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桑植县初中道德与法治工作坊szx108班第一组
细砂坪学校  刘  波
第1课时  让友谊之树常青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友情的获得离不开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关爱、帮助这一道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明确道理; 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知识与能力:认识到建立和发展友情需要具有的品质。懂得“哥们儿义气”的所谓友谊,绝不是真正的友谊。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建立真挚友情的三个原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分析法、问题讨论法,结合现实生活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周围的同学、朋友的学习、生活情况;观察、了解和搜集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的案例。
教师准备:了解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情况,以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准备声像材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一)自主预习
1、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          、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夸赞、寻找共同之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保持           。
2、“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友谊。杏一株慢慢生长的植物,需要            ,经受风雨的洗礼、时间的磨砺。
3、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       。呵护友谊,要学会处理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       。
(二)探究一  建立友谊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自杀原因多种多样,缺乏社会交往、缺乏友情、
无法摆脱孤独的困境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位自杀身亡的年轻人在遗书中写道:“我感到人情冷淡,如果此时有人哪怕跟我说上一句话,我也不会自寻短见。可是,我与人没有交往,没有朋友,没有知己,无奈,我只好诀别人间。”
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
1.如何建立友谊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会有意外,还会有一点儿冒险。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这样我们才不会彼此错过。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
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夸赞、寻找共同之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保持好奇心。
(三)探究二 呵护友谊
材料一 蒙田曾经讲过一个波斯统治者赛鲁斯的故事。有人曾经问他是否愿意割舍刚从赛马会上赢来的宝马换取一个王国。赛鲁斯说:“不可以,真的,先生。但我愿将之献给真正的朋友,如果我能找到的话。”
材料二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就这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
如何呵护友谊?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友谊,像一株慢慢生长的植物,需要精心养护,经受风雨的洗礼、时间的磨砺。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的个体,要给对方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以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与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作决定。
(3)呵护友谊,要学会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当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
了伤害友谊的举动,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四)典例欣赏
培根说:“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这启示我们中学生(    )
A.不加选择地和所有的人交朋友
B.只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这样对自己促进比较大
C.要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建立新友谊
D.学会与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一切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友谊的可贵。从培根的名言中可以看出,友谊可以“调剂人的感情”、“增进人的智慧”,所以我们要与同学建立新友谊。但是择友是有原则的,不能“不加选择地和所有的人交朋友”,要交益友,不交损友;“只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违背了平等待人的原则;“学会与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一切”也是不理智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些事是不能分享的。
答案:C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生路漫漫,有朋友在身边,甚好。朋友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分享喜悦,共担痛苦,朋友是你人生中不可代替的人。但是友谊的花朵脆弱易碎,需要小心地呵护和打理,所以,带上你热情的心,去结交朋友吧;带上你真挚的情,去体谅朋友吧。愿你们友谊之树长青,友谊的小船变巨轮。
第2课时  网上交友新时空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慎重对待虚拟世界中的交友,不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会在现实世界中与同伴交往。
能力目标:能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带来的影响,学会运用互联网结交朋友。
知识目标: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知道如何慎重结交网友。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本框意在帮助中学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既看到互联网对交友的积极影响,也看到互联网对交友的消极影响;提示学生在网上交友要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要慎重对待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鼓励学生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慎重对待虚拟世界中的交友,不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会在现实世界中与同伴交往
三、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中学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虚拟世界的交往。有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往,热衷于与陌生网友的见面、交往甚至网恋,他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或缺少关爱,或缺少朋友,或缺少成就感,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失意或失败的,是痛苦、烦恼的,于是到网络上寻找寄托或慰藉。学生需要学会辩证认识网上交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并能够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虚拟世界的交往。
需要突破的学生认知上的障碍点有两个:一是:学生具有一定的网上交友经验,并对此已经形成自己固有的态度和习惯;二是学生对于网上交友与现实交友的区别和联系思考不够多。
四、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看法
出示学生课前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图表,分享网上交往的经历,以及微信、微博等新交友平台的使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平台,感受互联网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捷与快乐,以此切入感受网络交友的特点。
(不同观点的同学说明各自的理由)
教师总结:网络世界拓宽了我们的朋友圈,大家通过互联网关注自己的兴趣点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联网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
过渡: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网上交友还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网上交友?我们一起跟随我们的同龄人吴凡看看在他身边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二)说说吴凡的网上交友
吴凡,七年级男生,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沉默、内向,不喜欢说话,常常躲在角落,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存在;但是在网络中,吴凡却是与现实生活不大一致,网龄一年半,喜欢在各个贴吧发帖留言,还特别喜欢和网友互动。。
提出问题:
(1)网络中的你和现实中的你会像吴凡一样有差别吗?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设计意图:通过同龄人吴凡的经历,引发学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网上交友的经历,有的学生经历和吴凡相似,即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截然不同,有的同学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一致。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在于网上交往有其特殊性,交往的环境是虚拟的,平等的,自主的,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网络交往的优势)
情境1:有个特别谈得来的网友突然消失,吴凡到处打听,却怎么也联系不上。究竟
发生了什么呢?吴凡既疑惑又失落。有的网友告诉他,网上的交往都是虚拟的,下了线彼此谁也不认识谁,不能当真。
提出问题:
(1)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密切还是更疏离呢?
可以更密切,也可以更疏离。更亲密,是因为互联网超越了空间和时间,将志趣相投的人连接在一起;更疏离,是因为当我们习惯以互联网当作主要的社交场所,只会削弱与人建立正常关系的能力。
(2) 网上交友可以当真吗?
互联网让交友的内容更加丰富,许多志趣相投的人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交流。但是不同于现实交往,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大家可能在网上不用考虑现实后果和责任。(网络交往的弊端)
过渡:通过我们分享吴凡的事例,我们看到网上交友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并小结:
网上交友的利:交友形式虚拟、平等、自主,交友内容多样化、自由化,交友范围扩大且有针对性;
网上交友的弊端: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友谊间的责任淡薄,交往环境易被污染,友谊不稳定,彼此不信任,疏离。
吴凡事件继续,设置情境:
情境2:原来吴凡的好友只是因为生病暂时没有上网。他很快就回复了吴凡的信息,随着越来越相熟,吴凡也对网友越来越好奇,网友恰巧提出了周末见面的要求。要不要和网友见面呢?于是他发帖求助,回帖如下。
问:(1)如果你是吴凡,你会去见网友吗?
设计意图:网友约见面的情况,一些学生觉得和陌生网友见面不算什么问题,甚至有些学生有和陌生网友见面的经历。“见网友”是在网络交友过程中很多人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网上交友,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网上交友,在虚拟世界交往,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谨慎。
(2)如果去见网友,可能发生哪些情况?采用表演或者讲述的形式均可。
网友见面有可能是因为大家志趣相投,可以转化为现实朋友,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接下来,出示一些因网上交友不慎酿成悲剧的案例,提醒学生网上交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谨慎,要理性辨别,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情境3:随着吴凡与网友互动越来越多,现实中的吴凡遇到了这样的困境:班级的活动他很少参加,他发现班里没有一个朋友,遇到心事他也不知道找谁倾诉,有时他会产生
孤独感和疏离感,我建议,吴凡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通过吴凡的经历,我们发现虚拟交往难以触摸生活的真实,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更应活在现实中。
所以,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世界,而作为中学生的你们都特别单纯,毫无甄别地网上交友,会产生很多隐患。希望大家能认清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超时空性的特点,自觉破除虚拟网络交友带来的神秘感,化虚为实,掌握分寸,适度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