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与影视一样,都是视听艺术。视为画面,听为声音,二者完美结合,构成有机艺术整体。艺术审美的来源就是“视”与“听”,柏拉图认为:“美就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1]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这一思想:“审美愉悦主要源自视觉对象和听觉对象的和谐,而不是
味觉和嗅觉造成的愉快刺激”[2],黑格尔则将其推进生命哲学层次,认为视觉和听觉不涉及功利,是为了“获得感觉而存在的定性”,是“无欲念的感觉”,因而与审美关系密切[3]。但是“视”“听”在艺术中的地位并不一致:“视”为主,“听”为辅,成为艺术史的主流。着眼于“视觉”的艺术无论是数量、质量等,都远远超过着眼于“听觉”的艺术,这一美学传统延续到影视、动画等现代视听综合类艺术形式上,依然惯性向前:“视”为主角,“听”往往被称为“配音”,处于从属角色。
好莱坞动画则在市场中的搏击中,很早就认识到了听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将视、听从主从位置变成“双主并立”。当然,“双主”并不代表这两者之间互不相关,恰恰相反,他们的联系更为复杂,表现形式也更为独特。
一、寂静世界的有声窗口
与早期电影一样,动画刚开始都是默片。由于表现手段的缺乏,好莱坞这一时期的动画只能以短片形式出现。但随着声音技术的成熟,好莱坞迎来了动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可以说,声音成就了好莱坞。
简要回顾一下好莱坞动画的发展史,会发现,动画电影从早期生产的短片只能作为正式电影的附送产品,到逐渐成为广告片的主角,再逐渐演变成剧情长篇,成为影院的主角,其
1
地位渐次摆脱依附性。从其文化影响力来说,也是逐渐从儿童到成人、从影院到家庭、从国内到风靡世界;不仅脱离了依附地位,而且成为了影响全球的一种强势文化产品,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过程中,“视”“听”这两大因素,虽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主要的变化却是体现在“听”上的。
迪斯尼公司是动画的先行者,它在为动画争取地位的同时,确立了自身的影响力。沃尔特·迪斯尼于1922年成立欢笑动画片公司,以制作几分钟的动画片为主,如“不莱梅的四个音乐家”“杰克和豆茎”等,这些动画短片和公司的名字一致,都以幽默、滑稽见长,成为电影和戏院正式放映的补充。随后,好莱坞将动画的剧情变得复杂,制作系列动画短片《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一制作虽然较为成功,但对于欢笑动画这个小公司来说,所需资本过于庞大,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但沃尔特还是坚持动画应该走更加复杂化、化之路。他通过系列动画片“幸运兔子奥斯瓦尔多”重新获得了观众的注意力,同时,米老鼠系列开始出现,并在之后百年的时间里面,成为影响全球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在随后,迪斯尼不再满足于制作短片,而是将眼光放到动画长篇的制作上,其中主要原因是迪斯尼不想动画片被当做普通电影放映前的补充节目,而是希望成为影院的主角。为了成功的制作首部动画长篇,无论是剧情、画作还是声音,迪斯尼都认真审视,不放过一个细节,这也使得制作费用空前增加。最终,动画片《白雪公主
和七个小矮人》耗资200万美元,超出了原计划的3倍。如果将之与动画短片比,它不仅是总投资的超出,在画作上,也是短片的数倍,当时一般动画短片的成本最高是每尺75美元,
但《白雪公主》达到了每尺200美元。沃尔特·迪斯尼破釜沉舟,不成功,即破产,最终成就了动画电影上的一个里程碑。
迪斯尼动画极力摆脱电影的从属地位,让其成为一个的存在。在动画的内部,这一过程同样存在。动画一般以“画”作为动画的唯一主角,但事实上,在“看”的背后,“听”也一直在争取着自己的地位。
“画”一直是动画的基本立足点,其内涵变化不大。从远古开始,人类面对着无尽的自然,是以图像的形式来把握世界
2
