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几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研究进展

几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研究进展

来源:华佗小知识
・ 6 ・ 纺织科技避展 2017年第2期 几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研究进展 董立琴,骆倩,蒋 洁,李晴碧,顾迎春,陈 胜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随着人们对纺织面料的舒适性和环保性要求的提高,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的研究和应用成为近年来国内外 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香蕉纤维、桑皮纤维、莲纤维和乌拉草纤维等四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物理 机械性能、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香蕉纤维;桑皮纤维;莲纤维;乌拉草纤维;制备;应用 中图分类号:TS1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56(2O17)O2一OOO6一O6 随着纺织科技的不断发展及绿色、环保、生态等概 念的提出,人们对纺织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天然纤 维素纤维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顾名思义,天然纤维素纤维即是以纤维素为主要组成 物质的一类天然纤维,因其来源于植物,故又被称为植 物纤维。根据纤维在植株上的部位差异,又被分为种 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和果实纤维等。天然纤维素 纤维均具有良好的环境形容性,其开发应用对当今的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草具有了优良的抗菌抑菌性能。 1.2形态结构 四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结构如图1所 示。图1(a)为香蕉纤维[8],横截面呈腰圆形,有明显的 中腔,部分纤维中腔与胞壁之间存在裂纹;纵向平直, 部分纤维纵向上有横节且呈现出与羊毛鳞片层相似的 凹凸特点。图1(b)为桑皮纤维r ,横截面呈椭圆形或 多边形,有中腔结构;纵向平直,表面凹凸不平,不同程 度地伴随有孔洞和缝隙。图1(c)为莲纤维[1 ,纵向上 表现为由一组(6~10根)平行排列的单丝缔合而成的 1 结构性能 1.1 化学组成 螺旋结构,纤维螺旋单侧(外侧)有明显的横向连接;横 截面呈近似椭圆形或卵圆形,无中腔结构。图1(d)为 乌拉草纤维[1川,横截面呈不规则多边形,有中腔结构; 纵向上缝隙多且有一定的孔隙存在,单纤维内部和纤 维群体之间的孔隙相连,显示出不同于其他纤维素纤 维的特性。乌拉草的这种空腔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防 寒保暖功效。 1.3物理性能 天然纤维素纤维在化学组成上基本相似,其主要 成分为纤维素,此外,还有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脂 蜡质、灰分、水溶物等。表1为原香蕉纤维[1]、原桑皮 纤维[ 、原莲纤维[ 、原乌拉草纤维[ ]等几种新型天然 纤维素纤维与麻类纤维的化学组成比较。对比表1数 据可知,香蕉纤维的纤维素含量与麻类比较接近,但波 动大;桑皮中纤维素约占32%;莲杆纤维中纤维素含量 接近5O ;乌拉草的纤维素含量较高,约占纤维的 表2为香蕉纤维[ 、桑皮纤维[ ]、莲纤维[¨]、乌拉 草纤维[1 ]与棉麻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比较。由表可 70 9/6,与麻类纤维尤为相似。此外,桑皮纤维还含有单 宁酸、黄酮类及酚类化合物等抗菌成分,这使其具有优 良的抗菌抑菌性能,经脱胶处理后抗菌效果更优,其抑 菌率可达60 以上[ ;乌拉草纤维含有挥发油和黄酮 类成分[6],其中,挥发油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其主要 知,香蕉纤维长度与麻类相近,可在麻纺系统上进行纺 纱;强度优于其它几种天然纤维。桑皮纤维细度、回潮 率介于棉麻之间,强度和断裂伸长略大于棉麻,长度较 棉稍短,适合与棉纤维混纺。莲纤维线密度最小,与棉 纤维接近,这说明莲纤维较细,有利于成纱均匀和高支 纱的纺制;莲纤维吸湿性好,初始模量和断裂强力、断 裂伸长均介于棉麻之间,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乌拉草的线密度最大,长度与麻类接近;断裂强度波动 成分之一的脂肪酸具有抗菌抑菌作用[7],这使得乌拉 收稿日期:2016—11-28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2O161O611112) 作者简介:董立琴(1993一),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新型天然纤维素 纤维研究。 *通信作者:陈胜(1979一),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功能 较大,与麻纤维接近;有良好的吸湿性。 高分子材料及纤维材料研究,E-mail:chensheng@SCU.edu.cn。 2017年第2期 避展与述评 ・7・ 香蕉纤维 0.3~O.8 4~4.6 桑皮纤维 莲纤维 乌拉草纤维 亚麻纤维 苎麻纤维 锄%o 加 2.15 2.4 2~4 O.2~1.5 2所示。 表2几种纤维与棉麻纤维的性能比较 项目 强度长度 细度断 dte 一。/ram/dtex /cN ̄长 香蕉纤维[¨1 80 ̄200 4.76 6.85~9.78 2.92~3.86 7.8l 桑皮纤维[13] 莲纤维[14] (a)香蕉纤维 18 ̄22 2.O~2.4 4.5~6.5 7.0~13.0 9~lO 一 1.55 3.44 2.75 12.32 乌拉草纤维[15]130.52 3.76~5.88 2.8~4.6 4.s4 1O.O2 棉纤维m] 23 ̄33 1.6~2.5 2.7~4.4 5.O~7.0 7~8 苎麻纤维m] 60 ̄250 2.8~6.7 4.5~5.0 2.O~2.5 12~13 (b)桑皮纤维 图2 天然纤维幕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图 2.1原料的采集 纤维原料的采集方法一般可分为人工法和机械 法。 一(c)莲纤维 般情况下,人工法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成本 _ ■ 高,且制得纤维均匀度差,因此对香蕉茎和桑皮这类原 料,人们逐渐开发出特殊机械来部分或全部替代人力, }_| } 0 :≮ : 囊 卜 |  { I以提高生产效率。张劲等_15]公开了一种提取香蕉茎 杆纤维的方法,将香蕉茎杆用切割机切断,用破片机沿 其轴向破开,手工将茎杆撕开成片状,再用手拉式刮麻 机提取纤维。该种方法纤维制得率高且含杂低。在生 产设备的设计和开发方面,我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 机械研究所也研制出了纤维提取的关键设备QP一1800 型香蕉茎杆切割破片机和GZ-390型香蕉茎杆刮麻 \ |l警蠢 :盖筮 . x ■_ —‘——-— 三- ‘ 盖 - (d)乌拉草纤维 图l几种纤维的横截面及其纵向结构 2生产工艺 上述几种天然纤维素纤维来自植物的茎、韧皮等, 且含大量非纤维素成分,所以其制备过程可基本分为 两个步骤:(1)纤维原材料的采集筛分;(2)原材料除 杂、脱胶,得到符合纺织要求的纤维。其工艺流程如图 机[1引。李桂付等设计开发出了一种桑枝快速剥皮的 机器,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连续、完整的桑皮原 料。 莲纤维因2种方式(湿态人工抽取和干态机械制 取)采集到的纤维外观性能上的差异而显得特别。湿 ・ 8 ・ 纺织科技邂展 2017年第2期 态人工抽取的莲纤维色泽洁白、手感柔软、保持着莲纤 维特有的天然螺旋结构,是性能优良的天然纤维素长 丝;干态机械制取的莲纤维手感粗硬,杂质多,呈现出 麻类纤维的特点。然而人工法提取效率极其低下,所 以目前尚未找到大规模生产优质莲纤维的方法。即便 如此,在东南亚的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家的部分地区,人 们仍然发明了一种纯手工莲纤维织物(僧袍、围巾等) 的织造技术,其工艺流程为:鲜莲杆一手工抽丝一加捻 成纱一织造一染色一裁剪加工一成品[1 。虽然这种 织造技术耗时费力,但它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也 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乌拉草作为草本植物,其原料的采集相对简单,依 靠直接人工采集和简单的机械化收割便能满足生产加 工需求。 2.2脱胶工艺 从表1数据可知,采集来的天然纤维原料含有大 量非纤维素成分,并不能直接满足纺织加工和使用的 需求,所以还需对其非纤维素成分进行脱除加工,这在 天然纤维加工行业称为“脱胶”。据相关文献可知,天 然纤维的脱胶方法大致可归纳为物理脱胶法、化学脱 胶法、生物脱胶法和生化联合脱胶法。 2.2.1 物理脱胶法 物理脱胶法通过机械物理的方式对纤维进行处 理,一般有蒸汽爆破法、超声波处理法和微波处理法几 种。因单独使用物理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脱胶效果, 所以它通常作为纤维预处理手段与其他方法联合使 用。 王春等[1。]对香蕉纤维进行超声脱胶处理,胶质去 除率可达36 以上。闵庭元等E ]采用超声波一生物 酶一化学脱胶法对桑皮纤维进行脱胶,把超声波作为 脱胶预处理手段可达到良好的脱胶效果。王春红等用 超声波一碱氧一浴法制取乌拉草纤维,得到可满足纺 织要求的纤维。 2.2.2 化学脱胶法 化学脱胶法是利用天然纤维原料中纤维素与其他 胶质成分的化学性质差异,以碱煮练为主,并以各种助 剂去除胶质的方法。