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 / 22
11、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2、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3、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6、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7、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9、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20、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增强体力的运动项目: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项目: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2 / 22
增强耐力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21、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22、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3、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一、问题解答
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
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
答: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3 / 22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有风吹过脸庞;(不必统一答案;具体依据学生的回答)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
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3)空气可以被压缩.(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橡皮艇、气压铆钉、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9、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他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4 / 22
答:课本上的空填“远”.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远.
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问题解答
1、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
答: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受冷后会下沉.
2、试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答: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3、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4、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3、空气中有什么
一、问题解答
5 / 22
1、一猜;下面那支蜡烛最先熄灭;那支燃烧的最久?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答:第二支先灭;第一支最持久.因为第二支是用小杯子罩住的里面空气最少;第一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瓶里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各具有什么性质?
答:试验中可以看到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瓶里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空气中至少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3、11页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
答:会看到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5、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秋季早晨草叶上的水珠;放在室外的金属上的水珠;水缸外的水珠;冬季从室外里走到屋子里眼镜片上会有水雾等.这些都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6 / 22
1、下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这四个例子说明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
2、说一说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答: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
第二单元《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7 / 22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2、(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13、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米长;最长的可达(3000米).
14、抽丝要经过这样几道程序:(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15、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蚕卵)、(蚕)、(蚕蛹)、(蚕蛾).
16、象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变态”).
17、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1)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都有一对触角;(3)胸部都有三对足(4)有两对翅膀(5)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变化.
18、蚕蛾和蝴蝶的不同点:(1)蝴蝶能飞;蚕蛾不能(2)蝴蝶采吃花粉;蚕蛾不吃东西(3)蝴蝶有彩色花纹;蚕蛾没有
第二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一、问题解答
8 / 22
1、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对上述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答:不一样;插入冷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热;而插入热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冷.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是先快后慢;还是均匀下降;还是……
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3、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答: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2、热的传递
一、问题解答
1、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温度低的地方.
2、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
9 / 22
3、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
答: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
4、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
答:对流(壶中的水);传导(炉子到水壶);辐射(路中的热传到四周).
3、加热和冷却
一、问题解答
1、糖和蜡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答: 糖和蜡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如松香、巧克力、动物脂肪、固体润滑油等
2、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答: 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3、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答: 水和铜球一样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4、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选择: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装冷水的盆子;装热水的盆子.步骤;1、将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放入装热
10 / 22
水的盆子;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再将瓶子放在室温下;过一会;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5、想一想;怎样标出温度计上的刻度?
答:要有统一的标准;使用起来才方便.华氏温标用 ?F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32 ?F;水的沸点是212 ?F.摄氏温标用?C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C;水的沸点是100?C.
6、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你还能说出哪些?
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4、吸热与散热
一、问题解答
1、实验一: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2、实验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金属片的升温速度比纸板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金属片的降温速度比纸板快.
3、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
11 / 22
4、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答: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5、为什么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
答: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好.
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7、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
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一、问题解答
1、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空气中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
2、空气中的水从哪里来?
答:空气中的水是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的.
12 / 22
3、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答:水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状态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
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
答: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到空中形成云;云在空中飘荡遇冷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雨水和雪水有的流入江河;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有的流出地面形成泉水;它们都源源不断的流入海洋里;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所以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
6、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3 / 22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栏);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4 / 22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13、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
14、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15、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6、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7、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18、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19、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一次).
20、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21、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没有关系.
22、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5 / 22
1、声音的产生
一、问题解答
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
答:例如:(1)揉、搓保鲜袋;(2)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抖动保鲜袋.
问题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
答:很多种声音.如吹口哨、弹舌、拍手掌、跺脚、打哈欠、说话、唱歌等.
问题3: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答:因为物体都发生了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问题4: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答:我感到音钹在振动;随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问题5:你能从以上活动中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
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声音的传播
16 / 22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子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开始能听到;用注水加热法赶去烧瓶内的空气;会发现铃声变小或听不到;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问题2: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答:能.
问题3: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答:装沙子时效果最好;用空气袋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问题解答
问题1: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答:小球会振动;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振动.
问题2: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答:能听到细微的声音.
17 / 22
问题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听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答:音量会变大.
问题4: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答:(1)用手捂住耳朵.(2)戴上耳塞;(3)离开噪声区.
问题5:我们能为减少噪声污染做些什么?
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减少噪音源;(2)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3)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
问题6: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答:同情、关心、理解、帮助.
4、不同的声音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你的嗓音和其他人的嗓音一样吗?你们的声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答:不一样;不同人声音的强弱、高低不同.
问题2:想一想;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强弱取决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声音越强;距离声源
18 / 22
越近时;也会感到声音越强;反之;由声音弱.
问题3: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同材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
答:这些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问题4:想一想;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高低与弦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系;变紧、变短、变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2、力有(大小)和(方向).
3、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4、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
5、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6、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19 / 22
8、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相反).
9、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10、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11、生活中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玩跳跳球)、(撑杆跳高)、(拍球)、(弓箭)等.
12、(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13、说明重力普遍存在的例子:树叶总是落到地面、人能安稳地居住在地球上、球扔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
1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16、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17、鲸或海豚的身体形状都是两头尖;中间大;这种(流线型)的体形有利于克服阻力.
18、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2)使接触面变光滑(3)把运动物体的外形做成流线型(4)减轻物体的重量
19、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汽车轮胎上的条纹、车轮上的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20 / 22
20、生活中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小、流线型的潜艇和船.
21、降落伞下降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22、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主要与(伞面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物体的重量(越轻);下降速度越慢.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
1、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这时;我们应该采用(调查)的方法.
2、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3、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而(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
4、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
5、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地推论.
6、在生活中成功预测的事例有:
(1)乌云从天边飘过来;预示着将要有一场雨.
(依据: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
21 / 22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冬天往冰冷的玻璃杯里倒热水;杯子可能会爆裂.
(依据:由于受热不均匀;热胀冷缩会导致杯子爆裂.)
22 /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