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2期 2010年2月 医学与社会 Vo1.23 No.2 Medicine and Society Feb.2010 ・83。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调查 陈昱文 吴东梅 赵钰蔚 马利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510006 摘要选取广州某十所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以及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的使用 情况。调查发现,心理辅导中心咨询存在浪费现象,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认识偏差和情感抗拒。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咨询;态度;高校心理辅导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870/YXYSH.2010.02.032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Attitude towa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henYu1wen et al SchoolofEconomicandManagement,Guangzhou UniversityofChhTeseMedicine,Guangzhou510006 Abstract Selected students from 1 0 colleges in Guangzhou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a ̄itude towa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how the students use the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Found the students can not accept hte counseling center because of the cognitive bias and the emotional resistance,SO the resource of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s are wast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ounseling;Attitude;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04 获取渠道、对心理咨询态度、对 理辅导中 了解和 年以来自杀己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首因…。08年 评价五方面编制题目,并加入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12月25日《信息时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广东近5 M~R分量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年已有75名学生自杀,仅08年已有30名左右学生自 中国人群M~R分值男性>15,女性>20提示可能存 杀。由此引发人们再次关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 在心理问题。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和分析。 况及高校心理辅导中心使用情况。研究显示,当前 2结果和分析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结构、配置、使用率等问题 。 , 2.1心理健康水平 而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也存在偏差 。本文从 CMI的M~R量表分结果如下:男生高分人群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态度及高校心理辅导中心使用情 32.6%,女生高分人群l7.12%,总体高分人群25.58%。 况着手研究,希望为今后高校心理辅导中心工作开 其中“你是否经常想死(一死了之)”一题,肯定回答 展提供一些依据。 8.8%。从一个侧面反应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容乐观。 1.1研冤对象 文、理、工、医、艺术生中经常有想死的念头人群 调查对象为广州某十所高校在校学生。在各校 比重分别是15.7%、7.6%、5.5%、4.6%、12.1%。文科生 中方便取样抽取部分班级派发问卷,共发放问卷1150 显著高于理、工、医科生,)c 分别为8_310、13.095、 份,回收问卷1071份,回收率93.13%。其中男生596份 8.182,P值分别为0.016、0.001、0.017;艺术生显著高于 (55.6%),女生475份(44.4%);文科168份(15.7%),理 工科生和医科生, 分别为6.615、4.662,P值分别为 科293份(27.4%),工科277份(25.9%),医科108份 0.010、0.031。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选择文科和艺术专 (10.1%),艺术类216份(20.2%),缺失值8份(0.7%)。 