其工艺流程为:纤维原料一预处 理一水洗一煮漂一水洗一酸洗一水洗一脱水一给油一 烘干。 盛占武等 0]利用碱煮工艺对香蕉纤维进行脱胶, 在一煮工艺下,纤维的残胶率和残木质素率分别达到 9.19 和7.87 9/6;在二煮工艺下,纤维的残胶率和残木 质素率分别达到8.85 和4.68 。马艺华等 利用 碱氧一浴法进行桑皮纤维脱胶处理,纤维的残胶率和 残木质素率分别为10.72 和1.94 。王建刚等[z2 以 碱煮工艺获得了线密度为5.43 tex,断裂强度为1.47 cN/dtex,断裂伸长为5.83 的莲纤维。孙颖等[ 。 以 二煮法工艺获得了残胶率为9.57 ,线密度为2.83 tex,断裂强度为3.40 cN/dtex的乌拉草纤维。 化学脱胶法是比较成熟的纤维素纤维脱胶方法, 其脱胶速率快、时间短、操作简单,脱胶鲜果好,但也存 在脱胶条件剧烈、纤维受损大、加工成本高、环境污染 严重等问题,所以逐渐被更清洁、环保的脱胶方法所替 代,或者与其他脱胶工艺结合使用。 2.2.3 生物脱胶法 生物脱胶法有微生物脱胶法和生物酶脱胶法。微 生物脱胶法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微生物以胶质为营养物 质的特性,将胶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从 而达到脱胶的目的。酶脱胶法则是利用酶的高效、专 一特性针对性降解纤维胶质的方法。因微生物脱胶法 脱胶时间长、环境卫生差、脱胶过程不可控等缺陷,现 在的生产工艺中大多采用生物酶脱胶法。 盛占武等[2 ]利用俐迪链霉菌对香蕉纤维进行生 物脱胶,得到残胶率为4.80 ,线密度为8.91 tex,强 度为3.1 cN/dtex的成品纤维。明津法等_2 ]用生物酶 (KdN—T01F)对桑皮纤维进行脱胶,获得残胶率为 29.95 的成品。孙颖等[2 ]利用果胶酶对乌拉草进行 脱胶处理,得到残胶率为18.54 的成品纤维。而莲纤 维的生物脱胶法目前尚未见报道。 和化学脱胶法相比,单一的生物酶脱胶处理并不 能达到理想的脱胶效果,所得纤维也大多不能达到纺 织加工要求,因此,通常需要多种生物酶联合处理或生 物酶法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2.2.4 生化联合脱胶法 生化联合脱胶法即是将生物酶脱胶法与化学碱煮 脱胶法结合起来使用,通常能达到良好的脱胶效果。 其脱胶工艺一般为:原料一预处理一水洗一酶处理一 水洗一碱处理一水洗一酸洗一水洗一脱水一烘干,当 然碱处理和酶处理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处 理。 熊月林等_2 ]采用酶一化合脱胶工艺对香蕉 纤维进行了脱胶研究,生物酶处理可除去30 的胶质, 再经碱氧一浴处理可使残胶率和木质素残余率分别降 至5.42 、1.58 ,得到线密度为3.13 tex的纤维成 2017年第2期 避展与述评 ・ 9 ・ 品。刘杨等[2 ]用酶一化合法对桑皮纤维进行了 试验,纤维的残余木质素下降到2.31 ,残胶率为 9.36 ,可见其脱胶效果优良。王春红等[2。3用碱煮一 漆酶联合脱胶工艺对乌拉草进行脱胶处理,可使其木 质素含量降低60.86 ,纤维直径减小48.24 ,纤维 强度提升53.71 。 抑菌性能,在混纺织物的开发利用上具有广阔前景。 一方面是纱线的混纺。桑皮纤维强度高于棉,通过与 棉混纺,可提高棉纱的强力,改善其性能;通过与麻混 纺,又可实现对麻纤维染色性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 织物的混纺即交织。桑皮纤维与蚕丝纤维交织,可使 织物的染色性、保型性、吸湿透气性等得到提升;桑麻 混纺纱与涤纶交织则可将几种纤维的优点结合起来, 得到吸湿透气、抗菌易染、外观挺括、悬垂性优良的织 生化联合脱胶法因结合了生物法和化学法的优 势,可达到良好的脱胶效果。同时,该法在很大程度上 缩减了化学处理环节中化学药剂的使用和处理流程的 长度,是对传统脱胶法的一大改进。随着生产技术的 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物理、化学、生物法联合使用 必将成为天然纤维素纤维生产的主流技术。 3产品开发 3.1 香蕉纤维 我国的香蕉种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 建、、海南等地,四川、贵州和重庆等地也有少量种 植。2010年我国香蕉种植面积为35.73万m ,香蕉产 量达956.1万t[3。。,可见香蕉纤维来源之广。 在国内,人们用晒干后的原香蕉茎做绳子、蕉麻布 和垫子。随着纺织科技的发展,目前香蕉纤维已可与 棉及其他纤维进行混纺,加工成服装、家纺等民用纺织 产品,或利用黄麻纺纱设备加工成纱,制作绳索和麻 袋。除传统应用外,由于香蕉纤维具有高强度特性,它 还可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 Prasad N等[3lj用香蕉纤维增强低密度聚乙烯,当纤维 含量为25 时,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能力和机械性能 达到最优;Zaman HU等[3。]以丙烯酸甲酯的甲醇溶液 和2 的过氧化苯甲酰混合改性香蕉纤维来增强低密 度聚乙烯(LDPE)形成单向复合材料,可有效提升材料 的机械性能。