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徐渭书法作品欣赏

徐渭书法作品欣赏

来源:华佗小知识
徐渭(1521-1593)

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 胡宗宪被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 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历来被世人称道。当然他的才气还表现在戏曲的创作之中。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

徐渭的书法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没有广泛的研习,是不会作出“潇散爽逸”的恰切评述,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又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

徐渭死后二十年,“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山人朱耷、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

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 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女芙馆十咏

徐渭《女芙馆十咏》卷(下为局部) 纸本 行书 29.8×446.8cm。上海博物馆藏。

墓表赋

徐渭《墓表赋》 纸本 163.7X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朝廷久罢孝廉科,只(咫)尺公车奈若何?墓道且须镌石去,关门终见弃繻过。寸心落日俱千里,尺雪孤舆夹两臝。此生彭城止十日,莫教造次下冰坡。 ——子遂父以尊人墓表故抵燕,至腊始归,赋此送之。天池山人徐渭。

鈐“公孙大娘”(白文长方)、“山阴布衣”(白文正方)、“漱僊”(白文长方)、“金垒山人”(白文正方)、“八□里□□□人”(白文正方)。 鉴藏印:“慎生珍赏”(朱文椭圆形)、“李”(朱文长方)

此诗收录於《徐文长三集.卷七.七言律诗》,名为《子遂以尊人墓碣故抵燕,至腊始去,送之》。此轴书法笔势酣畅,锐气十足,书法布局茂密遒劲,用笔放纵淋漓,放浪开张。似奔蛇走虺,戈戟森然,满纸雲烟,摄人心魄。

行草应制咏墨轴

明徐渭与《行草应制咏墨轴》(点击放大)

(文/唐建初 扫描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法书精粹系列)

徐渭(公元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绍兴)人。年二十为邑诸生,屡应乡试不中, 曾客浙闽总督胡宗宪幕, 以草《献白鹿表》负盛名,于抗倭军事多所策划,知兵事,好奇计。后胡被为严嵩同党下狱死,徐渭被祸发狂, 自戕不死,遂杀其继室,系狱七年,同里张元忭力救得免。晚年潦倒困顿, 以诗文书画糊口。徐渭自幼聪颖过人,天才超逸而愤世疾俗,诗文绝出侪辈,谓其得李贺之奇、苏轼之辨,不落窠臼;所作戏曲、杂剧,颇有超出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擅绘事,特长花卉,用笔放纵恣肆,水墨淋漓酣畅,自创新意,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于后世写意花卉影响甚著。自称“吾

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书擅行草,出自米芾、黄庭坚,笔势圆浑沉着,纵横奔放,不拘法度,为晚明书坛之大草代表。明袁宏道《中郎集》中评其书云:“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徵明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著述既多又杂,有诗文《徐文长集》、《徐文长佚稿》、《徐文长佚草》, 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歌代啸》等,于三教及方技书亦多有笺注。 苏州博物馆庋藏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纸本,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鸿篇巨制,骇人心魄,其书法棱角毕露,不避败锋,点画支离,结构破碎,布局散乱,而强心铁骨,其中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宛然可见。此轴书法以法度而言,可讥为 “野狐禅”之类,而以“书如其人”、“书为心声”, 书法之所以解“尤物移人”的本体来看,此轴书作抒发震荡的心绪,激烈的情感,狂放的才情,洗刷胸中之碗磊, 这与其晚年“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之悲愤、压 抑、无奈的心境相合,故见情见性,真挚感人,允为神品。

与此轴成对的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亦同藏苏州博物馆,当两轴同时悬张于壁间 时,只见满纸云烟,遍壁惊涛,令观者血脉贲张,不禁情绪激越、思绪狂奔,无不 有观止之叹。 《应制咏墨》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曰:“侯拜松滋,守兼楮郡,绛入品秩多般。龙剂犀胶,收来共伴灯烟因。炼修依法,印证随人,才成老氏之玄。是何年,逃却杨家,归向儒边。红丝玉版霜毫畔,苦分分寸寸,着意磨研。呵来滴水,幻成紫雾蛟蟠。有时化作苍蝇大,便改妆道士衣冠。向吾皇,山呼万岁,寿永同天。” 奇思伟构,入情见性。