业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和气质上更倾向于感性,而文 1.2方法 科生与艺术生学业压力可能较其他学科学生低,有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对心理咨询认识、心理知识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谈恋爱、思考自我等,也更容易产 生空虚感。 作者简介:陈昱文,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促进。 2.2学生心理知识获取渠道 通讯作者:马利军。 学生获取的心理知识66.6%来自看书、杂志或看 ・84・ 医学与社会2010年2月第23卷第2期 电视,53.5%来自上课或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活动, 咨询专业人员求助,从另一方面反应学生对心理咨 43. 来自上网查阅,22.7%来自心理咨询,4.6%来自 询的排斥。 其他,仅有5.7%从来不去了解。近一半学生没有通 当被问及知道同学去做过心理咨询时会有什么 过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提示心理 反应,6.1%的人认为以后见到他/她会很尴尬,其余 辅导中心资源的浪费。 的人认为无所谓。当被问及人们不愿去心理辅导中 2.3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心接受咨询的原因,从l1个原因中选出四个选项,最 一 表1对心理咨询认识情况 重要选择记1分,最次要记4分,结果是:担心心理辅 孵璐 讯 题目 是(%)否(%)不知道(%) x P 导中心老师不能替自己保密1.姒 伽 17、问题不严重1.83、觉 得学校的咨询是免费的咨询师不会用心帮自己2.36、 接受心理咨询易在周围人群中造成议论2.85。“担心 心理辅导中心老师不能替自己保密”来自学生对心 理辅导中心工作人员双重身份的担忧,认为“学校心 由表1可知,只有极少的学生知道心理咨询与聊 理咨询是免费的咨询师不会用心帮自己”反映了现 天谈心不同。当被问及心理咨询要达到最重要目标 行会导致学生对咨询师不信任,觉得“问题不严 时,17.4%选择解除痛苦,12.5%选择解决实际问题, 重不需要咨询”说明学生认为要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7.8%选择适应环境,21.7%选择心理成长和能力发展, 才需要进行咨询,认为“接受心理咨询易在周围人群 40.7%选择全部都是。由此可知,学生对心理咨询已 中造成议论”则反映学生认为公众对心理咨询较为 经有初步认识,但是对心理咨询的目的、方式及具体 抗拒。 过程等专业知识仍严重缺乏。 在心理辅导中心接受过咨询和在其它心理咨询 2.4对心理咨询的态度 机构接受过咨询的比例,男生是15.9%和7.5%,女生 表2学生接受咨询情况 是25.3%和8.2%, =14.924,P=-O.001,表明男生求助动 机低于女生。 2.5对心理辅导中心的了解 表3学生对心理辅导中心信息知晓情况 题目 ~ 从表2可知,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做过咨询,即便 是有心理问题或经常有想死念头的学生。当被问及 自己或好友遇到困难时,是否会自己寻求或建议对 该十所高校均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因此由上 方寻求咨询机构帮助,选择经常会、偶尔会、从来不 表可知大学生对心理辅导中心基本情况缺乏了解。 会,分另U是5.1%、38.9%、56.0%和9.5%、56.7%、33.8%。 2.6对心理辅导中心的评价 配合度检验结果’C2=_217.944,P=O.000,出现“趋近~回 在心理辅导中心接受过咨询的学生对咨询效果 避”现象,即大学生们能够建议好友去做心理咨询, 的评价,15.9%认为非常好,62.7%认为还可以,13.4o/0 在真实情境中自己却难以主动求助 。当被问及周 认为一般,l%认为不太满意,7%认为很差。可见学 围人对心理咨询接受程度,11%的人认为是很信任, 生对咨询效果评价较为正面,学生不去心理辅导中 而有46%的人认为是不到很严重的地步不会去做心 心咨询与咨询效果和咨询师素质关系不大。当问及 理咨询,其余的人都认为周围的人对心理咨询持怀 “学校是否有必要提供更多咨询服务”时,有49%的人 疑甚至抗拒的态度,以上三点表明大学生在现实中 认为有必要。 对心理咨询采取回避的态度。 3讨论 当被问及遇到心理问题时对解决方式的选择, 调查显示,一半学生希望获得更多咨询服务,但 第一选择记1分,最后选择记5分,结果是:向朋友倾 只有五分之一学生在高校心理辅导中心做过咨询。 诉1.43、压在心里2.08、告诉家人2.44、找辅导员帮忙 学生期望咨询服务可能与前文提到大学生心理健康 3.54、找心理咨询师3.76,可见学生倾向于先向非心理 状况不容乐观有关,尤其是文科生与艺术生。而大 陈昱文等.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调查 ・85・ 学生面临就业、学习、情感、经济等多重压力,这些心 理问题的解决与压力的正确疏导均需专业人员的指 导,这也正是建立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目的所在。但 学生这种需要却无法实践,原因有以下几点: 3.1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一些普遍问题 已有充分理性认识,如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去做心理 咨询的人不一定就是精神病人,同意有些心理问题 是无法完全凭自己的能力来消除的。但仍有近一成 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的人就是精神病人,这说明过 去错误的思想仍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对于心 理咨询一些深层专业问题学生依旧了解较少或有误 解,例如心理咨询的目的,心理咨询与普通聊天的区 别。这种不了解与不认识直接影响学生的求助动机 和咨询效果。 