改性后再经淀粉溶液处理的香蕉纤维, 其增强的低密度聚乙烯机械性能更好。Rashid MM 等_3。]用KMnO 改性香蕉纤维增强等规聚丙烯,15 含量的香蕉纤维可使复合材料获得最优性能,其抗拉 强度可提升约39 9/6。 3.2桑皮纤维 据统计,至2012年全国桑树种植面积已达84万 公顷。每年冬、夏两季桑树修枝可提供大量的桑皮资 源,利用桑皮开发桑皮纤维及其纺织品,不仅可提高蚕 桑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也为纺织材料和纺织产品开 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桑皮纤维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物理性能和抗菌 物t。 。 3.3莲纤维 在中国,莲的种植分为很广,从南到北,从东至西, 种植面积达到近千万亩。但主要以收获莲藕和莲子为 主,大量荷杆都会作为废弃物被扔掉。如果将这些废 弃莲秆运用起来,效益将不可估量。 莲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抗菌性和生物相 容性,其产品的开发得到专业人士的极大关注。目前, 市面上流通的莲纤维大多来自东南亚的缅甸、柬埔寨 等国家,采用人力手工的方式制取。主要运用在:高级 精品时装方面。意大利顶级奢侈品牌LoroPiana已注 册商标LoroPiana Lotus Flower Fabric,供应100 9/6缅 甸进口莲纤维制作的围巾和夹克,每件夹克售价约为 5600美元。因其纯手工织造的特点,且每一件服装大 约需消耗掉12万根莲杆,所以最后的成品价格十分昂 贵r3引。其次莲纤维也可用作手术缝合线、医用纱布、 止血带等。吴梦溪等[3。]受蚕茧纤维复合结构启发,将 莲纤维长丝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得绿色复合纤维 (GCF),其物理机械性能优于茧丝纤维和其他的天然 纤维,有效改善了莲纤维的性能,为以莲纤维作为增强 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3.4乌拉草纤维 乌拉草主要生长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虽分布范围 小,但其作为“东北三宝”之一,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乌 拉草纤维同样性能优良,但由于目前对其研究不够深 入,其纺纱、织造方面的性能研究鲜有报道,所以其在 纺织领域的产品开发目前还局限于对乌拉草原草的使 用,如乌拉草鞋垫、坐垫、床垫和护腰等。在多孔碳材 料方面,王昀等[3 ]在不添加外源性化学活化剂的条件 下直接碳化乌拉草制备了多孔碳材料UlaC-950一HF, 该材料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高压储甲烷能力, 显示出在ANG系统中作为甲烷吸附剂的潜力。 4结语 在当今石化资源日益匮乏,环境问题越发严重的 ・ lO・ 纺织科技避展 2017年第2期 情形下,天然纤维素纤维因其性能独特、原料可再生、 废弃后可自然降解且对环境无毒无害等绿色环保特性 而得到了纺织研究领域的重视。香蕉、桑皮、莲、乌拉 草等新兴天然纤维素纤维均是通过对天然植物原料的 深加工所得,对这些纤维的清洁开发和利用能极大地 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目前香蕉纤维和桑皮纤维生产工 艺相对成熟,主要需要提升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度; 乌拉草纤维还需要深度开发,拓展这种高纤维素含量 天然植物的利用率;莲纤维的生产和应用发展最不成 熟,有待技术突破。 参考文献: E1]窦明池,姜亚明.几种新型天然纤维的性能分析与开发应 用[J1.中国麻业科学,2006,28(1):41—44. [21陈祥平,方佳,李乔兰,等.桑皮纤维及其纺织品开发 研究[J].丝绸,2013,50(20):1—6. [33陈丽华,高维全.莲纤维性能的研究及应用[J].山东纺织 科技,2010,(6):54—56. [4] 于丽红,唐淑娟,韩连顺.乌拉草纤维——一种新型的纺 织纤维材料[j1.山东纺织科技,2006,(1):54—56. Is] Qu C,Wang s_Macro-micro structure,antibacterial ac— ifvity,and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ulberry bastfibersEJ].Fibers&Polymers,2011,12(4):471— 477. [6]余克娇,陈晓辉,李欣,等.乌拉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研究[J].中草药,2005,36(5):668--669. ET]Hang W C.Pollef S fatty acid and it S action on swarm [J].J Bee(蜜蜂杂志),2002,(1):5—6. [8]陈敏.香蕉纤维与亚麻、苎麻纤维的特征差异EJ-I.