的。但静止的图片与由风雨雷电、奔腾的动物组成的世界构成了认识上的矛盾,为此,原始人在绘制最初世界的图像中,经常为“画”加上更多的腿、稍稍偏侧的身形,来表示运动的状态,这在早期的原始壁画上有诸多证明。如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西班牙北部山区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内人们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壁画,这些壁画中,用各种颜料描绘了许多动物的形象,如野牛、猪、鹿等,其中一只野猪的形象与众不同:除了栩栩如生的
样貌,这头野猪的腿被重复画了好几次,从而使整个野猪具有一种运动感,这就是最早的“动画现象”。不仅外国,中国很早也有这种现象。在我们青海发现的马家窑文化时期,大约距今4-5000年前,出现了“舞蹈纹盆”,它描绘了三组手拉手作舞蹈的人形,每组有两个人物形象,其手臂都画上了两道线,盛满水后盆中的人物仿佛水中起舞,这其实是中国早期的“动画现象”。
当然借助于现代的技术,画动起来的愿望早已切切实实
的变成了现实。通过逐格拍摄技术以及发展到后来的电脑捕捉技术,画动起来不再是什么问题。但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让画动起来?
由于对世界的图像把握是人们最初的思维特征,而世界是运动的;所以,动画因此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哲学手段。但画动起来,只是代表着对世界认识的开始。也就是说,在满足按照世界的样子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之后,就是如何让动画能更接近世界的本质。
声音的产生及其丰富和发展是与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相一致的。在人们认识世界的所有感觉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视觉和听觉。画面表现手段逐渐丰富,要求动画能诉诸人们更多的感官,听觉成了动画的另一表现手段。
对听觉的认识,在好莱坞的动画中,是逐步演进的过程。在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出品的《爵士歌手》中,首次出现了同步发声。沃尔特·迪斯尼敏感的抓住了这一趋势,他认识到听觉的加入将会极大增强动画电影的表现效果。迪斯尼的第一部动画电影《蒸汽船威利号》,首次采用同步发声技术,在前半部分,让动作配合汽笛的节奏,后半部分则是配
合“稻草中的火鸡”的节奏。虽然主要采用的是音乐,而不是实时的对白和音响等,所使用
3
的手段也非常简陋,只是根据动画的画面配上不同的声音和音乐,但这一过程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无声的世界中,突然出现了一些音乐,这让观众的视觉可以与听觉一起运行,所产生的效果极其震撼。
好莱坞早期的动画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以音画同步为主。也就是根据画面,配上不同的声音。如米老鼠米奇的诞生,并成为一代经典,除了其形象之外,声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
在迪斯尼公司里,很多员工都将沃尔特·迪斯尼本人看成了米老鼠的代言人。他那局促不安而慌乱的假声,说话之前先发出怯懦的“哦哦哦”声等,都与米老鼠高度一致。声音也代表了性格,在米老鼠系列中,米老鼠的冒险精神、正直诚实、缺乏世故以及要胜过他人的童稚野心等,也如沃尔特·迪斯尼一样,这就使得声音和人物高度融合在了一起。当然,在早期,动画的声音虽然重要,却依然处于从属的地位,其表现力也受到很大的。在逐步
意识到这种方式的缺陷后,新的音画对位逐步取代了音画同步。
所谓音画对位,指的是画面中演绎的内容与声音所表达的感情之间是一种对比关系,以此使音画的结合产生更加丰富的表现层面,揭示更加深刻的内涵。到了对位阶段,声音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画面的,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手段和方法来表现画面。从声音来说,同位、并列、反向、重列等多种组合方式,给动作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音画对位是对音画同步的一个重要发展。它使得声音逐步出来,成为参与剧情、表达感情的有机工具。但从总体来说,音画对位中,声音还是附属于画面而产生的,在有了画面的前提下,声音通过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使得画面更富有表现力。因此,动画的声音依然没有摆脱从属性地位。
