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专业课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授课单位: 学时:90 学分 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2017-4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液压和气压传动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它不仅是制造类及近机类有关专业一门必修课,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课程中的理论基础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具有对液压气动系统的元件选用、调试、维修等能力,同时具备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维修的能力,为今后应用液压气动技术打好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前导课程 《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 《机床电器》《机床夹具》《数控机床与维修》 1.2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以实际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设置教学情景,实行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3 课程设计思路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从“行业与企业调研”到“教学设计与更新”的半闭环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思路
用人单位反馈 行业与企业调研 知识与能力分析 教学设计与更新 学生就业 课程的设置是为专业服务,专业的设置是为企业与行业服务,所以深入企业及紧跟行业发展的调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先后到(承德千斤顶厂、五岳输送机机械厂、承德矿山机械有限公司、银河连杆厂、承德工具厂)等行业部门及多家企业进行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调研”。 通过行业与企业的调研,以及知识体系的研究,总结了课程的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式改革,分为4主项目和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设计都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目标和素质能力目标,以满足岗位能力的需要。
通过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比较、课堂演讲等教学方法,依托典型实物、实验设计、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企业参观等教学手段,来引动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完成任务、讨论、竞赛过程中,探索吸收知识、练好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强化团队精神;同时,我们及时对已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有关专业课应用的信息和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改进教学思路及内容,作到有的放矢。 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理论、技能和岗位体验同步训练,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设计调研,以及知识体系的研究,明确了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和基础知识; 装、调试、维修; 社会能力目标 力组织能力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法能力目标 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搜集、查阅及利用专业资料能力 计划、总结能力 能较好的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能对各类液压元件的进行选择、组2)较强语言表达能力; 具有阅读并分析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和一定的应变能力 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的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 4)具有初步的液压传动系统调试和5)具备爱岗敬业,严谨排除故障故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细致,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等职业道德 《液压与气压传动》总学时90学时,50理论+40实践。课程内容分为5主项目和若干个子项目,以满足职业能力的需要,达到课程学习目标。
3. 1课程内容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项目)。
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描述 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及组装 液压千斤顶的组装 液压油
学习单元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 参考学时 2 6 4 项目1液压千斤顶
液压泵 各类液压元件项目2液压锯床 的工作原理结构选用及使用维修 液压阀 液压缸 液压辅助元件 方向液压回路的特性与应用 项目3千斤顶综合液压锯床 液压锯床 各类液压回路的特性与应用 压力液压回路的特性与应用 速度液压回路的特性与应用 典型系统液压回路的特性分析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分析设计, 项目4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数控车床,起重机,液压机液压系统 各类典型液压系统应用分析及维护 气动元件及系统的运用 数控车床 起重机 自学 液压机液压系统 气动元件及回路 启动系统 12 12 6 2 2 8 3 3 6 6 6 8 4 项目5气动模具
3. 2项目设计实施方案参考 学习项目 项目1:液压千斤顶 参考学时 12 专业能力目标:1、认知液压千斤顶的原理与应用 2、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3、理解液压传动特点 4、熟悉有关流体动力学、静力学的知识 学习目标 5、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 方法能力目标:1分析能力2、查阅整理资料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1、动手操作能力 2、完成任务能力 3、图案及写作能力 学习单元 1.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现场教学) 内容描述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建议 演示,讲授 实践、竞赛 讲授 参考课时 液压传动系统的 课件,多工作原理及组成 媒体教室 企业 2 6 4 2.液压千斤顶组装 组装千斤顶 3液压油及运动规
液压油选择及运行教室
律 4、自学项目: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前景 学习项目 规律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前景 网络 作业检查 项目2:液压锯床 参考学时 32 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完成容积式液压泵、液压缸、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2、能进行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的的选用 3、可以进行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的拆装与一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学习目标 4、熟悉各种泵、缸、阀的牌号参数 方法能力目标:1、自学能力及搜集整理资料能力2、归纳总结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1、团队协作能力 2、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表达能力 学习单元 1.液压泵 内容描述 容积式泵工作原理,齿轮叶片柱塞泵的结构工作原理级选用、故障排除 1液压缸主要尺寸的设计与结2.液压缸 构的选用 2、液压缸的拆装与一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液压控制阀的选用 3液压控制阀 2、液压控制阀的拆装与一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3、新型控制元件的发展现状 4、阀的标牌认知 4液压辅助元件 辅助元件的选择使用 实物,课件,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演示法 比较法 小组讨论 2 实物,课件,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演示法 比较法 小组讨论 12 教学条件 实物,课件,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实物,课件,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教学方法和建议 演示法 比较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比较法 小组讨论 6 12 参考课时 学习项目 学习项目3:千斤顶综合液压锯床 ,液压锯床 参考学时 16 专业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常用液压回路的选择与合理应用
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1、自学能力及搜集整理资料能力2、归纳总结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1、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2、清晰完整表达自身想法能力 3、团队协作 学习单元 1.液压控制回路 2.磨床液压系统、液压机液压系统、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特征回路种类 内容描述 压力速度方向控制回路的回路特征 磨床液压系统、液压机液压系统、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特征回路种类 教学条件 课件,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 课件,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和建议 演示法 小组讨论法 上机组装练习 演示法 小组讨论法 上机组装练习 4 12 参考课时 学习项目 项目4: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数控车床,起重机,液压机液压系统 2、初步进行液压系统的设计 3、初步掌握液压系统维护与保养能力 学习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1搜 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1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2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3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单元 1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分析设计与组建 2.数控车床 内容描述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分析 数控车床液压系统分析 教学条件 课件,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 课件,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 课件,网络资3. 起重机 4自学任务:液压机系统的工程应用 起重机液压系统分析 源,多媒体教室 :液压机系统的工程特性 教学方法和建议 演示法 上机组装练习 演示法 上机组装练习 演示法 上机组装练习 参考课时 8 参考学时 18 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熟悉设计液压系统方法步骤 6 4
学习项目
项目5:气动模具 参考学时 12 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一般气压系统的分析 2、可以完成一般气动元件的选用 学习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搜集应用资料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1、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单元 1.气动元件的认识与基本回路的组建 2.简单气动系统的设计 3. 自学任务:气压技术的应用前景 内容描述 气动元件的认识与基本回路的组建 教学条件 课件,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 课件,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和建议 演示法 讲授法 演示法 讲授法 参考课时 8 系统的设计 4 气压技术的应用前景 4.实施建议 4.1师资条件
任课专兼职教师应具备与课程要求适应的职业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具备从事液压系统设计、制造、维修的工作经历和相应的实践及理论指导能力;有“双师”素质。
4.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4.2.1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要求有供学生组装、拆装的液压元器件和液压系统,必有配套的仿真软件;有适合学习的多媒体课件。
4.2.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有适合学生液压气动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训场地、项目和设备 4.3考核评价方案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为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过程考核和期末试卷考核综合完成,过程考核采用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完成的项目不同,采用不同的比例方式,如下图,根据学生在完成每个每个项目学习任务过程中的所做的工作及表现,三方给出成绩汇总几位学生在本项目的成绩,五个项目汇总后得到过程考核总成绩A,加上期末试卷成绩B,即为学期成绩C,C=A60%+B40%。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有学生能力培养相适应的高职教材,有和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教材及报告。 4.4.2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幕课、微课、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液压与气动技术》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