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4):93~96 ◆园艺园林◆ 我国新型乡村景观发展模式研究 赵伟韬,陈卉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注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研究乡村景观的重要意义。并在阐述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演变和 总体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乡村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与文化危机。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和土地,探讨了我国现代新型乡村景观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景观;土地;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731.7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10)04—0093-04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恶化,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 乡村作为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其园林景观 用功能为主,还谈不上美化环境和艺术欣赏。然 而,人总是要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随着社 会的发展,园林中的美学元素一点点增加,并逐渐 积累下来,慢慢地向着艺术的、审美的方向发展。 建设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广大乡村是 我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乡村园林景观 比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更久远,实际应用更广 泛。如果说古典园林是中国历代文人和造园家临 摹已久的所谓传统形式,那么乡村景观就是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最早的园林景观应该是原始聚落 及其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土 地,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并对后来发展起 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 影响 引。 劳动人民在自然山水间进行生产实践的园林产 物。如果说古典园林是用人类的智慧来铸就景 观,整合生态,那么乡村景观就是利用自然的力量 来创造文化,繁衍生息。古典园林是为帝王和士 大夫而存在的,乡村景观却源于民,造于田。因为 它扎根在最广大土地上,服务于最广大的人群,它 是从土地里走出来的乡村景观。 在各国的历史上,广阔的乡村空间曾孕育了 丰富多样的乡村景观类型,这些都是历代劳动人 民智慧和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晶。例如菲律宾 吕宋岛北部的水稻梯田景观_3j、以色列的石山悬 崖村落景观、德国石勒苏益格的自然人居林景观 以及日本箱根的温泉之乡景观_4],其共同特点就 是利用土地和景观记录人类活动的历史,表达了 特定乡村区域的独特精神,是乡村地区宝贵的文 化遗产和景观财富。我国国土面积广袤,地形多 1 我国乡村景观的历史发展概述 1.1 我国传统乡村景观的形成和发展 由于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在中华五千年的历 史长河中,我国一直以灿烂的农耕文明著称于世, 样,民族众多,也曾出现了许许多多值得保护和研 当时占全国7,5 以上的乡村居民都以务农为主 要职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要地位,这种 小农之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孕育了我国乡 村地区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 ]。而乡村景观就 是在这样的经济和文化基础上逐渐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它最初是以改造由于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 究的优秀的乡村景观类型,如皖南徽文化古村落 景观、岭南开平碉楼村落景观、陕西黄土高原窑洞 村落景观、内蒙古草原游牧部落景观等等。但是 由于自然条件,人口分布不平均,具有研究价 值的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其 中不乏有着百年历史以上的古村落。这些传承历 史文化,沿袭民间习俗的古代聚居地,在民居建 活动破坏的自然环境为目的的,泛指在村落的宅 旁屋后以及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植树绿化。这个时 期形成的景观形式是极其简单朴素的,只是以实 筑、景观设计和村落规划方面,为我们呈现了远古 乡村景观的精髓,例如被誉为“不变”的“中国画里 乡村”的安徽西递(见图1)和有“中国最美的乡 村”之称的江西婺源(见图2),都有着很高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9—12-28 第一作者简介:赵伟韬(1958一),男,辽宁省锦州市人,学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 Email:beckyl37@126.con1。 价值。 1.2我国现代乡村景观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村镇建设正以 93 ◆园艺园林◆ 黑龙 江农业科学 4期 图1安徽西递 图2江西婺源 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2007年底,全国共 有建制镇19 249个,比2006年减少120个,乡 15 12O个,比2006年减少1 275个。根据对 16 711个建制镇、14 168个乡、672个农场、 2 647 000个自然村(其中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571 600个)的统计,村镇户籍总人口9.3亿人, 约占全国总人口65 (2007年城市、县城和村镇 建设统计公报)。由数据显示,城市的扩张使乡镇 数量减少,城市面积和人口不断增加,乡村城市化 的脚步在进一步加快。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 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一些有 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 命运;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 型的乡村景观。因此,我们在注重保护传统乡村 景观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研究如何建设传统与现 代因素和谐并存的新型乡村景观。 闻名中国的江苏华西村(见图3),又称“天下 第一村”,40多年来凭借华西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走上了致富之路。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景观的建 设,面子工程愈演愈烈。