但动画的发展却需要声音挣脱画面的藩篱。将好莱坞后期动画与早、中期对比,就明显可以看出动画声音在逐步获得自身的“性”,并最终成为了动画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和画面结合在一起,并不是1+1的关系,而是产生了更显著的系统效果。下面,本文将对动画声音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结合好莱坞历史上的经典电影,来阐释这种性所带来的重要艺术变革。
二、自由自在的声音
4
动画的声音由音乐、音响、对白构成。这三方面中,音乐是最早在动画中出现的,并有
效的参与了剧情,烘托了感情,是早期声音的主体。音响、对白的发展则较慢,最初只是配合画面的作用。但在后期的好莱坞动画片中,音乐、音响和对白已经难分伯仲,共同组成了“有意味的声音”,他们之间相对来说既是相互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音乐是跨越文化、民族障碍的艺术。好莱坞动画之所以走出国门、征服全世界少年儿童,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超国界的音乐。因此,利用音乐作为有效的叙事手段,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是好莱坞动画的重要特征。
但用画面来组织音乐却减低了音乐的表现力。一部完整的音乐,其中就蕴藏着感情的抑扬顿挫,它与自然的节拍一致。但画面却往往更加零碎、生活化,并不一定非常流畅,根据动画的画面来配音乐,有时候无异于缘木求鱼。音乐一旦被拆得零散,它就不再能够有效的表达感情。因此,对音乐的利用,就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灵活的处理。以1981年拍摄的动画片《狐狸与猎狗》为例,在建立友谊的小狐狸与小猎狗分开后,电影用一些镜头表现了狐狸和猎狗的成长。画面与音乐是配合的,树叶飘落,
秋天到来;雪花渐紧,冬天来到;随着这个节序的变化,舒缓的音乐逐渐变得密集;然后小
虫子和两个小鸟的故事插入,音乐变弱,退到幕后;随后猎人带着两条猎狗在冰天雪地的森林中打猎,小猎狗逐渐成长起来,音乐整体是舒缓的,有节奏的打击乐标识着时间的缓缓流转,只是在猎狗发现猎物时,音乐突然变得紧促,之后随着天气的转好,音乐变得开阔,而画面上的猎狗和狐狸都已经去掉了稚气,逐渐变成对生活有力的掌控者。从上面的一段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动画画面与音乐之间是配合的,但是音乐还只是作为动画画面的说明而用。它表现在,一方面,
动画音乐表面听起来很流畅,其主要旋律是一致的,但有时和画面之间并不协调,如整体的舒缓音乐显得画面镜头活泼不足;另一方面,动画有时会突然中断,如某些场景的插入,让
5
动画镜头切换一定程度上脱节了,这又破坏了动画整体的协调性,是动画画面无法适应音乐的表现。
音乐地位的重要表现是音乐蒙太奇的出现。所谓音乐蒙太奇,指的是当一组镜头用音乐来组接时,音乐不仅成为连接这些镜头的纽带,同时赋予这组镜头以镜头之外的涵义。音乐蒙太奇实现了对画面的控制,即随着一段完整的音乐的进行,与之相伴随的是对应的画面,画面是音乐的形象阐释,音乐则是画面蕴藏的感情的深度诠释,二者结合在一起共同开拓了动画片的表现空间。同样以成长的题材为例,在《狮子王》中,好莱坞的动画音乐明显更进了一步。在其中的一个段落,小狮子辛巴在行走的过程中成长起来,逐渐变成一只威武的成年狮子,在这个节序流转的过程中,画面是根据音乐的需要来完成的,音乐的一系列抑扬变化,标志着主人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在画面则表现为小狮子的成长的几个场景,它的外貌到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段落并不很长,但通过音乐蒙太奇的应用,使得漫长的时间过程变成了短短的一刻,恰如其分的交代了小狮子的成长史。在这一段中,音乐获得了主体的地位,根据它安排的画面与音乐之间水融。从叙事的角度来说,音乐不是参与了叙事,而是成为叙事的主要手段,据此,我们可以说,音乐在动画之中是的。
代表着好莱坞动画音乐巅峰的是对古典音乐的动画演绎。在1937年,沃尔特遇见了杰出的指挥家奥伯德·斯特科尔斯基,这让沃尔特产生了将音乐改编为动画的想法,基于此,首部立体声交响乐动画片“幻想曲”诞生了。在这部动画片中,音乐是主体,画面是对动画绎,二间。如着“胡音乐一群翅膀的仙七彩星似梦的
