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增长利弊再思考

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增长利弊再思考

来源:华佗小知识


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增长利弊再思考

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国在外汇储备已突破万亿美元。国际经验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值占当年GDP的4%左右是合理的。而2006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如按匯率1∶8计算,占当年GDP值的9.51%,外汇储备余额占当年GDP值的40.75%。如此高的外汇储备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综合对比角度来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的利弊。

标签: 外汇储备 外向型经济 增长模式 流动性过剩

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43.32%。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12月份外汇储备增加313亿美元,同比多增38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对于我国外汇储备是否过高,不同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是否保持动态平衡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一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又是衡量其国国际收支动态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一方面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而且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在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下,外汇储备过快,将占用更多的基础货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流动性过剩,而且也将使贸易摩擦加剧,将会加大对宏观经济的难度。那么,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是否过高,本文将从适度规模理论和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状况及其原因

1.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状况

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在1990年以后出现的,199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尤其在1994年银行实行严格的结售汇制度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逐年猛增,且屡创新高(见图,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的资料整理。)。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已达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

图 我国1994-2007年12月末的外汇储备变化情况 单位:亿美元

2.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的原因

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额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

自1978年我国实行以市场为主导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来,国家通过以进口替代和出口退税等形式鼓励出口,进口以及大力发展国内经济等措

施,使经济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外汇的储备开始持续增加,外汇储备增加主要是由外生和内生两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外生因素主要是是由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和对外开放的经济,不仅促进了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而且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迅猛增加;内生因素主要是由于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使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对外贸易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现行外汇管理模式

1994年开始实行的银行结售汇制度是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和持续增长另一重要原因。国家实行严格的结售汇制,使外汇储备的形成与积累存在着“双重强制性转移机制”:第一重转移是银行对企业强制结售汇,不管企业是否情愿,其通过外贸得来的超出外汇帐户限额以上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银行;第二重转移是央行对承办外汇业务的银行的外汇资金转移,不管承办外汇业务的银行是否情愿,超出银行结售汇周转限额以上的,都必须卖给央行,这样的“双重转移”使得外汇储备被人为的增加。

(3)高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较高的比率, 1991年~2005年我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平均在36.57%,而同期世界平均投资率大约在20%~33%之间,发达国家更低。高投资导致了工业产能的持续增加,远远超出了本国的消费能力,国内对对本国商品产生了“挤出效应”,使得国内产品必须到国际市场寻找销路,同时在出口导向、固定汇率制等宏观以及低成本劳动力的支持下,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利与弊

1.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

一般而言,一国外汇储备储备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如下三个方面:贸易、外债和外国直接投资。相应地,用汇需求也集中体现于这三个方面:(1)维持正常进口的用汇需求(DF1);(2)偿还外债本息的用汇需求(DF2);(3)外资企业汇储利润的用汇需求(DF3)。另外,由于汇率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而且关系到国内宏观经济是否正常运行。为此,国家还需要保留一定的外汇储备,以便在必要时对波动的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该项目用汇需求记作(DF4)。上述三个因素构成了外汇储备需求的基本内容。所以,国际上对外汇的合理规模的界定一般采用如下的方法:

FR*=DF1+ DF2+ DF3+ DF4

=a1·Imp+a2·Deb+a3·FDI+A

式中FR*为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Imp为全年进口贸易额;Deb为累计外债

余额;FDI为外国直接投资的累计余额;A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的用汇需求;a1为维持正常进口的时间;a2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比例;a3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汇出利润比例。按照国际惯例,各项参数值标准为,20%a130%;8%a212%;8%a312%;50A100。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可测算出我国的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大约为3600亿美元。然而,一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测算还必须结合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状况。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已近30年,就全球而言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仅用现有的理论和经验无法科学地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只有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来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才是合理的。有鉴于此,国内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的外汇适度储备额约为7000亿美元左右。其测算依据主要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第一, 对外债应拥有百分百的外汇储备。 从目前我国外债规模来看约需2660亿美元;第二,根据国际经验,为了应对调整或突发事件后的进口外汇需求,保持一国经济的稳定运行与增长,应至少拥有3个月进口额的外汇储备。由于我国仍处于转轨改革时期,将会不断调整变化,因此,当遇调整时,各经济主体将会采取加快进口,提前付款,远期结汇,降低结汇比例等措施,这大约另需3个月进口额的外汇储备。上述两方面合计约需维持至少6个月进口额的外汇储备。如按目前每月进口约600亿美元水平计算,则需要约3600亿美元的储备。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约为5000多亿美元,利润若按1O%计需汇出境外500余亿美元。另外,由于日常国际收支中“错误遗漏”数额很大,为了维持经济运行的基本稳定,另需外汇储备700亿美元。因此,从当前框架出发进行静态测算,为保证经济安全稳定运行,维持70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应该能满足应对暂时性国际收支的失衡。