全村虽然建有塔群、隧 道、龙西湖、天安门、山海关、世界公园、百米金塔、 千米长龙及万米长城等80多个旅游景点,但从景 观规划的角度来讲,这只是形象工程带来的暴发 户意识下的美化运动。对国内外著名景点的照搬 照抄,住宅别墅群的单一模式,不仅杂乱无章,毫 无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而且也为华西村烙 下了奢靡的印记。当然这绝不只是华西村现象, 在现代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建设滞 后、认识偏差、规划无序、生态退化、文化消失和管 94 理混乱等问题 ]。新型乡村景观应该以什么样的 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 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只是城市发 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以改变当今村落建 设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这是进行乡村景 观研究的基本目标。 2我国新型乡村景观发展模式研究 和谐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景观研究也 不例外。但是不同的国家对乡村景观研究的侧重 也有所不同。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满足旅游 的需求,比较注重生态保护及美学观光价值的研 究,发展观光农业模式。日韩等国家则更注重传 统乡村景观的开发和保护,通过举行“新村运动” 和“美丽的日本乡村景观竞赛”等活动,宣传特色, 树立典型,以求达到治理整顿乡村的目的。而我 国与他们相比人口基数大,土地利用强度高,人地 矛盾比较突出。据统计,我国的耕地面积由西汉 时期的3 713.3万hm。增长到1989年的9 565.0 万hm ,但人均耕地面积却由0.6 hm 下降到了 0.1 hm 。“三农”问题、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等严 重制约着乡村景观的发展,因此转型中的乡村景 观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 图3江苏华西村 2.1 乡村景观的内涵与构成 乡村景观规划是我国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刘黎明等综合国内外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 特点研究,将乡村景观的内涵界定为:乡村地域范 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包括农田、 果园及人工林地、农场、牧场、水域和村庄等生态 系统,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 它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经营活动 和经营策略的影响,嵌块体的大小、形状和配置上 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 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由此可见,乡村景观是以 4期 赵伟韬等:我国新型乡村景观发展模式研究 ◆园艺园林◆ 2.2.1我国农村土地对现代乡村景观发展 的影响 土地变革或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 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农村经 济发展的指南针。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到封建社 会的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土地都是属于个人 私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政 策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2005年,国家在家庭 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又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 ④——@ 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 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 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 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 说明国家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 上,把股份制引入了土地制度建设中,建立以土地 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把农民承包的土 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让一部分农民获得 股权后安心从事第二、三产业;另一部分农民可以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市郊农业由传统向现代 转型。 乡村景观构成 主要内容 新型的土地,改变了农村的经济产业结 乡村聚落景观民居建筑、院落、街道、巷道、广场、小品、公共基 础设施等。 构,促进了其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土地使用权韵 乡村经济景观农田、牧场、菜园、果园、鱼塘、饲养场、温室大棚、 转让,提高了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大量以农业景观 仓库等 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开始涌现,观光农业成为很多 乡村文化景观古建(宗祠、寺庙、牌坊、戏台、塔、亭、桥等)、民间 农村产业结构的主力军。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习俗、风土人情和纪念活动等。 大大加快了其景观建设的速度,使人们放慢了乡 乡村自然景观山川、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荒漠、野生动物、乡 村城市化的脚步,意识到了乡村景观资源的生态 土植物等。 和经济价值,这对传统乡村景观和文化资源的保 2.2我国传统乡村景观的现代应用研究 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如何建设传统与现代因素 五千年的中国土地养育着世界上最多的人 和谐并存的新型乡村景观指明了新的发展和研究 口,在无数的失败与成功之后,“田”积淀下了处理 方向。 人与土地关系的最精华的智慧。它作为包含五千 2.2.2我国新型乡村景观发展模式 2005年, 年平民情感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人文精神的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 体,不但直接从中国大地人文景观中汲取营养,而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且从大地与平民的淳朴率真中寻找到了现代中国 管理民主”。这为新型乡村景观的发展模式提供 的景观性格和形式_8]。俞孔坚先生的这种设计思 了一种新的思路或途径。在中国,山水风光、民族 想实际上是取自农耕文化,源自乡村景观,但却被 文化、历史遗迹等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绝大部分都 现代乡村建设者所遗弃。