的完美演者配合无第一场随桃夹子”的轻盈流淌,长着蜻蜓纤细小巧子们带着的光晕,流的飞进睡花园里,蘑
菇们在舞蹈、花朵在流水中歌唱,一丛丛可爱的植物随着有韵律的动作起舞。这部动画片的第三段本身就来源于一个故事性的音乐《小巫师》,好莱坞根据原曲创作了动画形象。小巫
6
师成为好莱坞经典形象米老鼠,它在师傅休息的时候偷了魔法帽,然后使用魔法,让扫帚起来帮他干活,自己躺在师傅的椅子上睡大觉,在梦中他指挥群星旋舞、云朵奔流、闪电轰鸣,正当他以为自己成为宇宙主宰的时候,扫帚不停的将水倒进水缸,结果溢了出来,大水淹没了房间,小巫师焦急的翻着厚厚的魔法书,正在最危险的时候,师傅回来了。在这一段中,故事完全配合着音乐,时而紧张、时而欢快,音乐与画面共同营造了一个现实的梦幻。
当然,认可音乐的地位,并不是说,画面都应该根据音乐来组织。而是根据故事和剧情的需要,二者交互作用。在目前好莱坞动画中,也并不是每一部音乐都能做到这种性的表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传统的配乐思想控制。只有抛弃配乐思想,动画音乐才能成为完全的自我,也才能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与配乐思想一样,配音也是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在拍好动画片之后,才去找人配上对白,这在目前国内动画片中,还是一种通行做法。这种方式,无疑是比较节省成本的,但从艺术表现力上,却是对动画对白艺术影响力的人为阉割,反观好莱坞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借鉴。
动画中的对白也就是角色的语言,它在人们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
作用。按照语言学派的观点,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约翰·洛克认为与人交谈有三个目的:使一个人的思想或观念为另一个人所知;尽可能容易和快速地做到这一点;借此传达关于事物的知识。[4]动画的对白是为了传达动画角色的思想和观念,
也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绝不会在动画中处于从属的地位。事实上,对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动画的成败。当然,对白只是动画的诸多表现因素之一,对于部分主要以动作来表现思想的动画,如《猫和老鼠》等,对白的作用退到较为次要的位置。但对于绝大部分好莱坞动画长片来说,对白是必不可缺的,决定了电影的成败。
对白是有思想的对白。如何表达出思想,其演绎方式是重要的。在好莱坞的经典动画中,也经历了一个从配音到声音表演的历史,其从业人员的称谓也从配音演员变成了声音演员,
在日本这一称谓则是声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一幕后的工作开始走向了台前,其重要性已经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这一变化不仅是认识上的,它也直接体现在动画的整体构成上,它改变了音画之间的关系,并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7
对白不是朗读,而是对话,是角色面对着各种场景的及时反映,是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对白包含着感情、情绪、甚至是各种感官的体验。要想使对白具有这些效果,仅仅靠在背后的配音是远远不够的。假设对白说的是热情洋溢的长篇大论,但画面上的角色却连眼睛也不眨,口型也只是简单的一张一合的话,那这个对白完全不能表达出类似的效果。
对此,必须要将整个动画视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声音是其中最活跃性的要素之一。尤其是对白的处理,必须要注意到多方面的因素。
从对白与画面的关系处理上,必须要注意体现对白的性。由于画面是画出来的,角色的口型、面部表情或者是肢体动作表演,都必须要与说的对白一致。而且,为了使角色显得更加真实生动,好莱坞动画创造了较为有效的处理对白的方式,即通过明星配音,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好莱坞大明星加入动画,成为好莱坞动画的重要特色。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利用明星效应,产生一定的商业效应。但明星的价值远不止此。好莱坞这样做,缘于他们很早就注意到,对白在动画片中所具有一定的支配性作用。邀请电影明星、尤其是实力派电影明星的加盟,可以大大丰富对白的表现力。在成熟的好莱坞动画中,往往是首先写出对白,由电影明星在一起表演,大家共同商讨,对不符合角色表现的语句进行删改,然后根据他们当时的表演,来绘制动画。这样的模式里,对白不是单纯的声音的表现,它综合了真人的整体表演性因素,并最终物化到动画画面中,从而提高动画的表现力。
