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188窑
校园心理2019年6月第17卷第3期JournalofCampusLife&MentalHealth,June2019,Vol.17,No.3·调查研究·
潘馨馨
【摘
要】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群体差异性,有利于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用
自编的《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对河海大学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有一定了解,但普遍存在认知偏差;高年级群体对于自己或他人接受心理咨询的态度差异性较为显著,存在知行矛盾;大学生希望营造积极接受心理咨询的氛围,但担心会受到误解和歧视。
【关键词】心理咨询;大学生;态度
在高等院校里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学生与心理咨询师共同探讨自我发展、学业择业、心理适应、人际关系等与个人发展相关的问题,从中得到专业、客观的建议,有助于大学生更积极健康的面对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心理咨询服务的态度问题。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在认知上基本正确,在情感上接受,但行动上缺乏积极性。不同阶段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存在差异性。如何解决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问题,了解大学生的态度差异性,对高等院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圆员缘名河海大学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低年级群体(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学生)共106名,高年名学生曾在校进行心理咨询,占比18.6%。
级群体(大三年级、大四年级和研究生)共109名。其中有401.2
方法: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行
咨询开展的形式与地址,仅有不足20.0%的学生表示了解,近60.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20.0%的学生不确定,2.2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行为倾向性:关于大学生的行为倾
向性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接受心理咨询的问题上,大学生自己接受的比例(61.9%)低于建议他人接受的(73.0%)。其中,
高年级群体对自己主动寻求心理咨询(66.1%)或是建议他人的比例(75.2%)都高于低年级群体(57.6%和70.8%)。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态度的差异性调查结果显示,在自己接受心理咨询的行为被朋友知道,58.1%的学生认为朋友会像往常一样对待自己,21.9%的学生担心朋友会认为自己心理不正常,10.2%的人会觉得朋友会认为自己有勇气有主见。如果知道朋友接受过心理咨询,56.3%的人会像往常一样对待朋友,2.3%的人认为朋友心理不正常,43.7%的人认为朋友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高年级群体大学生在自己接受心理咨询的行为被朋友知道,53.8%的学生认为朋友会像往常一样对待自己,16.0%的学生担心朋友会认为自己心理不正常,友接受过心理咨询,51.9%的人会像往常一样对待朋友,0.9%的人认为朋友心理不正常,36.8%的人认为朋友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低年级群体大学生在自己接受心理咨询的行为被朋友知道,62.4%的学生认为朋友会像往常一样对待自己,27.5%的学生担心朋友会认为自己心理不正常,11.0%的人会觉得朋友会认为自己有勇气有主见。如果知道朋友接受过心9.4%的人会觉得朋友会认为自己有勇气有主见。如果知道朋
为的调查问卷》,包括3个方面: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基本认知、咨询态度、行为倾向性。将调查结果中群体差异比例>5%的统计结果定义为“群体差异性较大”。2结2.1
大学生对高等院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的了解:对于“如何
果
定义高等院校心理咨询”,73.5%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找心理咨询师交流,以便充分认识自我、解决问题。52.6%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有心理疾病的人恢复正常,对高等院校心理咨询存在误解。对于“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学业、生55.0%的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活适应性。仅有38.1%的学生选择了与自我发展相关(如职业规划),在这一选项中,低年级比例明显低于高年级,比例分别为35.8%、对于学校内心理咨询室的预约方法、心理42.4%。
DOI:10.19521/j.cnki.1673鄄1662.2019.0猿.00远
理咨询,60.6%的人会像往常一样对待朋友,3.79%的人认为朋友心理不正常,50.5%的人认为朋友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受访大学生主要态度是担心自己接受心理咨询的行为会被认为心理不正常,而认为朋友接受心理咨询是勇敢的。高低年级在接受心理咨询是否被认为是心理不正常和接受心理咨询是否是勇敢面对自己存在群体差异性。3讨3.1
大学生对高等院校心里咨询总体认知较正确,但对自我
论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11100南京,
校园心理2019年6月第17卷第3期JournalofCampusLife&MentalHealth,June2019,Vol.17,No.3窑1窑
发展性功能认识不足:大部分的大学生认识到高等院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特别是在学业择业、心理适应、人际关系方面的发展性,但忽视了自我发展方面。近半数的学生混淆了发展性心理咨询与障碍性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的发展性认识不足。基于社会大众对于心理障碍人群的歧视,这样的大众认知环境不利于学生接受发展性心理咨询。由于河海大学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列入必修课程,受访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发展性认知更为充分。而高年级学生因为有择业等自我发展的压力,对于发展性咨询的自我发展方面更为重视,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但比例仍不到一半。虽然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较为正确,但对高等院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信息了解度不高,表明了高等院校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学大3.2大学生对于自己或他人接受心理咨询的态度差异性:生群体中未能普及,心理咨询未发挥预期作用。
度,大部分学生希望心理咨询的发展性能被更多人认可,纠正周围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从而让更多希望借助发展性心理咨询了解自我的人,更为从容地接受心理咨询。4相关建议4.1
定期开展大型现场心理咨询服务,加大宣传高等院校心
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定期在学校公共场合进行一定规模的心理咨询活动,向学生展示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在学生中营造积极接受心理咨询的氛围,纠正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消除对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歧视,有助于鼓励更多希望接受心理咨询的人走进心理机构,推动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4.2
向高年级群体定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高年级群体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度高于低年级群体。高年级学生面临更严峻的择业问题等个人发展规划形势,在心理咨询
学生在对待自己或他人接受心理咨询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方面认为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不被周围人认可,所以担心自己接受心理咨询的行为会受到歧视。另一方面,希望能营造良好的接受咨询氛围,所以肯定他人接受心理咨询的行为。关于群体差异性,高年级学生处于可借助心理咨询更好地制定自我发展规划的阶段,他们需要一些建议引导他们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但他们更担心受到周围人的误解与歧视,这种不必要的担心会降低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不利于自身发展。低年级群体则更为自由,周围相对轻松的生活氛围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心理咨询。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大学生容易陷入“知行矛盾”的误区。
基于同理心,对待他人的态度就是自己希望被对待的态
认可度不高的环境下,他们很难主动积极地寻求心理咨询。基于这种情况,高等院校心理咨询机构应该主动向高年级学生提供咨询的平台,便于他们更多地接受心理咨询,将个人发展规划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有助于他们早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秀艳.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106鄄107.
[2]齐原.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
育,2014,23(2):108鄄110.
[3]谢桂花,张戈,黄林萱.提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
的策略研究[J](3):130鄄13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
(收稿日期:2018鄄10鄄28)
赵
【摘
婷
要】本文意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在我国国情下,信息素养是否会对硕
士研究生的学业绩效产生影响。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的信息素养确实会对其学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基于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构建科学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信息素养;研究生;学业绩效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主要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
DOI:10.19521/j.cnki.1673鄄1662.2019.03.00苑通信作者:
(意识层面)和信息技能(技术层面)3个方面[1]。现有的实证研究中,多数学者都认为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其就业能力呈正相关[1]。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大学生学业及此后的职业表现都具有积极的影响[2鄄3]。在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作者单位: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