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20□□
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nvironment quality report compilation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发 布
目 次
前 言....................................................................................................................................II 1 2 3 4 5 6 7 8
适用范围..........................................................................................................................3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3 编制原则..........................................................................................................................4 分类与结构......................................................................................................................4 组织机构、编制程序......................................................................................................5 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提纲.......................................................................................6 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提纲.....................................................................................10
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规范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原则、分类与结构、组织与编制程序、编写提纲等内容。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
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原则、分类与结构、组织与编制程序、编写提纲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环境监测部门编写的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GB 3096-93 GB 3097-1997 GB 3838-2002 HJ/T 91-2002 HJ/T 192-2006 HJ/T 193-2005 HJ/T 194-2005 HJ 442-2008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质量报告书 environment quality report
是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及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提交的环境质量状况报告,可作为行政决策与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各类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公众了解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3.2
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 yearly environment quality report
是指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及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提交的年度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3.3
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 five-years’environment quality report
是指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及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提交的对应国家规划时间段的五年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3
4 编制原则
4.1 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属于保密范围的监测数据,应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制度进行管理。监测数据资料的密级划分及解密时间按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4.2 报告书编制工作应做到组织落实和计划落实。明确编写机构、总执笔及技术负责人。 4.3 环境质量报告书的数据和资料的来源,除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外,还需要收集调研其他权威部门的相关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对收集调研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应根据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目的进行分析和处理。
4.4 环境质量报告书应着眼于环境整体,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分析环境质量状况。表征结果应具有良好的社会性、准确性、科学性、可比性、及时性,为环境管理服务。 4.5 报告书内容要求层次清晰、文字精炼、结论严谨,术语表述规范、统一。正文中的文字、数字、图、表、量和单位、编排格式等,参照国家文献工作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要求。
4.6 环境质量报告书封皮标题内容为《××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告书的时间段,报告发布单位名称;内封内容应有主编部门、批准部门、编报时间、编写领导小组负责人、总执笔、技术负责人、参加编写人员、参加编写单位和提供资料单位。 5
分类与结构
5.1 质量报告书的分类
环境质量报告书按时间分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按照范围分为全国环境质量报告、省级环境质量报告书和市级环境质量报告书。 5.2 构成要素
环境质量报告书构成要素见表1。
表1 环境质量报告书构成要素
要素类型
要素
封面
目录 前言
自然环境概况 社会环境概况
环境监测工作概况 主要污染排放 环境空气 地表水环境 近岸海域海水 噪声 生态 辐射
环境质量结论
是否必备 (全国环境质量报告)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4
结构要素
概况
环境质量状
况
总结
是否必备 (省级环境质量报告)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否 是 是否必备 (市级环境质量报告)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否 是
分析及建议
注:非必备内容根据各省市具体情况增减。
是 是 是
6 组织机构、编制程序
报告书编写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工作,制定出工作计划,确保报告书编写按时
完成。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审查。
报告书编制程序见图1。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启动报告书编写工作 环境监测中心(站)拟定编写大纲,明确报告书内容和编写进程 环境监测站按照大纲要求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 编写组内部审定 召开专家论证会审定修改 环境监测站主管领导审批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审批签发 出版社正式出版 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
图1 报告书编制工作程序
5
7 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提纲
7.1 自然环境概况 7.2 社会环境概况 7.3 环境监测工作概况 7.3.1
监测点位布设情况
各环境要素监测点位布点情况。其中,环境空气、水质、噪声监测点位布设情况需图示。 7.3.2
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工作情况
说明采样方法、监测频率、分析方法、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等。应有质量保证的具体方法及结果。 7.3.3
数据概况
各环境要素监测所获数据量、数据获取率、数据的质量。 7.4 环境质量现状 7.4.1
污染源
7.4.1.1 环境空气污染源状况
全面描述各类污染源(点源、面源、流动源)的状况,正确指出当地主要污染源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的构成、污染物的性质、明确指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区域和行业及排放的形式等,另外对污染源的治理现状进行分析。 7.4.1.2 水污染源状况
全面描述各类污染源(点源、面源)的状况,正确指出当地主要污染源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的构成、污染物的性质、明确指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区域和行业及排放的形式等,另外对污染源的治理现状进行分析。 7.4.1.3 其他
