及与价 值相联系的自我态度及观念。自我概念在人格中处于核心 地位,自我概念就是关于自己的态度、看法和评价。拥有 健康人格的关键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真实的自我概念。 在人格的形成过程当中,认知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当人 格出现异常时,就是认知活动出现了问题。要矫正人格, 就是要建立新的看待世界、解释世界的方式。 从人格结构及形成过程建构认知调节理论的优点在于 建构的是关于认知与人格结构的广义理论,这种理论凸现 个体的自我价值体系。启示认知调节策略在于帮助运动员 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薪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 2.4从认知定向对动机的重要作用建构 人的动机行强度源自人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在完 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如果强调的重点是任务本身,人们 对自己表现出的能力的知觉是以自己个人为参照系的,不 同他人比较。这种认知定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主观能 力感,进而增强动机。相反,人们对自己表现的能力的知 觉意味着对自己是否比别人强这个问题做出的评估。这种 自我定向更有可能使人们产生能力不足之感,进而降低动 机行为。在体育运动中,认知定向和动机过程、成就行为、 价值感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的关系是认知调节训练的又 一理论基础,训练的重点是运动员如何评价自己的能力。 2.5从认知或符号性练习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建构 运动操作必须依赖于大脑中储存的动作图式,认知调 节训练帮助运动员在大脑内建立或巩固动作图式,将动作 编译为符号部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练习即认知编 码,建立有用的图式,消退无用的图式,发展最佳的图式, 从而使运动技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建 构,强调认知调节过程是对动作序列进行符号编码练习, 对认知成份较高的运动技能意义重大。 3运动员认知调节训练的本土化研究成果 3.1结合国际重大赛事下进行较长时间心理训练的服务性 在-“观念系统理论在射击心理咨询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 运用RET技术的咨询者在咨询中较多地处于“干预”地 位,运动员则更多地“接受”他人的教诲。当运动员主体 认知能力有了提高之后,就必须再辟新径,罗杰斯的观念 系统理论方法恰能满足运动员增强自身心理建设高度的要 求。该文将罗杰斯“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理念成功地运 用到射击运动员的认知调整训练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认知调整训练的整体过程可以概括为“阻断”、“重建”, 但因为每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有其自身特点,所以这类研究 更多的是通过“个案法”获得,以期实现此项工作的针对 性、个体性和随意性强的效果。 3.2多种评估方式并存 虽然运动心理学者们对认知调节的内涵有比较一致的 看法,认知调节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对于哪 种评估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测量运动员在认知调节能力上 的差异尚无定论。目前,认知的评估方法大致分为自我报 告法和活动操作法两类。自我报告法最大的优势在于标准 化程度高,实施效率高,并且结果处理、数据分析简便。 活动操作法突出优点在于让被试直接、真实地进行实际任 务操作,因而可以克服问卷测量法因社会期待性带来的作 假问题,其结果比较真实可靠。正是考虑到上述两种方法 各自的特点,在评价认知体验,和认知成分时,研究者往 往使用问卷测量法,但涉及认知调节过程的测量量往往会 采用活动操作法或结合法。姒刚彦撰写的“帆船运动员心 理训练的口语报告研究”一文,说明了口语报告的应用检 验结果。此外,任末多撰写的“飞碟射击运动员比赛过程 中心理表现及自我控制的研究”一文,尝试运用摄像资料 编码的研究方法,对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无声化语言(情 绪或动作)进行研究,并比较新手与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 异,为我们探索人的内部认知活动,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 息,是认知调节训练未来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3.3围绕“怎样比赛情绪”展开大量研究 运动心理学专家、学者为帮助运动员比赛情绪进 行的系统心理训练中,认知调整训练是必要的方法之一。 刘淑慧撰写的“26届奥运会提高射手比赛发挥能力的综合 性心理建设研究”一文提出:思维控制训练有助于提高射 手的情绪指向应付能力,为比赛服务的自我意象训练可提 高射手驾驭比赛的能力。陶玉晶撰写的“认知调节训练手 第6期 运动员认知调节训练的理论建构及本土化研究成果探析 41 段。薛茜撰写的“认知一行为调节在射击射箭运动员心理 中的应用”一文,剖析了认知一行为心理技能、焦虑 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强调了认知一行为调节对取得优异成 设计向单一情境的方向发展(如身体损伤、比赛失利等); 评定过程充分考虑与比赛情景结合,并遵循聚合原则,即 多次评定预测多次结果,对运动员认知观念(优劣、好坏 绩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认知一行为调节是运动员保持良好 情绪状态、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的可靠保证,是促进运动水 平提高的关键。 