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台球比赛中,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发生运动后碰撞其他球, 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

B.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球做了功 C.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

D.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在对白球做功 【答案】A 【解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有力也有距离,所以手对球杆做了功,故A正确;由于重力的方向与小球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重力对小球不做功,故B错误;桌面对球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支持力对小球不做功,故C错误;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而是继续运动,是因为白球具有惯性,不是手对白球有力的作用,更不是对白球做功,故D错误,故选A.

2.在校园足球比赛中,队员把足球踢出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向前减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这一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所受的重力做了功 C.足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

B.脚一直对足球做功 D.地面的支持力对足球做了功

A、重力时竖直向下的,球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是水平方向,即力与距离垂直,重力不做功,故A错误;

B、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以后,以后不再受运动员的作用力,故脚对球不再做功,故B错误;

C、由于足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慢,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故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C正确;

D、支持力是竖直向上的,球在地面上的运动是水平方向,即力与距离垂直,支持力不做

功,故D错误; 故选C.

3.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D.0﹣8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2W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即v1 >v2,故A错误;

B.由图象知道,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又因为是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故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所以,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相等,大小是F1 =F2 =f,故B错误;

CD.由图象知道,0~8s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为0.8m,第二次通过的路程为0.4m,又知两次拉力相等,由W=Fs知道,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满足: W1 =2W2 ; 由PW 知道,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tP1 >P2 ,

故C错误,D正确。

4.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C.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分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解:A、说法错误,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

B、说法错误,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 C、说法正确;

D、说法错误,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 故选C.

5.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八年级物理教科书重约100N B.人从一楼上到三楼做的功约3000J C.标准大气压约1×103Pa

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初中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一楼到三楼的高度在6m左右,人从一楼上到三楼做的功约为

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标准大气压约1×105Pa,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0次的时间在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睛】

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6.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正逐渐进人我们的家庭,如图是一款质量为1.5kg集自动充电、清扫、吸尘的机器人,某次寻找充电电源过程中,在水平地面上2min匀速行驶20m,若机器人行驶过程的平均阻力为3N,则关于机器人这次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和功率分别是

A.300J,2.5W 【答案】B 【解析】

B.60J,0.5W

C.60J,30W

D.360J,3W

【详解】

机器人这次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fs3N20m60J,故AD错误;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P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和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W60J0.5W,故B正确、C错误。 t260s

7.如图所示的光滑轨道,BC为水平面,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A到B小球的重力势能不变 B.A到B小球的动能减少 C.B到C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大 D.B到C小球的动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示可知,小球从A到B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A错; B.小球从A到B速度变大,动能增大,故B错; C.小球从B到C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故C错;

D.由于平面是光滑的,小球不受摩擦力,所以小球在平面上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从B到C的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D正确.

8.如图所示,小明用相同滑轮组成甲、乙两装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装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装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 = W2,η1 =η2 C.W1 < W2,η1 >η2 【答案】C 【解析】 【分析】

B.W1 = W2,η1 <η2 D.W1 > W2,η1 <η2

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由“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可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再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以比较出两种情况的总功大小.然后利用η=的大小. 【详解】

(1)因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

(2)当有用功一定时,甲中所做的总功为对一袋沙所做的功,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就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3)又因为乙是动滑轮,乙中所做的总功还要加上对动滑轮所做的功,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W1小于W2,η1大于η2. 故选C.

W有用W总即可比较出二者机械效率

9.如图所示,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悬挂它的绳子突然断了,电灯将

A.仍受平衡力 B.加速下落 C.匀速直线下落 D.动能变势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和高度。 【详解】

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电灯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若悬挂它的绳子突然断了,则电灯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做加速运动,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变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力和运动及机械能的题目,需要知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0.如图小红同学正在做“引体向上”。她先两手握住单杠,两脚离地,两臂及身体自然下垂伸直,然后缓缓曲肘,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这个过程中,小红做的功最接近的是

A.2 000 J C.20 J 【答案】B 【解析】

B.200 J D.2 J

小红同学正在做“引体向上”,两臂将身体向上拉起,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G=500N,由题图可知,上升的高度大约是胳膊的长度0.4m,即h=0.4m,所以小红做的功最接近 W=Gh=500N×0.4m=200J,故B符合实际为答案。

11.山区的公路多修成环绕山坡的盘山公路,这样车辆向上行驶时可以 A.减小所必需的牵引力 B.提高机械效率 C.提高功率 D.减小所做的功 【答案】A 【解析】

A. 斜面模型加长了运动距离,但可以省力,减小了车辆上山时所需要的牵引力,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从机械效率的公式η

可知,要想判断机械效率的大小,应该同

可知,要想判

时考虑有用功和总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 从功率的计算公式P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断功率的大小,应该同时考虑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 从功

12.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磊磊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 B.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

C.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的功率一定大 D.爬相同的楼梯, 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一定大 【答案】C 【解析】

(1)因为父亲的体重大小儿子的体重,两人上楼的高度相同,根据公式W=Gh可知,父亲做的功多,故AB正确.

