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建筑工程与水利交通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卢言娟

(临沂市住房保障中心)

摘要:伴随经济飞跃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资源持续地不合理使用,因此国家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业化道路,基于本论文主要研究装配式建筑技术对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提出一定的思考与对策,从而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1.引言

建筑行业采用传统的粗放型工程管理模式,有很多施工时间周期长、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产业生产效率低、环保效益太差、安全隐患暴等弊端。为顺应国家倡导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绿色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替代传统施工方式的不二选择。

装配式建筑对于节能、环保、周期短、工程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可进行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因此装配式建筑工程,要组织好有关的机构,明确分工、团结协作,提高整体的工程施工效率。另外安排好专业的管理工作人员,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展开良好的监督,及时寻找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创新设计装配式工程工作。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品构件加工制备管理问题。部品构件的需求广泛运用于装配式建筑实现的过程中,但是目前的部品构件运行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生产运营缓慢和相对滞后。

2.2施工人员的协同意识问题。新型式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现浇方法相比,增加了从预制的初步设计到完成验收后的后期管理工作,在此期间需要相互合作,这对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许多的施工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好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始终采用传统建筑管理的方式。同预制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以及施工技术比较,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使得各个产业链的联系不够紧密和完善,阻碍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3信息化管理程度低。就相比于国外的管理模式,国内生产厂的信息管理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生产时操作人员需现场手工记录当前状况,生产完成后需现场手工统计摘要信息,显然信息存在着主观因素较多,而且管理效率非常低。另外构配件的标准化工作一直未发展成规范的体系,这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实现信息共享互动、确保信息准确和提高交付效率还有长远距离。

3.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分析

3.1因素。目前,我国在装配式建筑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还属于微弱环节,企业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导致装配式的施工方式还是采取传统的施工方式,其中施工标准、管理模式、运行方式都还是早已根深蒂固的传统建筑的标准和认知,极大的了装配式的方向发展和浪费了本身的发展优势。

3.2技术因素。装配式建筑是基于扎实的专业技术,才能发展和在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需要极强专业素养的关键技术岗位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人才断层或管理经验思想的滞后,使得在产能扩大应用上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产业的专门化、专业化和扩展性。

4.改善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措施建议

4.1完善与市场体系。对比于国外先进的建筑工业化技术,相关体系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加速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须在完善体系和市场体系做相应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背景和产业发展环境,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勇于创新,

114

适应于国情特色和市场独特的装配式体系和市场体系。

4.2完善法律与规范体系。根据“简政放权”的原则,从国家层面上讲,引导建筑行业加快供应侧结构改革是倡导的、是要实施的,产业发展能够明确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建立健全的建筑工业化体系;从上讲,投资项目采用装配建筑模式,能够引导建筑项目向建筑产业化转型。

①根据我国的社会结构特点,从顶层做好设计,出台国家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一对一层层向下推进,出台建筑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

②结合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制定完善的,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道路;在合适的前提下,为实现产业的专业化、专门化,让相关企业兼并与重组,集中优势力量大力发展,形成产业优势,让装配式建筑更具专业、标准、可持续发展。

③综合的产业布局,完备的技术,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发展装配式的必要条件。只有完成综合的顶层设计,营造一种完善的技术体系,兼顾公平与合理竞争,才可以保障装配式建筑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人才力量的培养,整体降低成本,高速高效发展。

4.3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①在行政审批中,优先支持市级项目的产业建设项目,建立快速报建审批制度;在财政支持方面,工业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付工人技能培训资金,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压力,从而实现产品的低成本、高效益。②在科研支持方面,倡导工业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各类研究中心、实验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工作措施,提高企业发展建设产业化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在生产方式变化引起的成本增加。

4.4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管体系。①的落实,离不开监管机制的建立。完善工业项目总承包工程的管理,在项目立项及初步设计完成后,邀请具有建设装配式建筑经验的相关单位进行投标,把建筑材料、施工的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搜集,保证每一个预制构件的步骤都能够符合设计的标准,并做好招标过程中资历监督审查工作,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②做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监管预制构件在工厂的生产,严格把控,依据相关规范与质量标准,建立产品检验、抽查、验收等规范流程,完善预制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工程质量的恢复机制,逐步建立产品认证体系部门。

4.5创新装配式建筑系统的设计与研究。①提升预制件的质量要求。为满足未来发展趋势,规定对于预制部件的尺寸要求、质量要求、外观样式设立的标准。在结合我国的市场行情和产业的发展,积极学习采纳他国的发展模式,提高创新我国预制件的质量标准。②预制件生产生成隔热、防水、装饰一体化施工体系。预制部件的生产单位结合装配式预制件的优势,将预制部件直接集成结构、隔热、防水、装饰等功能。③目前吊具发展还处于不够完善的现状,造成很多人工干预,对起重和吊装设备的技术创新,应结合预制件的标准化生产,优化原有设计,进行预制件与吊装设备有效、高效匹配选择,提高吊装一次成功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越,孙正涛.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刘娟.浅谈 BIM 技术在工业化建筑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12):118-1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