以《狮子王》为例,其中的声音演员,演艺经验丰富,对角色的对白都有独到的把握。演出成年辛巴的是马修·布鲁德里克,他本人就是好莱坞一线男演员,以他为主角的《哥斯拉》等影片,都是大获成功的商业巨片;演出辛巴父亲木法沙的是詹姆斯·厄尔·琼斯,曾获得美国演员工会终身成就奖,在表演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们为狮子王献声,不仅仅是声音的付出,更是带动了整个动画的表演。下面,以一段对白为例,看看他们的精彩演绎:
木法沙:辛巴,你看,阳光所照到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国度,„„ 辛巴:阳光能照到所有的东西!那有阴影的地方呢?
木法沙:那在我们的国度之外,你永远不可去那个地方,辛巴。 辛巴:我以为国王可以随心所欲啊。
8
木法沙:不会,国王也不能凡事随心所欲辛巴,不能吗?
。
木法沙:辛巴,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身为国王,你不但要了解那种平衡,还要尊重所有的生物,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辛巴:但是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的吗?
木法沙:是啊,辛巴。听我解释一下,我们死后,尸体会成为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庞大的生命圈里我们是互相关联的。
辛巴:真的?
木法沙:是啊。所以每当你寂寞的时候,要记得那些君王永远在那里指引着你,还有我。 这一段对白是整部《狮子王》的中心思想。生命的循环和轮回、对权力、责任的担当和认识,对于大自然永恒的思考,这段话给了整部动画以思想的高度。但是在演绎时,这段看上去略嫌深奥的对话并没有变成一种教导和接受的关系,而是慈祥的父亲和可爱但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之间的对话,因此,老狮子没有盛气凌人,而是在沧桑的语句中展开画卷,作为老狮子语言的注脚。如画面上一望无垠阳光闪亮的草原作为“我们的国度”的展开,而随着小狮子热情、调皮又略带不谙世事的问话,画面在他们的表情与草原之间切换,表现出了老狮子的一丝忧虑以及小狮子未来对这块土地所不可避免的责任,随着对白来展示画面,揭示主题思想,这部动画片完美的实现了对白的属性和价值。
在动画的声音中,音响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音响是对各种动画背景声音的摹仿,既包括有走路声、敲门声、咳嗽声等角色的声音,也包括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等各种音效,还有为营造效果所特意弄出来的轰鸣声、锐利的摩擦声等。与音乐、配音相比,好莱坞动画对音响也同样重视。
9
音响的营造与银幕中的画面同样是紧密无间的,为了能够烘托画面,音响的扣人心弦是不可缺少的。但如何让音响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呢,好莱坞的动画对此也有一些积极的探索。
在好莱坞动画中,音响不仅仅是辅助烘托性因素,有时候也可能成为动画中的主要因素。比如在某些动画之中,为了表现动画角色的紧张之情,角色躲在暗处,纹丝不动,但回荡在
影像之中剧烈的心跳声,使得这一看似静止的画面有了活跃的思想内容。
音响一般与整体动画声音一起,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既是整个动画片大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自主,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经典的好莱坞动画,如《狮子王》、《小鹿斑比》等,其原声CD同样畅销。这是好莱坞动画声音地位的一个充分体现。
三、带来丰厚回报的动画声音