行草应制咏剑轴

明徐渭与《行草应制咏剑轴》

墨池余香胜,扫长笺,狂花扑水,破云堆岭。云尽花空无一物,荡荡银河泻影。又略点,箕张鬼井。未敢披图容易玩,拨烟霞, 直上嵩华顶。与帝座,呼相近。

半生未挂朝衫领。恨秋风,青衿剥去,秃头光颈。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并无复,自家门径。拔取金刀眉目割,破头颅,血迸苔花冷。亦不是,人间病。 ——《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郑板桥全集》)

徐渭潦倒—生,虽有奇才,而屡试不第;于胡宗宪幕下虽屡献奇谋,颇受礼遇,却终又因胡倒台自杀而罹祸发狂,以至自戕、杀妻、系狱。其晚年《题墨葡萄图》诗云:“半生落魄已成翁,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谓其晚境凄凉的写照。 人生的不幸固是痛楚而悲怆,但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徐渭在艺术方面的卓绝表现及杰山成就。艺术作为徐渭情感宣泄及升华的载体,其不羁的性格、狂狷的才情及散漫而无所顾忌的人生道路,给了徐渭的最大的自由空间,故其诗、文、书、画皆匠心独运,直抒胸臆、追求性灵、表现真情。

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陶望龄《徐文长传》)可见对其书法的自许及钟情。袁宏道云:“(徐)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诚然,作为一时才人、一时狂士的徐渭是绝不会为法所缚的,即使是学书道路的起点——临摹古人书法,徐渭也要有自我,不肯屈膝于古人。其《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云:“非特字也,世间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才而合,忌真我面目哉?”并主张“取诸其意气而已”。徐渭学书,曾浸淫于宋黄庭坚、米芾、苏轼诸家,并上追钟繇、索靖、“二王”,而以流传徐渭书迹来看,何曾有一笔似古人?而玩其笔意,又何尝有一笔不是古人?此正是徐渭善取古人“书神”,而始终不失自家本色,故有英气生趣而“精奇伟杰”(陶望龄《歇庵集》)。 徐渭论书,还特讲“天成”,即人的内在素质。尝云“夫不学而天成者尚矣,其次则始于学,终于天成”,而“天成者非成于天也”,是“罔乎人而诡乎己之所出”(《徐文长佚草》卷二)。徐渭才学,三教九流无所不能,著述丰而杂,有《徐文长佚草》十卷,《徐文长全集》三十卷、《徐文长三集》二十五卷、《徐文长佚稿》二十四卷等诗文著述。戏曲方面有《四声猿》、《歌代啸》、《南词叙录》、《旧编南九宫月录》及《十三凋南曲音节谱》各一卷、《嘲妓》、《黄莺儿》等散曲;注释评校类有《李长吉诗注》、《庄子内篇注》、《分释古注参同契》、《黄帝素问注》、《楞严经解》、《淮海集》四十卷等;纂辑杂录者有《笔玄要旨》、《玄抄类摘》、《通俗云笺》、《茶经》、《酒史》等等。其画,笔墨纵恣,气势磅礴,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大写意的新途径。如此多端而博渊的才学,与其书法融会贯通,聚于笔底,正是“天成”之功。

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纸本,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丈八巨制,气势恢宏,以草书笔意写行书,点画纷披,率意驰骋,形章如卷,满纸云烟,摄人心魄,为其晚年书法代表作。

此轴今藏苏州博物馆,同时尚有《行草应制咏墨轴》与此轴相俦,成对巨制,洵为伟观。据记载,徐渭当另有《咏纸》、《咏笔》、《咏砚》等轴,皆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惜今已佚。