倘若对乡村景观的研究 分布在广大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景观资源让农村 从最原始的基础——土地出发,在现代乡村经济 经济从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和养殖业转向依托优势 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结合其传统的文化底蕴和良 资源实行综合经营,从而促进增收。2006年,国 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就更加能够突出乡村园林的 家旅游局将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 景观特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口号是“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农 95 ◆园艺园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4期 业+旅游业”性质的新的生产经营形态,促使农业 观光园开始成为现代乡村景观主要的发展模式。 农业观光园实际上是传统乡村景观发展的新 形式,也是一种以自然因素为基底,以农业生产为 手段的景观模式,其核心是经济产业和土地利用。 它主要包括观光农园、休闲农场、教育农场、市民 3结论 乡村地区的发展要求其景观的不断创新,但 是新型乡村景观的建设并不完全只为经济而服 务,社会变革,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都需要有针对 性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能一概而论。传统乡村 景观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进化中逐渐走向现代,农 业产业化、乡村城市化,使乡村人居环境受到巨大 农园和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 j。农业观光园以良 好的乡村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将具有农业特产 冲击。对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要解 决的是如何有效地保护与更新;对于具有特色农 业的现代乡村,要解决的是如何突出优势,取长补 短。用传统来指引现代,用现代来包装传统,建设 “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乡村景观,这 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路,也是传 承乡村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 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赵玉祥,金晓秋.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形成析要[J].行政论 坛,2000(6):52-53. 韵乡村通过总体规划建设成为以观光休闲为主的 农业园区。它可以根据乡村农特产品的主要类型 规划成为单一农园,如观光花园、采摘果园、劳作 田园等,也可以将拥有多种农业特产的乡村建设 成为综合性的生态农业园区。园内除了提供游客 所需的各种服务和教育设施,以便游客亲自体验 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还结 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开展娱乐项目,真正做到寓教 于乐。很多位于城市边缘的乡村还可以提供民 宿,把农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 给为目的,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 这种新型的景观模式其优势在于可以将乡村 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景观建设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放宽的土地实现经济产业和生态景 E2]刘滨谊.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J].城市规划汇刊,2000 (6):66—68. E3]孙艺惠,陈田,王云才.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 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6):90—96. [4]郝延群.日本“美丽的乡村景观竞赛”及“舒适农村建设活 动”的介绍与思考[J].村镇建设,1996(8):40—42. 观的双赢发展。但农业观光园的产生对于乡村景 观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大量游客涌入以 [5]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EM].北京:中 国电力出版社,2007:17-19. 前不为人知的边远乡村,如果保护观念与相关措 施严重滞后,不仅会造成传统乡村景观的破坏,游 客的“行为污染”和过度商业化,也会对自然和人 [6]吴必虎,刘筱娟.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景观志[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89. [7]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2. 文景观形成威胁。因此它的规划设计要在传统农 耕文化的指导下,立足于当地特色农业和自然文 E8]俞孔坚,刘向军.走出传统禁锢的土地艺术:田[J].中国园 林,2004(2):13—16. 化资源,注重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保护,否则就容 易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走极端,最终造成形式 [9] 吕明伟,郭焕成,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 体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8 (8).1 6 20. 单调,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 Study on Development Models of Chinese New Rural Landscape ZHA0 Wei-tao,CHEN Hui (College of Forestry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161) Abstract:Starting of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rural landscape was discussed.And on the basis of expatiat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 in China,the crisis that are faced with in country developing period is put forward,and the developmental models of Chinese new rural landscape is probed into following new rural communities construction and land policy nowadays. Key words:rural landscape;land;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