好莱坞对动画声音的特别重视,使得动画声音成为动画中一个活跃的主体。动画声音的卓有成效的运作,让好莱坞动画成为儿童们喜闻乐见的娱乐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一下动画声音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由此产生的商业价值。
好莱坞动画声音的成功运作,是其产生商业价值的重要原因。好莱坞推出的动画作品,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基本每一部都能获得成功,从其内容来看,可谓无所不包。如源出非洲的《狮子王》与欧洲童话故事的《白雪公主》,出自阿拉伯的《阿拉丁》等,文化上兼容并包,但所有的这些具有特殊地域文化或者异质审美情感的故事一旦变成动画作品,好莱坞事实上就已经用自身的模式与运作将之彻底的进行了“好莱坞化”的改造,只是因为“化”的成功与无形,不注意让人很难觉察,而这种“化”,正是保证绝大部分好莱坞动画都能成功的原因。
在“好莱坞化”之中,声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哪部好莱坞动画出台,其中的经典歌曲以及经典台词往往会随之不胫而走,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正是好莱坞对此进行了有意识的改造。
首先这种改造体现在音乐性上。好莱坞的动画电影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基本所有的影片都会载歌载舞,经典的舞蹈、音乐往往都会在动画片里出现,这使得动画片有一种整体上的旋律感,为了和充满幻想的世界相适应,动画的声音都在一定程
10
度上充满了神秘色彩或者异质文化色彩,这也就是《阿拉丁》中阿拉伯音乐的适当采用、《狮子王》之中非洲音乐的适当采用,大大增加了梦幻神秘的气息。但另一方面,这种神秘绝不是原汁原味的神秘,而是加入了更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成分,如将存在于音乐中的某些地方特色抹去,适当加入时尚流行元素。或许真正的音乐专家会埋怨好莱坞对其他地方音乐的任意删改,但好莱坞服务的对象是观众,这种混搭风格给了观众一些可以接受的新鲜感,从而让他们成功接受。
好莱坞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是琅琅上口,旋律优美。虽然也会采用多种乐器的搭配,并配上各种特殊的技法,但总的来说,好莱坞都是尽量做到“寓繁于简”。这同样适合动画电影的需要,一方面,在观看动画时,动画的画面依然是观看的主要方面,动画的声音则是对画面的烘托,这是人们固定的接受习惯。因此,过于繁复的音乐,只能够对动画画面进行冲淡和消解,加大人们理解剧情的难度,这时候的音乐不仅不能吸引观众,反
而会被视作噪音而对整个动画影片构成致命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好莱坞的动画受众,还是定位在以少年儿童为中心的家人,即使父母会观看,也是处于家中孩子的陪同地位,因此,孩子的感觉是好莱坞动画的第一考虑对象。对于青少年来说,轻松明快、简洁易懂的音乐才是欣赏动画时的接受期待,对此,好莱坞做出了细致分析,使之具体表现了出来。
好莱坞动画音乐的第三个特点是与剧情的深度融合。普通的动画片中,音乐往往是为了烘托气氛、引导感情而出现的,但在好莱坞动画中,音乐具有很强的叙事性。一方面,动画角色在自述自身的经历、感情时,往往通过歌曲的形式来表现,将繁冗的独白式介绍变得兴趣盎然;另一方面,音乐成为剧情的先导,引导剧情的走向,如在危机来临之前,就有紧迫的音乐给观众以相关的心理准备;在故事衔接上,也通过音乐使之连贯一体。
好莱坞的音乐,是基于观众的理解与接受基础上的音乐,构成了动画电影商业性的重要
部分。
除音乐之外,好莱坞动画声音中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对白了。对白是语言,是语调与意义的结合。在这两个方面,好莱坞动画都做了富有商业意义的探索。
好莱坞动画的对白演员是特选的,这正是
11
为了合适的语调。如果是一部真人电影,限于演员的实际嗓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其嗓音未必完全与其表现的性格相一致,一个坏人可能语音洪亮,一个英雄倒可能声音细弱。但动画中的角色是创造的,尽管现在的电脑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但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细微方面,还是远远不能和真人相比,需要通过声音来进行有效的弥补,这就是动画配音远比真人电影的对白重要的原因。好莱坞动画人物的语调,都是经过了细致的挑选,以实现对影片中人物进行到位的演绎,这是保证动画电影商业价值的重要方面。
