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指客观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⑵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因为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经济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⑶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和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两个方面。
首先,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是由经济现象、经济条件的客观性决定的。在一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一定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价值规律。 其次,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是指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经济规律,只能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但是人可以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⑷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经济规律的历史性、社会性和认识经济规律的阶级背景。
⑸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因为经济条件、经济现象的出现和存在是历史的;而有思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的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方式和经济利益关系会影响到他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解释。
10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它在二战后为什么迅速发展? ⑴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生产集中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就已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得到发展,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衰退下去。二战后,为了集中力量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之现代化,以加强本国实力,也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经济大危机重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获得新的发展。战后新科技推动社会生产飞跃发展,从而使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引起一系列需要由国家直接或间接干预解决的问题。例如,市场问题日趋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扩大国内外市场;一些高新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需要协调和巨额风险投资,需要国家出面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本身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需要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这些问题迫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更多地、经常地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干预经济,以缓和矛盾,从而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0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之适应生产高度社会化和新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首先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具体表现在:①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兴办适应新科技要求而私人企业无力兴办的新兴工业,可以部分地克服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②资产阶级国家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润的狭隘界限;③通过国家运用各种方式干预经济,特别是通过“经济计划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调节,从而使社会生产的无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在一定时期内暂时缓和了劳资矛盾以及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际调节,也可以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得到一些缓和。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日益庞大的社会化大生产仍然要服从于垄断资产阶级狭隘利益的追求,它只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矛盾,但却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还会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潜伏发展并复杂化。它使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巨额财政赤字,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入“滞胀”局面,加剧了财政金融的危机,使国有垄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这一切都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也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104.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⑴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⑵促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二是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三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⑶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有很多,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生产全球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加强。国际分工已经由垂直分工转为水平分工,并由按部门按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二是贸易全球化。首先,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使各国交流产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了。其次,新科技推动下的高效率在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再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贸易全球化。第四,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的减少,也者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三是资本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使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年来,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全球化趋势。世界货币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大发展,使各国间金融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往往引起世界性的金融动荡。
(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交替使用“国有化”和“私有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分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⑴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国有化”和“私有化”的交替使用,给私人垄断资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资本主义国有化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收购那些设备陈旧落后、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而且国家常常以超过企业资产实际价值的价格,购买资本家的企业,使私人垄断资本家不仅保住了资本,还能从高额补偿金中获得额外收入。国有企业一旦经过国家财政支持下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而变得赢利时,常常又会以低价卖给私人。既可以让私人垄断资本从中获利,又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国民经济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分是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表明,在整个社会资本的运动中,国有企业是私人垄断资本的补充,它的活动为私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创造或提供了许多必要条件。可见与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比较,资产阶级国有制经济只是改变了形式,其资本主义的实质没有改变。 ⑶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对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自我调整,适应了新科技和生产高度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它所采取的一系列国家干预和调节的措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缓和了资本
主义的各种矛盾。另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是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维护和巩固垄断统治,保证实现高额垄断利润的一种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这一经济基础,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相反,日益庞大的社会化生产仍然要服从垄断资本主义的狭隘利益,从而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试述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又叫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竞争和无状态的存在,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由此引起的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这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⑵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由于当时工业技术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还比较分散,资本主义各国的发展比较缓慢平稳,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很长时间。加上当时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尚未被资本主义国家占领,所以这个规律的作用还不是很突出。 ⑶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垄断资本的统治和生产技术的巨大发展,使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并兴办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工业部门,因此,在经济上就有可能迅速地、跳跃式地向前发展,在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要引起各国政治、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急剧的变化。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有更大的市场和投资场所,改变与新的力量对比不相适应的世界领土原有瓜分状态。这种不平衡状况的日益加剧,最后必然导致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的结局,必然削弱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从而使无产阶级有可能在比较薄弱的帝国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
⑷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结论,并且成功地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胜利后建立起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政权。它是中国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适合我国情况和传统的一种形式。它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⑵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情的必然产物。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建国家。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占全国人口80%的广大农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有一定的性,同时又有妥协性。这样的国情不仅影响中国的发展进程和的具体道路,而且也使后所建立的政权带有自己的历史特点。我们党和同志正是根据这样的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同志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权就是按照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组成的。以后又写入了我国的。
⑶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专政是同过渡时期的情况和任务相适应的。那时候,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进而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⑷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任务主要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组成这个政权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人阶级队伍进
一步壮大,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广大农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经从个体农民变成集体农民。知识分子的人数大增,从总体上说,他们已经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时,我国社会中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劳动者阶级和阶层。人民民主专政确切地表明我国的这种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基础,明白地表示出我们国家政权的民主性质。
⑸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在我国,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民主专政,除了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的一面,还有全体人民对于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