宁波 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23(3):109—112. [9] 陈桂香,陈浩文.桑皮纤维结构及性能特征[J].南通纺织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9(1):1O一14. [10]刘迪,韩光亭,黄建成,等.新型天然纤维——莲纤维 结构与组成初探[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9, 24(1):47—51. [113王春红,白肃跃,马海军,等.乌拉草纤维的超声波辅助 碱氧一浴法提取工艺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 (9):267—274. [12-]李桂付,瞿才新,周彬,等.生物质桑皮纤维的绿色高 效产业化开发途径[J].纺织导报,2015(7):1o0—1O2. [13]王建刚,袁小红,何军,等.莲纤维的物理性能[J].纺 织学报,2008,29(12):9—11. E14]岳鑫敏,王春红,王利军,等.乌拉草/棉纱线性能的模糊 综合评价[J].草业科学,2016,33(5):996—1 001. [15]张劲,李 明,李明福.一种提取香蕉茎杆纤维的方 法:1517456[P],.2OO4一O8—04. [16]万敏,孟家光.新型环保纤维——香蕉纤维口].广西纺 织科技,2009,38(4):38—4O. [171王佳旎,黄雅婷.莲花纤维在纺织行业的应用[J].上海毛 纺科技,2013,(3):41--43. [18]王春,王彩燕,周天.香蕉茎秆纤维的超声法脱胶研 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25(3):19—22. [19]闵庭元,周彬,王美红.桑皮纤维的绿色高效脱胶工艺 口].化纤与纺织技术,2010,39(3):18—20. [2O]盛占武,高锦合,王培,等.香蕉纤维化学脱胶工艺优 化[J].热带作物学报,2012,33(2):359--363. [21]马艺华,李明.桑皮纤维脱胶工艺优化初探[31.中国麻 业科学,2009,31(5):317—321. [22]王建刚,严涛海.莲纤维脱胶工艺的实验研究[J].河南工 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4):l6—21. [23]孙颖,李杰,王日转,等.乌拉草预氧处理和二煮法 的化学脱胶工艺[J].毛纺科技,2015,43(1):41--44. [24]盛占武,郑丽丽,高锦合,等.香蕉纤维酶解脱胶工艺及 脱胶纤维性能[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0):277— 284. [25]明津法,蒋耀兴,金鹏辉.桑皮纤维生物酶脱胶技术探讨 口].国外丝绸,2009,(6):18—2O. [26]孙颖,李杰,王日转,等.乌拉草生物脱胶工艺研究 [J].毛纺科技,2015,43(6):53—55. [27]熊月林,崔运花.香蕉韧皮纤维的制取工艺[J].东华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1):61—65. [28]刘杨,崔运花.漆酶去除桑皮木质素工艺探索[J].山东 纺织科技,2015,(1):53—56. [29]王春红,岳鑫敏,白肃跃,等.乌拉草纤维的漆酶处理工 艺优化[J].草业科学,2015,32(12):2 131—2 138. [3O]吴剑飞,王海民.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口].现代农业科技,2013,(7):328--331. r31]Prasad N,Agarwal V K,Sinha S.Banana fiber reinforced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composites:effect of chemical treatment andcompatibilizeraddition[J].Iranian Polymer Journal,2016,25(3):229—241. [32I Zaman H U,Beg M d H.Banana fiber strands-reinfo ̄ced polymer matirx composites[J].Composite Interfaces, 2016,23(4):1—15. [33]Rashid M M,Samad S A,Gafur M A,et a1.Effect of re— inforcement of hydrophobic grade banana(musa ornata) bark fiber on the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Sci— ence,2016,(2):1—8. [34]马君志,杜丽霞.桑皮纤维的制备及其产品开发[j].纺织 导报,2007,(5):67—69. [35]陈晨.LoroPiana Lotus Flower莲花纤维——纺织界的 2017年第2期 美丽芙蓉U3.优品,2010,(12):91. 避展与述评 (13):3 358—3 361. ・ 11 ・ [36]Wu M,Shuai H,Cheng Q,et a1.Bioinspired green com— [37]王昀,贲腾,裘式纶.