(2)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做功比父亲少,儿子又比父亲用时间短,根据公式P=

W t可知,不能判断儿子的功率一定大,故C错误.

(3)爬相同的楼梯,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比儿子做功多,时间又短,根据公式P=可知,父亲的功率一定大,故D正确. 故选C.

W t

13.非洲旱季,常用Hipporoller(中间有转轴的塑料桶)运水.如图所示,小华分别用背背、手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满桶水,在粗糙的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她对满桶水做功最多的是( )

A.

B.

C.

D.【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先判断力的大小、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相同,利用功的公式W=Fs分析判断. 【详解】

由图可知,AB中小华是用背背、用手抱,此时力的方向向上,桶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沿向上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因此不做功;

C中滑动摩擦力大于D中的滚动摩擦力,所以C中拉力大于D中拉力,由于所移动的距离s相同,由W=Fs可知C做功最多,故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影响物体做功大小的因素(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14.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B.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 C.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D.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受重力的作用,并且在重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重力对人做功,故A符合题意.

B.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依靠的是小球的惯性,小球水平方向上虽然移动了距离,但是水平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没有力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人给书包一个向上的力,书包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该力对书包没有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D.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没有移动距离,该力对杠铃没有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5s内将重为1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2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1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A.拉力F甲小于拉力F乙 B.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

C.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D.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题可知,甲乙两滑轮组均将相同物体提升相同高度,由W有=Gh可知W甲有=W乙有;不计绳重及摩擦,均只需克服动滑轮自重做额外功,甲乙中均只有一个动滑轮,且动滑轮的重相同,由W额=G动h可知W甲额=W乙额,因为W总=W有+W额,所以W总甲=W总乙。A. 由图可知,n1=2,n2=3,不计绳重及摩擦,则F甲=(G+G动)=×(100N+10N)=55N,F乙=(G+G)=×(100N+10N)=36.7N

=W总乙,即F甲做的功等于F乙做的功,故B不正确;C. 由于W甲有=W乙有,W总甲=W总乙,根据

η=可知,η甲=η乙,故C不正确;D. 拉力做功的功率P=,由于W总甲=W总乙、时间

t也相同,所以P甲=P乙,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甲、乙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至相同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有用功就是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对动滑轮所做的功是额外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16.2016年8月16日,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如图所示,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变快,动能变大;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机械能变大。

17.同一滑轮用如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力不计.则 ( )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 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甲为定滑轮,由定滑轮的使用特点可知:绳重和摩擦力不计,F甲G,并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乙为动滑轮,F乙(G动G),由题知,G动=20N<G,因此F甲F乙。

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一样大,由于要克服动滑轮重力的作用,所以使用动滑轮做的总功多,由η12W有用W总 可知,定滑轮的机械效率高,所以甲乙,故C正确为答

案,选项ABD错误。

18.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槽上由静止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上碰到静止的木块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B.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 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它的机械能越来越大 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它具有惯性,故A错误; B.根据W=Fs可知,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故B正确; 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不计空气阻力,但钢球还受到摩擦力作用,钢球滚下时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钢球的机械能会减少,故C错误;

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是因为木块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19.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与物重 G物的关系,改变 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 η 与 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 η 随 G 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达到 100% B.当 G物=12N 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5N C.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 4N

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使用机械时,人们为完成某一任务所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对完成任务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不计绳重和摩擦,结合图中信息,根据

W有用W总W有W有W额GhG求得动滑轮的重力,再计算G物=12N时弹

GhG动hGG动簧测力计读数;

(3)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克服动滑轮做的额外功相同,由此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 【详解】

A、使用滑轮组时,克服物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动滑轮重做额外功,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即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但最终不能达到和超过100%,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G=12N,此时η=80%, 不计绳重和摩擦,W有用W总W有W有W额GhG,

GhG动hGG动12N 80%, 即:

12NG动解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3N,故C错误; G物=12N时,弹簧测力计读数:F11(G物G动)(12N3N)5N,故B正确; 33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忽略绳重及摩擦时,额外功:W额G轮h,即额外功W额相同,总功相同,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20.如图,将铁锁从贴着鼻子尖释放,铁锁摆回时并没有碰到鼻子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锁向最低处摆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铁锁向最低处摆动过程中重力不做功 C.铁锁从释放到摆回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D.铁锁在最低处的机械能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铁锁向最低处摆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

B.铁锁向最低处摆动过程中,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铁锁高度降低,即向下运动了一定距离,所以重力做功。故B错误;

C.铁锁从释放到摆回的过程中,要克服空气的摩擦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减小。故C正确;

D.铁锁在来回摆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少,所以在最初释放时机械能最大。故D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