《咏剑》词曰:“欧治良工,风胡巧手,铸成射斗光芒。挂向床头,蛟鳞—片生凉。枕边凛雪,匣内飞霜,英雄此际肝肠。问猿公,家山何处,在越溪傍。见说,胡尘前几岁,秋高月黑,时犯边疆。近日称藩,一时解甲披韁。即令寸铁堪消也,又何劳,三尺提将。古人云,安处须防,但记取, 戎兵暇日,不用何妨。”亦是精伟奇杰,颇见才识。

煎茶七类卷

《煎茶七类卷》局部 1592年万歴二十年72歳壬辰秋仲8月 北京榮宝斎

草书千字文卷

局部(请点击缩略图浏览清晰图片)纸本,高31.2厘米,横495厘米 荣宝斋藏

行草书七律诗轴

徐渭《草书七律诗轴》 纸本,行草书,纵209.8厘米,横.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春园细雨暮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束出泥香。梁尘已觉飞江燕,帽影时移乱海棠。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醉间经海棠树下,时夜禁欲尽。天池山人渭

草书立轴

徐渭 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 纸本 1.5X60.3cm

上海博物馆藏

钤印:天池山人 青藤道士 漱仙(白文)

释文:幕府秋风入(日)夜清,淡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含(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高> 徐渭 评说:有人这么评价徐渭的书法——成功的作品不多,但真正成功的作品都是惊世骇俗的,也就是说天才与白痴就差一步——无庸质疑,上面这件作品是徐渭的一件绝作!他用那如椽大笔向世人展现出其高超的用笔、结构以及章法技巧,笔墨苍润相间,满篇点画狼藉,笔画跌宕起伏而从容不迫,笔意奔放豪迈,有如狂风骤雨,渴骥奔泉,酣畅淋漓而又苍劲浑厚,飞扬恣肆而又不失法度,令人叹为观止。

草书岑参诗轴

徐渭《草书岑参诗轴》 纸本,353cmX104cm 西泠印社藏。

释文: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徐渭

行书诗轴

徐渭《行书三江夜归诗轴》 纸本 127×32cm 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吴馆观涛百不违,卅年闭户一全非。 念为发难放乘老,听说风波柳毅归。 龛赭夹流惊箭筈,鸬鹚逥艇晒溪衣。 孝娥不减行人恨,并作鸱夷怒色飞 。枳儿观潮三江夜归四首之一 ,濑仙老身。

行草诗轴

徐渭《行草七言诗轴》 纸本188.9×4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天产奇葩在空谷。佳人作佩有余香。自是淡妆人不识。任他红紫斗芬芳。天池山人徐渭书。 钤印: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湘管斋。

印记款识: 【收传】国兴姚佰子觐方鉴藏书画图籍之印。兰千山馆珍藏书画印

行书诗轴

徐渭《咏月词轴》 纸本 208×79cm 山西省博物馆藏

【释文】冰轮挂处,有千寻丹桂,七宝层楼。正直一天铺霁,万里横秋。井梧岸柳,伴砧声一叶西流。当此际,征人戍妇,何人不动离愁。问甚嫦娥灵药,夜夜对青天碧海,应悔曾偷。且喜毕离雨顺,晕少风柔。阴阳变理,问道傍不喘吴牛。影里山河大地,万年长印金瓯。

秋兴八首

徐渭 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册页 纸本。高25.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 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凡八十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百五十六字。每开纵25.3cm,每开横则不一,大约均在三十厘米上下,共十一开。《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刊于《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四),载入《故宫书画录》卷三。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去接地阴。

丛菊两开地(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车)金鼓振, 征西(羽)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 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 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鳞鲸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 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天池道人 渭书

野秋千十一首

徐渭《野秋千十一首局部》

行草书诗词卷

徐渭 行草书诗词卷 纸本 纵29.2厘米 横44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草书诗轴

