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2”本科与高职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本科与高职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育研究 课题 “3+2’’本科与高职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① 余靖华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0) [摘 要】“3+2”本科与高职联合培养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处于摸索阶段。对当前“3+2”本科与高职联合分段培养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本科;高职;分段培养 [中图分类号](;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01—0008—02 到本科院校去考试,公共课就是参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有专 业课是两个学校一起出题,学习压力挺大!”由于“3+2”高职 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当前产业结构已出现不相适应的 当年的专升本考试。有淘汰率,地方,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 与本科分段培养是一个新生事物,教育管理部门也需要时间来 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主动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学习 掌握它的规律,在开展试点工作初期难免出现相关不健全 并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向本科及以上 的现象,例如,在专转本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考核,难易程度应该 层次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年起江苏省、 把握一个怎样的度?是应该100%转段还是应该设置一定淘汰 广东省等率先将省内国家示范或骨干高职院校联合一些应用型 率?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本科院校,开展了“3+2”本科与高职联合分段培养的试点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职与本科衔接整体规划不够明确, 湖北省于2015年开始启动这一试点项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牵头组织本科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工作有缺失,缺乏 及各项的出台,“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将成为我 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导致高职与本科院校专业设置、课程 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而言,还处于探索与完 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出现重复或脱节现象,影响了高职教育与 善阶段。 一应用本科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和有效衔接。 、存在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待提高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改善有些 上,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即使是一些全国示范性或骨干高 由于“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工作这是一个新生事 段。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敢于正视,迎难而上。 物,没有现成的成功例子可以借鉴,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 滞后,体现在校园面积、软硬件设施、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跟不 (一)家长和学生对“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认可度 职院校,也存在这些问题,其他高职院校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不高 “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对高职学段和本科学段的培养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和家长对“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 目标进行了明确和分层,3年高职学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 养模式认可度并不高,我院2015年第一次招收模具专业专本直 技能,2年本科学段着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要求比高 通车的学生,预计两个班,70人,结果招生情况不理想,只招了 职人才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目前高职 57人。由于是一个新试点的项目,要读5年才能本科毕业,时间 院校的办学条件恐怕难以实现高职段的培养目标。 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明显增加了,毕业证也会注明专科起点本科 学历,并且究竟培养质量怎么样也不清楚,毕业以后社会的认可 者高职。 (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滞后,协调力度不够 (四)分段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衔接体系不完善 由于参与衔接项目的教师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 深入,对这批学生自身的特点缺乏系统研究,不能很好地把握分 段培养的递增性、层次性和连贯性,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在 度也不得而知,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少考生选择读三本或 研不够充分,对高职和应用本科两个教育层次的特点了解不够 在调研中,有学生谈到自己的感受:“招生的时候省教育厅 构建课程体系时,不能做到“专业有所对口、课程有所对应、内容 只说是试点,没有任何文件,没出任何,后来陆续出来一些 有所区分、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简单地将课程衔接理解为知 ,高职转本科前要考四门专业课和两门专升本的公共课,专 识上的准备和技能上的延伸,将本科和高职学段的课程体系进 ①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模具专业‘3+2’本科与高职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486)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余靖华(1977一),男,汉族,湖北应城人,硕士,副教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 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 一 8 一 精彩语句:构建分段贯通培养课程体系,要避免在两阶段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上出现课程内容重复和缺失现象。 行简单的叠加,或者把高职学段学习作为本科学段的“预科”阶 两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好的体验,这对他们的成长成才 段,或课程自成体系,结合点少。同时,由于沟通欠缺,衔接不到 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软硬件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确 位,课程教学评价也缺乏层次性和合理性。内涵性的衔接还没有 保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得以顺利实施。 得到充分体现,不能实现1+1大于2的培养目标和效果。 二、解决现阶段问题的思考 一方面要选拔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精力充沛的教师担 任课程主讲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待遇,吸 “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运而 引优秀中青年教师,主动要求参与“3+2”分段培养的学生的教学 生,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鲜有成功的例子和典范可以借鉴,这 和管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出适应 就需要我们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加大对这一 市场需求的,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际操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勇于将研究成果指导实践,促使这一 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构建分段贯通培养课程体系,要避免在两阶段专业课程体系 衔接上出现课程内容重复和缺失现象,避免教学资源浪费。首先 必须明确高职与应用本科两个阶段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这种差异 性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递增性、层次性和贯通性。所谓递增性 是指两个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高低和多少的递进关 系,即高职阶段的要求稍低,而本科阶段的要求较高;层次性是指 本科与高职两阶段培养目标具有不同层次的人才规格和要求,即 高职阶段培养的是中高端技能人才,而本科阶段则培养的是更高 层次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贯通性是指某专业培养目标以专科 为起点,达到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 建构高职与应用本科贯通衔接的课程体系时,一方面要体现 两阶段人才培养的递增性、层次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要符合高 职学生成长的规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层次规模的需求, 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参与联合培养的高职与本科院校办学 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 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和应用本科两阶段课程教学目标不同,其教育教学方法 也应有所变化,应按照两个阶段教学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高 职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安排大量的实 践环节,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注重学生实 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科阶段作为高职学段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 和横向拓宽,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教学 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育 教学中,要深刻认识“3+2”本科与高职联合分段培养的显著特征 和本质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开展模块化、层次化 教学。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能够考上“3+2”专本直通车的学生,一般是低于本科分数线 l0分以内录取的学生,相比而言,属于高职里的“尖子生”,对自 己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有一个相对较高的期待。高职院校和本 科学校应该安排较强的师资力量组织教学和进行学生日常管理, 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也要给予一定倾斜,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 们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让他们在高职与本科 (四)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本科教育分段培养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 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旨 在建立一套体现职业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本科教育的课程 衔接体系,搭建学生终身发展的“立交桥”,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的发展环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 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以职业活动 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产 生的影响,客观反映现阶段职业发展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 求,体现整体性、等级性、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要邀请 行业、企业、长期从事本职业的理论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的专家 共同探讨,进行职业调查和职业分析。 (五)建立健全相关,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职能 为了“3+2”高职与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开 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发展所制 定的相关文件精神,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统领作用,进 一步建立和完善宏观指导,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 对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整体规划,定期牵头组织分段培养 高校进行沟通和工作研讨,做好各方协调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要 多聆听各方声音,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语 “3+2”本科和高职联合分段培养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处 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 积极开展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 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培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转 型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肖力.“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问题研究[D].浙江师 范大学,2009:42. [2]刘春生,马振华,张宇.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 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5-8. [3]何应林,宋兴川.高技能人才概念研究[J].职教论坛,2006 (1):l8—20. [4]赵昊昱.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的思考[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3(1):1-3,6. [5]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 型人才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o_13. 一9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