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编写。 7.4.2
环境空气
7.4.2.1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及评述
说明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和选用标准。按项目列出当年监测项目统计结果(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年均值、超标率),评述年均值、日均值等。 7.4.2.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说明评价方法及评价因子,评价结果应说清各监测项目达标(达标范围、达标天数等)和超标状况(超标范围、超标程度等),并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应有综合结论。评价方法可参考国家出台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6
7.4.2.3 主要污染物
说明主要污染物的确定方法,明确指出主要污染物确定结果。 7.4.2.4 年内时空变化分布规律分析
全面分析污染物的年内时间、空间变化分布规律,并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变化分布规律,进行污染特征分析,阐明区域污染特点。 7.4.2.5 年度对比分析
全面对比分析当年环境空气质量和上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状况,并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对比分析结果。 7.4.2.6 环境空气质量结论
对各部分分析结果进行准确、概括地总结,环境空气质量结论应有污染特征、评价结果、时间变化特征(年内、年际)、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7.4.2.7 原因分析
应结合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城市结构、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7.4.2.8 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在法律、、管理和工程等方面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7.4.3
水环境
7.4.3.1 水环境监测结果及评述
说明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选用标准。形象表征当年监测项目统计结果(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超标率、最高超标倍数),评述污染物超标状况和水体超标状况,并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水环境的时空变化分布状况,全面系统描述污染特征。 7.4.3.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说明评价方法、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分析应以月或水期监测结果,结合不同水体水域的特点,对水质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现状评价结果。现状评价结果应有综合结论。 7.4.3.3 主要污染物
说明主要污染物的确定方法,明确指出主要污染物确定结果。 7.4.3.4 年内时空变化分布规律分析
全面分析水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年内时间、空间变化分布规律,并准确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变化分布规律。 7.4.3.5 年度对比分析
7
全面对比分析当年水环境质量和上年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并应形象表征。 7.4.3.6 水环境质量结论
对各部分分析结果进行准确、概括地总结,水环境质量结论应有污染特征、评价结果、时间变化特征(年内、年际)、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区域(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7.4.3.7 原因分析
应结合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城市结构、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等相关因子进行综合分析。 7.4.3.8 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在法律、、管理和工程等方面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7.4.4
噪声
7.4.4.1 城市噪声监测结果及评述
说明监测项目和选用标准,按项目列出当年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7.4.4.2 城市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说明评价方法、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应说清各监测项目达标和超标状况,并应形象表征,评价结果应有综合结论。 7.4.4.3 年内时空变化规律分布分析
全面分析城市噪声环境质量和声源的年内时间、空间变化分布规律,并准确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变化分布规律。 7.4.4.4 年度对比分析
全面对比分析当年城市噪声环境质量和上年城市噪声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并应形象表征。 7.4.4.5 结论
对各部分分析结果进行准确、概括地总结,城市噪声环境质量结论应有污染特征、评价结果、时间变化特征(年内、年际)、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7.4.4.6 原因分析
应结合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城市结构等相关因子进行综合分析。 7.4.4.7 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在法律、、管理和工程等方面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7.4.5
生态
7.4.5.1 监测结果及现状评价
8
说明评价方法、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全面系统分析监测项目统计结果,并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现状评价结果。现状评价结果应有综合结论。
7.4.5.2 年内时空变化分布规律分析
全面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的年内空间变化分布规律,并准确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变化分布规律。 7.4.5.3 年度对比分析
全面对比分析当年生态环境质量和上年相比变化状况,并应形象表征。 7.4.5.4 结论
对各部分分析结果进行准确、概括地总结,生态环境质量结论应有污染特征、评价结果、时间变化特征(年内、年际)、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7.4.5.5 原因分析
应结合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城市结构等相关因子进行综合分析。 7.4.5.6 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在法律、、管理和工程等方面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7.4.6 辐射
7.4.6.1 监测结果及现状评价
说明评价方法、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全面系统分析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各项目统计结果,并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现状评价结果。现状评价结果应有综合结论。
7.4.6.2 年内时空变化分布规律分析
全面分析辐射情况的年内空间变化分布规律,并准确运用各种图表、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表征变化分布规律。 7.4.6.3 年度对比分析
全面对比分析当年辐射环境质量和上年相比变化状况,并应形象表征。 7.4.6.4 结论
对各部分分析结果进行准确、概括地总结,辐射环境质量结论应有污染特征、评价结果、时间变化特征(年内、年际)、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7.4.6.5 原因分析
应结合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城市结构等相关因子进行综合分析。 7.4.6.6 对策建议
9
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在法律、、管理和工程等方面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7.5
总结
7.5.1 环境质量结论 7.5.1.1 各环境要素结论
在对各项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宏观的结论。 7.5.1.2 环境质量主要问题结论
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区域特异环境质量问题。 7.5.1.3 未来预警结论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环境质量预警结论。 7.5.2 建议
在分析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8
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提纲
章节结构与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同,每一章节除了总结分析当年环境质量外,同时需对五年间环境质量及与环境质量相关的要素的变化状况进行总结分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