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2)含答案
9.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花种类 玫瑰花 万寿菊花 大红花 花汁在酒精(中性)中颜色 粉红 黄 粉红 花汁在稀酸中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颜色 粉红 黄 橙 绿 黄 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 花汁,选用这种花汁的理由是 。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试验物质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石灰水
所显颜色
10.小明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NaOH浓溶液 b CO2 NaOH浓溶液
a
玻璃广口瓶
。 小气球 。 NaOH浓溶液 CO2 CO2 ① ② ③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 。实验③ 。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11.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果肉表面变色。 果肉表面不变色。 果肉表面不变色。 温度高的先变色。 猜想①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猜想② 猜想③ 猜想④ 猜想⑤ 【得出结论】 。 【反思与评价】 (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12.田雪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酚酞试液滴入了盛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溶液的颜色变红了。她觉得很奇怪,又做了以下工作:实验一:重新取一洁净的试管和纯净的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为11。
CuSO4 Na2SO4 FeCl3 KNO3 盐 K2CO3 NaCl
pH 10 7 4 7 3 7
实验二:
分别测试纯净碳酸钾、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铁、钾溶液的pH,如右表: 她还到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了如下信息:
酸和碱都有强弱之分,盐酸、硫酸、是强酸,碳酸、醋酸等是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是强碱,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是弱碱。
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强酸跟弱碱反应生成的盐叫强酸弱碱盐,强碱跟弱酸反应生成的盐叫强碱弱酸盐。
(1)由最开始的实验现象,你对溶液变红的原因有哪些猜测? (2)她重复进行实验一的目的
是 ;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是 。 (3)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 。 (4)由实验二和查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你还能得出几点结 论 。
参
9、(1)大红花 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且变色明显。 (2) 10.(1)a烧杯;b胶头滴管(或滴管)(2)实验①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实验③小气球鼓起来 (3)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变瘪 (4)实验操作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滴入足量盐酸(或稀硫酸、稀、醋酸等) 11.【收集证据】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猜想② 将一小块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③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④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⑤ 各取一小块苹果分别放入两支集满氧气的试管中,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两试管中苹果的变色速度。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结 论 说明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或Na2CO3) 【得出结论】 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1)③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2)水中溶解了氧气 【应用】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 12.(1)盐溶液是中性的,上述实验现象是杂质引起的;一般盐溶液是中性的,个别盐溶液
呈碱性;可能是盐跟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碱,而使盐溶液不再显中性。
(2)排除杂质的干扰;碳酸钠溶液一定呈碱性。
(3)有些盐溶液呈中性;有些盐溶液呈碱性;有些盐溶液呈酸性。
(4)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强酯强碱盐呈中性;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只能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呈酸性的不一定是酸;盐溶液呈现酸碱性可能是盐与水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