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复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复习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三、教学难点

1、复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复习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四、教学方式:讲授及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入]利用卡斯特地貌的相关图片导入,回顾相关的知识。 (一)喀斯特地貌

[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学生回答]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学生回答]喀斯特作用是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教师设问]由图A到图B发生什么变化?由图B到图C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具备的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 岩石本身状况 喀斯特作用的 岩石的透水性 四个基本条件 水的溶蚀力 水动力条件 水的流动性

[教师设问]这四个条件中哪个是最基本条件呢? [学生回答]岩石的可溶性。

[教师设问]碳酸盐类岩石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原理,即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 [教师设问]

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 地表 喀斯特地貌和 地下 喀斯特地貌。 [教师设问]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地貌景观?

[学生回答]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过渡]总结卡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所属的圈层,说明是圈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果。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岩石条件(岩石圈),气候条件(大气圈),生物条件(生物圈)。 [教师补充总结]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分析:(1)从岩石条件看,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从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看:

气候条件——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

地形条件——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所以桂林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3)从生物条件看,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六、课堂练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