徐渭《草书诗轴》 纸本,行草书,纵123.4厘米,横5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一篙春水半溪烟,抱月怀中枕斗眠。说与傍人浑不识,英雄回首即神仙。 天池。

钤“漱僊”(白文长方)、“天池之印” (白文正方)。

徐渭书风之变,与一生经历密切相关。徐氏暮岁极具面貌的书风,或为其“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晚境自况。

草书《莲花观音图》题句

徐渭《草书诗轴》 纸本,中国美术馆藏。

释文:幻有知花,践无尽波,一刹那间。坐见波罗。天池渭

行书轴

行书五言诗轴 纵131.5厘米、横56.5厘米

见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铁画楼》藏画拍卖专场 估价: RMB1,200,000-1,800,000元 成交价:1,320,000 元

释文:陆海披晴雪,千旗猎早阳。岳临秦路险,河绕汉垣长。行漏通鳷鹊,离宫接建章。都门信宿近,歌舞从周王。青藤徐渭。

《行书五言诗》是徐渭极富个性,具有开拓精神的书法力作。这幅行书作品气象博大,行中带有草意,用笔提按分明率意,纵横跌宕,波润迭起,给人以大起大落的动态感觉。作品所书五言诗在《徐渭集》中尚无著录愈显珍贵。此轴《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中著录。《瀚海十周年纪念册》中亦有著录。徐渭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曾著有《徐文长集》、《徐文长佚稿》、《徐文长佚草》等诗文集,又著有戏曲论集《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等,《明史》卷二百八十八有传。

行书立轴

徐渭 行书立轴 纸本 166X68cm

来自中国嘉德2005秋季拍卖会 估价:1,300,000 - 1,800,000 成交价RMB:1,705,000 钤印:海笠、天池漱仙、文长

题识:病起,过守经、成颛,同酌,赋得夜雨剪春韭。徐渭。

贺天健(1900-1977)书签:徐文长行楷精品。风白先生法政。丁酉夏,贺天健署。 钤印:天健

释文:春园暮雨细泱泱,韭叶当篱任意长。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束出泥香。梁尘已觉飞江燕,帽影时移乱海棠。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

行书扇面

徐渭《行书七言诗扇面》 水墨金笺

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题识:大环。

释文:春园暮雨细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束出泥香。梁尘已觉飞江燕,帽影时移乱海棠。醉后推敲应不免,□? 然别驾恼郎当。

行书立轴

徐渭 行草立轴 纸本 123×35cm

释文:珮几不须长,高唐侍楚王。红蘅椠边出,白雪口中翔。听青供不及,一夜白潇湘。天池。

行书白燕诗轴

行书白燕诗轴 纸本,纵2.1、横73.5厘米 浙江天一阁博物馆藏

释文:一时伴侣自应非,海路空长遇亦稀。汉将玉门投老入,赵妃雪夜待人归。孤回夏日 摇寒色,渐下秋空见羽衣。已识朱门无可托,玉楼天上任高飞。 白燕三。大环。 行书白燕诗七律一首,原有四轴,此为第三轴,题曰“白燕三”,用羊毫书写,精力充足,结构平衡,字字行行有磊落之气,笔法如走龙蛇,融会贯通。明末张岱赞称:“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款署“大环”, 钤有“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白文二方印。

草书条幅

徐渭《草书条幅》 184X69cm

行书群望诗中堂

徐渭《行书群望诗中堂》 纸本 纵349.5 横97.5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楷书七律诗《群望》一首。“桃李晴曛禁苑烟,銮舆新幸北郊旋。团花靺鞈蒐春日,细柳旌旗拊髀年,一道甲光将雪借,千群马包截云鲜。谁兼将归为天子,共喜文王九叶玄”。 此帧大幅书作气势撼人,纵横恣肆的笔锋重按飞提,率意驰骋,一气呵成。

行书七言联

徐渭 行书七言联 (扫描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徐渭墨迹大观》)

