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年 1.2.2实验室青贮料制作将青贮原料分别铡切至3-5 cm 长,按试验设计组合及比例混合并拌匀,装袋压实(十时 自封口塑料袋),并用胶带密封,贴标签并做记录,置于 1.2.5常规营养成分测定方法水分用烘干恒重法,灰分 用高温灼烧法,粗蛋白用凯氏法,粗纤维用酸碱洗涤法, 粗脂肪用残余法,全磷用酸溶一钒钼黄比色法,全钙用 火焰原子吸收法,无氮浸出物用计算法。 1.2.6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包的One—way过 黑色大塑料袋中,常温20—25 ̄C贮存,第45、90、135和 180天分别打开其中1重复进行感官观测,第90天和第 180天各组合分别取样风干,以备营养成分测定。 窖贮青贮料制作:依据实验室青贮试验筛选结果,结 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时用Duncan 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均用平均数4-标准差表示。 2结果与分析 合肉羊饲喂试验,选择适宜比例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分别 与去穗和带穗玉米秸秆制作混合青贮饲料。 1.2.3试验时间与地点根据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收获的 季节性差异,分两批取样于实验室制作混合青贮饲料。 第一批采用2011年7月6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 2.1感官鉴定 按照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年4月1日发布 实施的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DB62fI'1438--2006)中 的品质鉴定标准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为各组合在青贮第 45、90、135和180天均无霉烂变质现象,颜色为亮黄色、 淡黄色或黄绿色(当豆科牧草比例达到60%时,部分青 贮料颜色变为淡褐色),质地柔软不粘手,且有潮湿感, 泉镇收获的第一茬盛花期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以及抽穗 期燕麦;第二批采用2011年9月27日在香泉镇收获的 第二茬盛花期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以及腊熟期去穗玉米 秸秆和带穗玉米秸秆(沈单16号)。 浓郁酒香味,pH值介于4~5之间,感官指标均在中等以 上水平,表明豆科牧草比例≤60%时均能成功制作青贮 饲料。 窖贮青贮饲料于2012年9月27 Et在甘肃省定西市 馋口镇标准化肉羊育肥基地制作,并于2012年11月5日 至2013年1月15日在该基地进行了肉羊饲喂对比试验。 1.2.4观测记录项目包括青贮饲料的感官指标(颜色、 2.2营养价值评价 2.2.1粗蛋白含量变化豆科牧草占混合青贮原料的比 例为30%、40%和50%时,各组合粗蛋白含量比较见图 1~3 气味和手感)、pH值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动物试验测定 育肥羔羊的生产性能指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140 130 =、 。hD 1313 120 110 100 90 -120 1l0 100 、 90 皿 80 跚 N 80 囊 70 醐70 60 50 60 50 40 3O bD 2O 10 00 90 皿 80 跚 70 靼 60 50 l、 -一 一 一 苜蓿混合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同比例红豆草 组合,30%、40%和50%比例苜蓿混合青贮料较红豆草组 合平均高4.95%、6.86%和6.70%;豆科牧草占30%、40% 和50%比例各组合,粗蛋白含量均以豆科牧草+燕麦组 第35卷第3期 草地与牧草 5 4 4 3 3 2 211 35 ∞卯∞∞∞ ∞∞∞卯O 较高;各组合粗蛋白含量随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而增 大,豆科牧草比例从30%增加到50%,I、Ⅱ、Ⅲ、Ⅳ、V 和Ⅵ组合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5.17%、28.39%、11.72%、 15.13%、24.47%和9.51%,均以豆科牧草+全株玉米组增 40 一 幅较大,说明全株玉米与豆科牧草混合青贮,可改善青 贮饲料的蛋白质营养。 2.2.2钙含量变化豆科牧草占混合青贮原料的比例为 30%、40%和50%时,各组合钙含量比较见图4~6。 40 35 lhD 35 30 25 2O 40 35 。hD 3O 25 20 30 25 、 、 2O 、 剞 15 lO 15 10 5 O 15 5 0 剞 1O 5 0 5 4 4 3 3 2 211 ∞∞∞∞∞如∞如∞∞0 一 一 图6 50%豆科牧草比例钙含量比较 图5 40%豆科牧草比例钙含量比较 苜蓿混合青贮饲料钙含量均高于同比例红豆草组 15.50%、24.21%、23.81%和15.68%,同一品种豆科牧草组 合,30%、40%和50%1:1 ̄例苜蓿混合青贮料较红豆草组合 平均高37.61%、49.97%和47.18%;随豆科牧草比例的增 合依去穗玉米秸秆、带穗玉米秸秆和燕麦次序降低。 2.2.3无氮浸出物变化豆科牧草占混合青贮原料的比 例为30%、40%和50%时,各组合无氮浸出物含量比较见 图7~9。 0 O O O O O 0 O 0 0 O 加各组合钙含量增大,豆科牧草比例从30%增加到50%, I~Ⅵ各组合青贮饲料钙含量分别增加3657%、35.35%、 ∞ 狮 m 。 