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工业新区小微企业产业园三期工程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监督、跟踪、控制
本合同于2016年10月8日在太原市签订,签订合同后分公司相关部门的领导及时对我项目部进行了合同一级交底。我项目部组织项目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了交底内容,在此基础上又对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二级合同交底,并对合同中各项任务的执行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参与人员身上。我项目部作为履行合同义务的主体,必须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确保合同义务的完全履行。
施工合同跟踪、监督、控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分公司的合同管理职能部门对我项目部的履行情况进行的跟踪、监督和检查;二是我项目部本身对合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的跟踪、检查与对比。在合同实施过程中而这缺一不可。
对我项目部而言,从以下方面对合同进行跟踪、监督、控制。 一、合同跟踪的依据
合同跟踪的重要依据是合同以及依据合同而编制的各种计划文件;其次还要依据各种实际工程文件如原始记录、报表、验收报告等;另外,还要依据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的直观了解,如现场巡视、交谈、会议、质量检查等。 二、合同跟踪的对象
(1)承包的任务;工程施工的质量,包括材料、构件、制品和设备等的质量,以及施工或安装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等等;工程进度,是否在预定期限内施工,工期有无延长,延长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工程数量,是否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有无合同规定以外的施工任务等等;成本的增加和减少。
(2)工程小组或分包人的工程和工作:可以将工程施工任务分解交由不同的工程小组或发包给专业分包完成,必须对这些工程小组或分包人及其所负责的工程进行跟踪检查,协调关系,提出意见、建议或警告,保证工程总体质量和进度。对专业分包人的工作和负责的工程,总承包商负责有协调和管理的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所有专业分包人的工作和负责的工程必须纳入总承包工程的计划和控制中,预防因分包人工程管理失误而影响全局。    (3)业主和其委托的工程师的工作:业主是否及时、完整地提供了工程施工的实施条件,如场地、图纸、资料等;业主和工程师是否及时给予了指令、答复和确认等;业主是否及时并足额地支付了应付的工程款项。 三、合同实施的偏差分析
通过合同跟踪、监督、检查,可能会发现合同实施中存在着偏差,即工程实施实际情况偏离了工程计划和工程目标,应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避免损失。
我项目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出现偏差应如何处理进行了策划。
(1)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合同执行实际情况与实施计划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发现合同实施的偏差,而且可以探索引起差异的原因。原因分析可以采用鱼刺图、因果关系分析图 (表)、成本量差、价差、效率差分析等方法定性或定量地进行。
(2)合同实施偏差的责任分析
即分析产生合同偏差的原因是由谁引起的,应该由谁承担责任。责任分析必须以合同为依据,按合同规定落实双方的责任。
(3)合同实施趋势分析
针对合同实施偏差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分析在不同措施下合同执行的结果与趋势,包括:最终的工程状况,包括总工期的延误、总成本的超支、质量标准、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功能要求)等;我方将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如被罚款、被清算,甚至被起诉,对我公司资信、企业形象、经营战略的影响等;最终工程经济效益(利润)水平。       (4)合同实施偏差处理
根据合同实施偏差分析的结果,我项目部应该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调整措施可以分为:①组织措施,如增加人员投入,调整人员安排,调整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等;②技术措施,如变更技术方案,采用新的高效率的施工方案等;③经济措施,如增加投入,采取经济激励措施等;
④合同措施,如进行合同变更,签订附加协议,采取索赔手段等。
身处低价中标的微利时代,面对初期涉入太原市民营区小微企业产业园和合同工期非常紧张的现实,能否如期履行合同义务,直接关系到我公司经济效益、企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因此提高项目合同管理水平迫在眉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合同的跟踪、监督、检查、纠偏尤为重要。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太原市工业新区小微企业园三期工程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