草书白燕诗卷

徐渭《草书白燕诗卷》 纵30厘米,横420.5厘米。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录自赋

《白燕诗》四首。该诗卷为后三首。1984年初移交绍兴市文管会保管。

释文: 白燕诗卷 西飞岁岁侯青阳。花发名园何处藏。天子郊禖呈瑞色。 主人台榭有辉光。轻翰掠雨绡初剪。小尾流风练愈长。万里东归看 易没。海天元是白云乡。 一时伴侣自应稀。海路空长遇亦非。汉 将玉门投老入。赵妃雪夜待人归。孤回夏日摇寒雪。渐下秋空见羽 衣。却说朱门无可托。玉楼天上任高飞。 素壁红芳照苑墙。冲花 泛羽唼群芳。霜迷万瓦单栖渺。草绿千堤片影凉。云母屏深低缟袖。 水晶帘动拂流黄。西园蝴蝶浑无赖。暗粉飘尘上海棠。 白燕四首。 书似镇南朱内史一笑。天池徐渭。

行书横幅

徐渭 行书烟云之兴

题画跋语

徐渭 题画跋语

【释文】余避暑碧霞宫中客有以瓜果饷余临别出侧理一束于袖中余曰是欲余作负进帐耶客笑不答余即握管画瓜果之类以塞殊不工幸勿哂之青藤道士

徐渭

徐渭 《墨葡萄》 轴 纸本 纵166.3厘米 横.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半生落魄已成翁,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天池。 鈐“湘管斋”(朱文正方)。鉴藏印:“竹朋真赏”(白文长方)、“陈希濂印”(白文正方)、“北平韩德寿审定真迹印”(朱文长方)、“夏山楼藏书画记”(朱文长方)、“縠水过眼” (朱文长方)。

图中画一架葡萄,叶片丰茂,藤蔓缠转,果实累累。作者以草书笔法作画,行笔豪迈而不肆野,叶、果用淡墨加胶矾挥洒,墨气淋漓酣畅,產生了极佳的晕散效果。

此诗常见,见於《徐文长三集.卷十一》中,借物咏志,抒发了作者自比“璞中美玉”、“画里明珠”而一生不遇,坎坷痛苦的心境。画中题字受米芾行书风格影响,结体紧凑,运笔舒缓大气,竖笔、捺笔流畅雄健,收锋沉稳,体现出徐渭作為晚明一大书家的功力。此作曾经清代李佐贤、陈希濂等收藏。

徐渭

徐渭 《墨葡萄》 轴 纸本 浙江省博物馆藏

榴实图题诗

《榴实图》,纸本,纵91.4厘米,横26.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

《水仙》

《菊石》

《兰花》

《墨竹》

《牡丹》

《芭蕉梅花图》

《墨花卷》(选一)

《五月莲花图》

《墨笔花卉册》(选一)

《雪蕉梅竹图》

《墨笔花卉卷》书法题款(选)]

《墨笔花卉卷》书法题款(选)

《水墨花卉卷》书法题款(选)

释文: 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

释文:只少胭脂染一堆,蛟潭锦蚌挂人眉。山

深秋老霜皮划,自迸明珠打雀儿。

徐渭 行书题《芭蕉图》诗

徐渭《花卉人物图卷题诗》纵19厘米 横22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自为墓志铭

徐渭

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1]。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久之,人稍许之,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浼袒禓[2]似玩,人多病之,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

生九岁,已能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馀年,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及,每一思废寝食,览则图谱满席间。故今齿垂四十五矣,藉于学宫者二十有六年,食于二十人中[3]者十有三年,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而己不为动,洋洋居穷巷,僦数椽储瓶粟者十年。一旦为少保胡公[4];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使折简以招,卧不起,人争愚而危之,而己深以为安。其后公愈折节,等布衣,留者盖两期,赠金以数百计,食鱼而居庐,人争荣机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至是,忽自觅死。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士以人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独馀收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若文若干篇而已。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

