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王翱,字九皋,盐山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来源:华佗小知识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第 1 页 共 7 页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翱两试皆上第,授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运砖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英宗即位,擢翱右佥都御史,偕都督武兴镇江西,惩贪抑奸,吏民畏爱。正统二年召还院。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练将士,室鳏寡。军民大悦。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景泰三年,召还掌院事。浔、梧瑶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牙厶为言官攻去翱代,一循成宪。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赠太保,谥忠肃。翱在铨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泓第。每引选,或值召对,侍郎代选。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论荐不使人知,曰:“吏部岂快恩怨地耶。\"自奉俭素。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孙以荫入太学,不使应举,曰:“勿妨寒士路。\"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赆明珠数颗,翱固辞。

第 2 页 共 7 页

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不得已,纳而藏焉。中官死,召其从子还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人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B,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人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C.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人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D.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聋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人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审理刑狱案件,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机构。

B.烽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有效方法。若有敌情,则燃烟或放火。

C.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荫,封建时代,子辈因父辈有功而得到官爵或(如,人太学)。

第 3 页 共 7 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翱历仕多朝,仕途顺畅。他先后在永乐、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年间为官,担任过右佥都御史和吏部尚书等多种官职,皇帝非常信任他。

B.王翱公正严明,生活俭仆。他掌管着的升降任免,拒绝别人的私下求告;他节俭朴素,皇帝知道他贫穷,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

C.王翱工作勤奋,认真负责。他任吏部尚书时,长期住在官署,很少回家;他总是亲自查看吏部任命的名单,唯恐对的任命有错误。

D.王翱人格高尚,廉洁不贪。他从辽东回朝时,不得已收了一同工作的宦官赠予的数颗明珠,该宦官去世后,他就找到其侄子,归还了明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 (2)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 14.王翱总管辽东军务时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0.(3分)C【解析】在“瑶人”后断开,则“向化”就没有了主语,故排除A、D项。“初”意为当初,是对从前情况的追述,不能紧连在“尚书”的后面,故排除B、D项。据语意看,“为言官攻去”

第 4 页 共 7 页

是个被动句,不应在“为”后断开,故排除A、B项。

11.(3分)D【解析】错在“子辈因父辈”,应是“子孙因前辈”。 12.(3分)B【解析】错在“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是在盐山建了宅院。

13.(1)王翱请求犯了贪赃罪的官吏只允许赎罪,不能恢复官职,用来惩罚贪官污吏。(重要词语“请”“但许”“贪黩”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他)屡次上奏章请求归乡,(皇帝)总是安慰并挽留他,多次派太医为他看病,病得厉害了,才允许他退休。(重要词语“疏”“辄”“致仕”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①整顿作风,训练将士;②整修边防设施,修城垣,挖沟堑,建堡屯;③积蓄边防物资。(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王翱,字九皋,是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王翱两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被任命为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被提升为御史,当时官吏有了罪,不问罪大罪小,都允许通过搬砖恢复原来的职位。王翱请求犯了贪赃罪的官吏只允许赎罪,不能恢复官职,用来惩罚贪官污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英宗即皇帝位后,提升他担任右金都御史,偕同都督武兴镇守江西,惩治贪官,打击奸邪,官吏百姓对他又怕又爱。正统二年,他被召回都察院。七年冬,总管辽东军务。王翱因为军令长期松弛,敌人来了,将士们不能奋力作战,就趁着各位将领到官庭谒见时,以军行无纪律之罪责备他们,命令身边人把这些将领拉出去

第 5 页 共 7 页

斩首。将领们都惶恐地叩头,希望效死力来赎罪。王翱于是亲自巡行边防,从山海关到开原,沿途修缮城垣,疏浚沟渠。五里设一堡,十里建一屯,使烽烟相接。他还训练将士,为鳏寡之人安家。军民都非常高兴。王翱又因边塞孤悬在外,远离内地,军饷缺乏,便依据当地风俗立法,让犯罪的人能够借劳作所得赎罪。十多年间,获得了大量粮食和牛羊数十万,边防用度因此很充足。景泰三年,王翱被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务。浔、梧地区瑶人叛乱,总兵董兴、武毅互相推卸责任,不作为,于谦请求让翁信、陈旺替换他们,而且特意派遣一个大臣来监管军中事务,于是朝廷任命了王翱。两广地区有总督,就从王翱开始,王翱到镇之后,将吏们都畏惧而且服从。王翱以诚心相待,安抚开导,瑶人都归服了,辖区之内安定太平。入京担任了吏部尚书。当初,何文渊协助王直掌管吏部,做事多从私心出发,被谏官而罢了官。王翱替代了他们,完全遵守现有法令。成化元年晋升为太子太保,皇帝免了他雨雪天朝参。(他)屡次上奏章请求归乡,(皇帝)总是安慰并挽留他,多次派太医为他看病,病得厉害了,才允许他退休。还没有出都城他就去世了。皇帝追赠他太保一职,谥号是忠肃。王翱在吏部时,谢绝别人的请谒,公事之余总是住在值宿的地方,不是过年过节、初一十五拜谒祖先祠堂,他不曾回到私宅。每次选用,有时正值他被皇上召去谈话,侍郎代为选用。王翱回来后即使很晚了,也一定到官署查看所选的是什么人,唯恐有选用不当的地方。他推荐人才不让人家知道,他说:“吏部怎能是快意恩仇的地方呢?”他自己信奉节俭朴素。景帝知道他贫穷,为他在盐山建造了宅院。他的孙

第 6 页 共 7 页

子因为受庇荫入太学读书,王翱不让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说:“不要妨碍了寒士之路。”王翱从辽东回朝时,一同做事的宦官敬重王翱,送给他几颗明珠,王翱坚决推辞。那人说:“这是先朝皇帝赐给我的,您不会以为这是赃物而拒绝我吧?”王翱不得已,收下并把它们收藏起来。那位宦官死后,王翱召来宦官的侄子归还。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