就我国实际情况看,由于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外汇在国内不可自由兑换,因此我国外汇的适度规模测算仍然存在较大难度,况且国际上仍没有一套现成的衡量体系。从我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外汇储备适度水平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以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规模和运行态势,为维持对外贸易总体水平,我国必须持有六个月的外汇储备进口需求,即按目前月平均600亿美元水平计算共需3600亿美元;二是短期外债的偿付,截至到2006年末,我国短期的外债为1836亿美元;而中长期外债为1393.60亿美元,若按15%需偿付来计,我国偿付外债所需的外汇储备为2044亿美元;三是外资利润的汇出,目前我国的FDI总额约5000亿美元,若按10%利润汇出境外则需500亿美元;四是,截止到2006年末,我国对外的直接投资已达161亿美元,自随着对外投资的加大若按年增长50%计算,计需240亿美元;五是,随着我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个人用汇需求猛增,其中,200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为13.4万人,出国旅游人员为3452万人,若按人均0.15万美元计算,计所需外汇为420亿美元。计总需6804亿美元。

另外,我国外汇适度规模也可根据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率水平下,国民经济运行所需外汇的规模以及为支持国民经济10%的速度增长来計算。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率达到46%,若按1∶8的汇率计算,我国GDP已达2.5万亿美元,其中外贸的贡献度为1.25万亿美元,这也是为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所需的年度外汇规模。除此之外,若国民经济按10%的速度增长,则其每年

新增的外贸贡献度为0.125万亿美元。即还需0.125万亿美元的外汇规模。两项合计为1.375万亿美元,若按6个月的外汇储备计算约为6800亿美元。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分析可看出,为了保持我国国际收支预算的平衡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为6800亿美元。因此,目前我国120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确实超出了适度规模。

2.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利弊思考

著名经济学家 Machlup曾提出“衣柜效用”,认为货币当局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如一位夫人对其衣柜中的时装需求一样,多多益善。实际上外汇储备的增加既可以是经济实力的增加,也可以是债务、风险的增加。巨额外汇储备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1)不利于宏观经济平稳的运行

在开放条件下,经济系统的内部不平衡需要相应的外部不平衡来弥补。我国目前内部不平衡的情况是国内储蓄大于投资,相应的外部不平衡是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的增加。外汇储备的多寡绝不能看作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与否的标杆。外汇储备激增是我国经济失衡的表现之一。由贸易顺差引致外汇储备增加,反映了国内总需求不足,而国内需求不足在宏观层面上又进一步表现为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在国内储蓄大于投资的情况下,过分地鼓励FDI的结果是进一步抑制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2)不利于国家货币的性

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给银行实行稳健的货币带来压力,特别是对信贷的紧缩起了抵消作用。由于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大量增加,央行不得不在市场上以本币购入外汇,为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投放人民币占款。近期,我国外汇占款不断增加,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同比增长16.72%,增幅比上月末低1.7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25万亿元,同比增长21.01%,增幅比上月末低0.6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5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05%。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303亿元,同比多投放262亿元。根据弗里德曼“单一规则”理论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才是合适的增长率。而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势必使央行要放出货币购买外汇。从2006年统计说明我国货币供给量达到16%。而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为10%。为此,央行又不得不采取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等手段回笼资金。这些连锁反应削弱了货币的空间,也增加了宏观的难度。

(3)现行外汇管理制度下的高外汇储备易造成流动性过剩

巨额的外汇储备支撑的货币供应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特色。若以第一季度外汇占款的增速,2007年全年外汇占款而致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将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因此强制性结售汇制和外汇占款制

度已经成为中国难以实现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制度性原因。

在严格的结售汇制度下,我国外汇储备必须由银行用本币来置换外币,不言而喻,银行必须多发行基础货币或央行票据(用于对冲部分基础货币发行),这就必然造成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成为中国当前最令人担心的问题之一,其原因就在于多余的流动性会造成社会资金充裕,可能会带来系统性金融危机。资本的本性驱使它总要寻找出口,一般而言这类资金结果是进入楼市和股市、证券以及期货市场等,推动这些领域的资产价格不断膨胀,最终酿成。这不仅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而且易引致国民经济的滞胀,使我国的经济陷入泥淖中。

三、结论

我国高外汇的储备成因很多,就目前来看,解决我国高外汇储备的办法只能用经济调节的手段加以,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有效的金融监督体系,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运行安全,暂时不可能完全放开资本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下,我们更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中自我发展。我们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发展本国市场、合理使用外汇等。目前,国家已对过高的外汇储备做出适当的调整,提高了个人和企业的持汇额度,对于过高等外汇顺差也给予一定的。例如,逐步取消出口退税,调高对初级产品出口的税率已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放松对外汇的管制、建立健全外汇市场,扩大内需减少顺差和外汇储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初级产品出口,加快和加强“走出去”的步伐等等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外汇储备的数额会进一步的增加。但如何减少我国过量的外汇储备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慧毅: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思考,经济论坛,2006.01

[2]周静: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积累困境的思考,经济论坛,2006.01

[3]赵庆明: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南方金融,2005.12

[4]肖倬中国外汇储备的成因与成本分析,外汇管理,2006.02

[5]谢太峰: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多与少的思考,国际金融研究,2006.07

[6]姚新超:2006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回顾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6.09

[7]张平:大国效应和自主宏观选择,经济学动态,2006.10

[8]冯用富: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与运用,经济学动态,2006.10

[9]韩骏:缓解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对对策与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06.11

[10]龙天健:中国超额外汇储备的生成机理与结构弊端,山会科学,2006.10

[1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人民大学出版社

[12]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