3.4从运动专项具体化过程实施应对的认知调节训练 刘淑慧在“优秀运动队心理科技服务10年的理论与实 等)的评判要考虑竞技领域的效率和结果两种因素,应用 多种影响变量综合评价;在影响因素的探讨巾,要注重纵 向、动态地考察交互作用的多个方面,提高研究的生态学 效度。 5参考文献 践”一文中提出:你打你的,(或你看你的,你说你的), 我打我的,以我为主;打一发甩一发,发发从零开始;多 想技术动作,少想结果等暗示语,帮助运动员在射击过程 中确认正确的认知定向。张书平撰写的“射击运动员心理 训练的基本功及其训练”一文,作用从射击技术的结构特 点出发,把发射1发子弹过程的意识活动视为最基础的心 理活动过程,依据——运——瞄准——击发过程,提 出意收——意引——意守——意静——意松,并将其贯穿 于训练之巾。丁雪琴通过帮助分析赛前和比赛时运动员可 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出认知对策。上述这些方法在经 验积累的基础上总结出精华,但尚需在理论指引下继续细 化。 4运动员认知调节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首先,运动员认知的确定与测量当前仍过度地依赖于 研究者的主观解释。如评定什么是认知、运动员的认知成 分,对这一问题的说明通常只局限运动员认知思维的外在 因素:如运动员个体的语言报告、外在行为。所以今后的 研究中,应提高对运动员认知构成的理解、对运动员认知 的确定仍足一个研究重点。 其次,活动操作法虽然不必担心被试的作假问题,但 主试与被试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评估方式,以及对测 试环境和工具的要求显然很不经济。口语报告法也面临同 样的问题。这类评估往往要求细致的观察、详细记被试的 学习情况,对观察资料进行认知的等级评定,获取个体完 成任务时的出声思考资料,以及评定他们的内省报告。小 规模的测试或是探索性的研究尚可接受,但若面临大范围、 大面积的测评要求时,问题将变得十分突出。针对这种情 况,已经有研究者开始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认知l』Jl1工, 并借此评价个体的认知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准 化计算机测试应在运动员认知调节测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第三,对比国内、外自我谈话和心理量表在运动心理 训练巾运用的异同,相应提出研制运动员认知观念量表的 操作路径及注意的问题。研制运动员认知观念的量表,对 运动员现存的不合理认知观念进行量化。在运动中认知观 念的测评中,要努力发展适合中国运动员认知观念特点的 量表;量表的设计要结合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特点;题目 [1]陈丹萍.体育运动中认知调节训练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现状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44 [2]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 版社,1998:116—117 [3]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258 [4]黄希庭.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40 [5]黄希庭.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218 [6]陈丹萍.体育运动中认知调节训练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现状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47 [7]黎坚等.元认知调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2008.3:22 [8]姒刚彦等.帆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口语报告的研究 [J].体育科学,1996,(4) [9]任末多等.飞碟射击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心理表现及自 我控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5) [10]刘淑慧.26届奥运会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发挥能力的 综合性心理建设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9.11(3):23—33 [1 1]陶玉晶.认知调节控制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焦虑情绪 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6.(6):754—755 [12]薛茜,王华等.认知——行为调节在射击射箭运动员 心理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2001.1(22): 48 [13]刘淑慧.优秀运动队心理科技服务——lO年的理论 与实践[J].北京休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4 (10):15 [14]张书平.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基本功及其训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5(1O):35 [15]丁雪琴.运动员赛前和赛中认知对策研究[J].体 育科学,2000.2(8):23 [16]黎坚等.元认知调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 师范大学学报,2008.3:22—26 [17]石岩,岳宝华.运动员认知观念的界定、理论建构及 测评方法[J].体育科学,200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