和动画的观众群相一致,好莱坞动画的语调往往表现简洁,所使用的词语都较为简单,句子也往往以短句为主。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动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所说语言相一致。繁复的词句,需要调动大量的面部肌肉才能完成,否则表现在画面上就非常虚假,但这一点技术上既难保证,也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在好莱坞动画中,往往特别安排一位唠叨的配角,来衬托主角的性格凸显主角的成长。但这并没有改变好莱坞动画语调的简洁,一方面,作为配角,出现的场景有限;另一方面,即使是很唠叨的声音,也是将其动画形象作为搭配,通过主角的面部表情来显现其此时的心情和反应,因此,这种唠叨并没有对画面提出过高的要求。
语调是声音的外部层面和直接层面,在人们接受的深层次,就是对声音的解码和分析,也就是对白中语词的意义。同样,与整体的对白相一致,其语词的意义也是简洁的。这种简洁一方面与语调直接相关,简洁的单音节字或者简单的词,本身的含义就不会复杂;另一方面,这种简洁是词的含义相对稳定,词的外在散射指涉性不强,通常不会蕴藏着多重解码的可能性,这也大大减轻了好莱坞对白的理解难度。
最后,我们下好莱坞动画音响的表达。与同,音响虽然也电影的组成部总的来说,其出合相对较少,重大大降低。但这表着它可以无重,事实上,好
来看一电影中音乐不是动画分,但现的场要性也并不代足
轻
莱坞的
12
动画音响也是经过了一些包装,使其更具有商业性。
音响从其自然属性来说,应该是各种自然的音效,如雷电声、开门声、咳嗽声等,但动画并非表现真实,音响也不是。好莱坞动画中的音响与其说源出实践,不如说出自心灵,它是故事情节与人物情绪变化的一部分。同样是雷声,在主人公充满征服自然的豪情时,它是响亮的,但又在角色的强大精神面前成为一种衬托,声音虽响并不会绵延很久;但到了主角心情低落时,往往雷声沉闷,在时间上则缓慢迁延;有时雷声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惊惧害怕,换个场景雷声又可以表现角色的快乐昂扬。同样是雷声,可以表现出人们的不同情绪。
与情绪相适应,音响往往进入到心灵,表现的是人们心里的感受。因此,音响并不是真实的,而是通过其他东西的摩擦与碰撞来找到这一效果。不管是雷声、脚步声还是心跳声等,都通过适当的配乐,而不是真实世界的录音,来达到这一效果。
音响的恰当使用同样可以起到以简驭繁的作用。在表现动画角色心生爱意时,砰砰的心跳配上一张充满爱意的脸,就可以充分的表现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在进入到阴森幽暗的古堡或某个狭小的空间时,回荡着多重回音的脚步声自然可以表现出阴森恐怖。这些在好莱坞动画片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
音乐、对白和音响,这三者构成的声音,在好莱坞的动画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基于商业目的,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塑造。好莱坞动画创造了不朽的模式,这其中,动画声音的塑造功不可没。或许,没有声音,也就没有了好莱坞模式,它对于世界动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对于全世界动画业界来说,是不是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做动画,请从声音开始。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99页。 [2]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3]黑格尔:《美学》(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页。
[4]杨大春著:《语言身体他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1月第1版,第37页。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