3.2学生对心理咨询情感的抗拒 尽管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有所提高,但对心理 咨询仍存在情感抗拒,表现在行为层面则是不关心、 不行动。这体现在当好友遇到心理问题和自己遇 到心理问题时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趋避态度。造成这 一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承受着过 高的公众压力。学生们普遍认为公众对心理咨询持 抗拒态度,周围人对进行过心理咨询的人存在歧视。 这体现在学生认为大部分人是不到很严重地步不 会去做心理咨询甚至对心理咨询持怀疑抗拒的态 度;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并不能说明 自己有问题,并不是很“丢脸”的事,但接受心理咨 询易在周围人群中造成议论是学生不去咨询的主 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仅有6.1%的人见到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同 学会很尴尬,尽管这一结果可能出于称许性原因,但 没有数据和事例表明学生向心理辅导中心求助后遭 受到周围人歧视。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好友遇到心理 问题时建议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学生个人不愿接 受心理咨询,但可以接受别人去咨询。由于想象中 对非议的恐惧和担忧造成学生拒绝寻求心理咨询帮 助,而这种恐惧可能与当今大学生多为80后,在幼年 时期社会对心理咨询认知较为落后,将心理咨询等 同于精神病的想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负面影 响,因此尽管现在学生认知上有所进步,但仍受过去 错误经验误导,丧失去接受咨询的信心。面对这样 的趋避现象,心理辅导中心应强化学生对心理咨询 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用时间营造一个温暖的支 持环境,使学生在求助时无须担忧来自外界的压力。 另外,男生求助动机低于女生也是学生想象中 公众压力过高的体现。这与社会对男性角色要求有 关。社会生活中男性应该更坚强、更勇敢、更具有抗 挫力,更加,而不是寻求帮助。 3.3学生对心理辅导中心缺乏了解和信任 调查显示学生们对心理辅导中心的情况了解是 非常不足的。知道学校有成立心理辅导中心及其地 址、提供的服务、联络方式的学生只有6.71%。因此高 校心理辅导中心须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中心资源可接 近性,使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想到运用这些资源。 同时,担心咨询师不能替自己保守秘密成为学 生不去心理辅导中心咨询首要原因,而认为学校心 理咨询是免费的咨询师不会用心帮自己是第三原 因。这是由于心理辅导中心行政功能与专业功能的 矛盾所致。当前高校心理辅导中心隶属学生处等行 政部门,因此在发挥专业功能的同时也要发挥行政 功能,而专业功能与行政功能常存在交叉矛盾。例 如,在汇报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时,专业咨询师需 要保守秘密,这是心理咨询最为基本的原则;而作为 行政人员,则需要对学生“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如果 “危险”,当然需要上报。由于社会压力以及其他方 面压力,高校对学生安全采取原则是“稳定”压倒一 切。事实上,面对来访者,高校咨询师迫于行政压 力,首先发挥的是行政人员作用,这已不是个例。这 造成学生在寻求专业帮助的同时,一直担心自己压 抑已久的秘密会很快被大家知道。“咨询师一行政 人员”的双重身份导致学生对心理辅导中心不信任 和抗拒。 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的偏差和情感的抗拒,对 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的不了解和不信任以及对高校心 理辅导中心行政制度上的缺陷,导致高校心理辅导 中心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钟向阳,胡浩民.高校学生心理素质与自杀现象分析及对策 研究[J].青年研究,2006(8):27—32. [2]姜风云.高校心理咨询:困境与发展【J]_琼州大学学报,2005,12 (3):3O一31. [3]郑安云.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状况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以西安高校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 (6):141—145. [4]姚永松.浅议高校心理咨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 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5):5—6. [5]胡伟国,王晓程.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 ——基于对温州大学心理咨询工作现状的问卷调查[J].温 州大学学报,2006,19(3):50-55. [6]陈霞.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 2007,20(3):34-35. (收稿日期2009—08一O1;编辑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