。 。÷ 、 、 、 丑 丑 丑 啷 111111 1— .。...一 一 苜蓿和红豆草分别与60%去穗和带穗玉米秸秆制作的 混合青贮饲料饲喂育肥羔羊试验统计结果如表2。 如表2所示,试验I、Ⅱ、Ⅲ、Ⅳ组和对照组日增重分 别为204.15、191.31、205.45、184.65和143.27 g。试验I 图7 30%豆科牧草比例无氮浸出物含量比较 图8 40%豆科牧草比例无氮浸出物含量比较 图9 5O%豆科牧草比例无氯浸出物含量比较 各组合无氮浸出物含量均以豆科牧草+带穗玉米秸 秆组合较高,其次为豆科牧草+去穗玉米秸秆组合,30%、 40%和50%豆科牧草+带穗玉米秸秆组合无氮浸出物含 量分别较同比例去穗玉米秸秆组合高19.33%、13.26和 6.76%,较同比例燕麦组合高25.73%、28.88和24.86%;同 比例苜蓿与红豆草混合青贮之间无明显差异。 组和Ⅲ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分别提高 42.49%和43.40%;而试验I、Ⅱ、Ⅲ、Ⅳ组互相之间,试验 2.3不同原料混合青贮饲料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混合青贮试验表明,40%比例的豆科牧草与60%禾 本科牧草混合青贮,不仅青贮效果好,且混合青贮料中 Ⅱ、Ⅳ与对照组之间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 0.05 o试验 I、Ⅱ、Ⅲ、Ⅳ组和对照组每增加1 kg体重的饲草料消耗 分别为5.34、5.70、5.31、5.91和7.61 kg,各试验组饲料利 用率均高于对照组,以试验Ⅱ组最高。表明豆科牧草与 粗蛋白质含量接近反刍家畜营养需要,豆科与禾本科牧 草比例也符合反刍家畜粗饲料构成比例。利用40%紫花 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饲喂育肥肉羊不仅饲料利用率高, 36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年 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O.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尸>0.05)。 3讨论 而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喂肉牛Et增重仅997 g,两者差异 本试验设计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占30% 一显著,该结果与本试验带穗玉米混合青贮饲料育肥羊日 增重高于同比例去穗玉米混合青贮饲料的结果一致。目 前尚未见到其他有关带穗和去穗玉米与苜蓿、红豆草等 豆科牧草混合青贮育肥牛、羊的报道。 4结论 60%的混合比例均能成功制作青贮饲料;苜蓿混合青 贮饲料粗蛋白和钙含量均高于同比例红豆草组合,且随 豆科牧草比例增加,青贮饲料粗蛋白和钙含量增大;各 组合无氮浸出物含量均以豆科牧草+带穗玉米秸秆组 合较高,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青贮,较其他组合在一定 程度上也提高了饲料蛋白质含量,改善了青贮饲料的蛋 白质营养。育肥肉羊按日采食1 kg干物质,168 g粗蛋白 计算,日饲喂1 kg青贮料,用30%或40%豆科牧草混合 1)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红豆草)比例≤60%时均能 成功制作青贮饲料。 2)随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红豆草)比例增加,混合 青贮料粗蛋白含量增加,钙含量上升;苜蓿混合青贮饲 青贮料可分别满足肉羊粗蛋白需要量的55.71%~ 70.60%或62.38%一73.27%,能有效保障育肥肉羊对蛋白 质的需求和青饲料的供应,30%一40%豆科牧草比例也 是肉羊日粮粗饲料组成中比较理想的豆科与禾本科牧 料粗蛋白和钙含量高于同比例红豆草组合;豆科牧草与 带穗玉米混合青贮饲料无氮浸出物含量高于同比例去 穗玉米或燕麦组合。 3)40%比例紫花苜蓿或红豆草与带穗玉米混合青 草组合。用40%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分别与60%去穗和带 穗玉米秸秆制作的混合青贮饲料饲喂育肥羔羊,不仅饲 料利用率高,且羔羊日增重大,尤其饲喂带穗玉米混合 青贮饲料,肉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豆科牧草与玉 米或燕麦,尤其带穗玉米混合青贮后,充分发挥了豆科 贮,可显著提高育肥肉羊13增重,优于同比例去穗玉米 混合青贮料。 参考文献 [1]王保平,许庆方,董宽虎,等.几种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 牧草蛋白质含量高的优点E1],可以解决单一豆科牧草青 贮困难、晾晒时浪费人力、营养损失大等缺点,同时达到 了能量和蛋白质的最佳互补,尤其带穗玉米可溶性碳水 化合物含量较去穗玉米高_2],提高了青贮料利用率。高腾 效果的研究[J].中国奶牛,2010(10):18—20. [2]付云轩.带穗与去穗玉米青贮饲喂奶牛的经济效益[J].河北农业 科技,zooo(3):25. [3]高腾云,唐桂芬,李红雷.带穗玉米青贮与玉米秸秆青贮饲养育成 奶牛的试验[J].中国奶牛,2000(6):18—19. 云等口 利用带穗玉米青贮饲喂育肥牛,试验组和对照组 日增重分别为1 192.5g和995 g,日增重水平提高19.85%; 崔淘气H 利用全株玉米青贮饲喂肉牛的Et增重1 891 g, [4]崔淘气.全株玉米青贮与去穗秸秆青贮饲喂肉牛的增重效果对比 试验[J].黄牛杂志,2002,28(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