渭尝曰: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列御寇》若《黄帝素问》诸编[5]

尤自信而深奇。将以比岁昏子妇,遂以母养付之,得尽游名山,起僵仆,逃外物,而今已矣。渭有过不肯掩,有不知耻以为知,斯言盖不妄者。

初字文清,改文长。生正德辛巳[6]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讳鏓庶子也。生百日而公卒,养于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而夫人卒,依于伯兄讳淮者六年。为嘉靖庚子[7],始籍于学。试于乡,蹶。赘于潘,妇翁薄也,地属广阳江。随之客岭外者二年。归又二年,夏,伯兄死;冬,讼失其死业。又一年冬,潘死。明年秋,出僦居,始立学。又十年冬,客于幕,凡五年罢。又四年而死,为嘉靖乙丑[8]某月日,男子二:潘出,曰枚;继出,曰杜,才四岁。其祖系散见先公大人志中,不书。葬之所,为山阴木栅,其日月不知也,亦不书。铭曰:

杼全婴[9],疾完亮[10],可以无死,死伤谅[11]。兢系固[12],允收邕[13],可以无生,生何凭。畏溺而投早嗤渭[14],即髡而刺迟怜融[15]。孔微服[16],箕佯狂[17]。三复《蒸民》,愧彼“既明”[18]。 注释:

[1]长沙公:季本(1485—1563),字明德,号彭山,山阴人,曾任长沙府,为王阳明门人。王氏宗:指王阳明学说。王阳明即王守仁(1472—1528),明哲学家、教育家。在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学派影响很大。[2]不浼袒褐:《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浼(měi每),污染、玷污。袒裼(xī锡),赤身露体。此句意谓虽别人在旁边赤身露体,也不以为意,不怕会被玷污。[3]食于二人中:徐渭被录取为山阴县学生员。山阴县学有廪膳生员二十人。[4]少保胡公:即胡宗宪,明嘉靖年间浙江巡抚,因抗击倭寇有功,被加右都御史衔,后得罪下狱死。[5]《首楞严》:佛经名,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省称《楞严经》。《庄周》:即《庄子》。《列御寇》:即《列子》。《黄帝素问》:古医书名。《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名《黄帝内经素问》。书内记黄帝与岐伯相问答,故以《素问》为名。[6]正德辛巳: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7]嘉靖庚子: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8]嘉靖乙丑: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9]杼全婴:杼,崔杼,战国时齐臣。婴,晏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崔杼弑其君,晏子启门而入,枕尸股而哭,崔杼释而不杀,后晏子与崔杼盟。这里是说崔杼成全了晏婴的志节。[10]疾完亮:亮,指晋庚亮。《晋书.庚亮传》:“王敦既有异志,内深忌亮,而外崇重之。亮忧惧,以疾去官。”[11]谅:诚直,忠信。[12]兢系固:兢,种兢。固,班固(公元32—92),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孟野,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班固传》:“衩,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推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窦氏指窦宪。 [13]允收邕:允,王允;邕,蔡邕,均后汉人。《后汉书.蔡邕传》:“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14]渭:未详,疑即作者自称。[15]既髡而刺迟怜融:融,马融,东汉人。《后汉书.马融传》:“先是融有事忤大将军梁冀旨,冀讽有司奏融在郡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得赦还。”[16]孔微服:孔,孔子。《孟子.万章上》:“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微服,为隐蔽身分而更换平民衣服,使人不识。[17]箕佯狂:箕,箕子,殷纣王的伯叔父,或云纣的庶兄。《史记.宋微子世家》:“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18]《蒸民》:即《诗.大雅.烝民》。周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尹吉甫作诗送行。诗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之语,谓仲山甫既明白事理,又有智慧,以保全他的一身。徐渭再三诵此诗句,自愧不能做到。

《题墨葡萄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