乌拉草基碳材料的储气性能 posite lotus fibers[J].Angewandte Chemie,2014,53 [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37(5):801--809. Research Progress of Novel Natural Cellulose Fibers D0NG Li_qin,LUO QiaI1,JIANG Jie,LI Qinq-bi,GU Ying-chun,CHEN Sheng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Textile and Food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Abstract:The chemical components,surface morphology,mechanical property,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rogress of four kinds of novel natural plant fibers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banana bark fiber,mulberry fiber,lotus fiber and carexmeyeriana fiber. Key words:banana bark fiber;mulberry fiber;lotus fiber;carexmeyeriana fiber;preparation;application 千万锭纱悄然崛起 一份维吾尔自治区发给国家财政部 的测算报告显示,目前,生产的棉纱每吨比沿海地 区便宜3600元,比越南便宜人民币4600元…… 认真审视我国棉纱市场的优势分布不难发现:传 统的内地纱;进口的低档纱以及“逆势上扬”的纱 已然“三足鼎立”。正在成为当下纺织产业投资热 度最高的地区。 随着国外棉纱的大量涌入和国产棉价的不断走 高,国内纺企投资悄然成为热点。在国家的 扶持下,2014年,大量棉纺织项目在落地生根。 华孚色纺、天虹纺织、河南新野等众多内地优势棉纺织 龙头企业均在投资建厂,速度之快,超乎预期。有 关统计显示,2015年底棉纺产能已达到1200万锭。在 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巨大的棉纺织产能对国内 的棉纱市场形成重大冲击。2016年以来,棉纱产 能开始获得较大释放,并在与内地纱、进口纱的比较优 势中异军突起,全方位抢占市场份额,在低中高支纱各 领域竞争力强劲。如今,在新上马的纺纱项目,技 术设备先进,产品档次齐全,千万锭纱正在成为抵 御国外棉纱冲击的中坚力量。 作为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花资源占全国产量 60 以上,初步形成了以棉纺和粘胶纤维为主导的产 业体系。棉花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各地产业援 疆行动等优势为奠定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坚实 基础,纺织服装产业正在成为带动就业的重点支 柱产业。受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的激励, 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发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 统计,2016年,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479.7 亿元,同比增长50.9 ;纺织服装企业数量达到1964 家,较2015年底新增504家。另有数据显示,自2014 年以来,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为893.7 亿元,超过前35年的投资总和。预计到2020年, 将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棉纺产业基地、西北地区和丝绸 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服装服饰生产基地与向西出口集散 中心。 (摘自:中华工商时报l 杜邦研发中心全面升级杜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EDBREEN于日前 宣布:将投资2亿美元用于威明顿市研发中心的现代 化改造与设备升级。目前杜邦与陶氏的合并工作已进 入了待审阶段,所以杜邦此举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受其 影响。 将投资2亿美元 BREEN介绍:“我们计划对整个研发中心进行全 面升级,最终构建一个合作网络。集团客户与供应商 可由此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与中心科研人员一起对 各项产品进行测试。虽然这在外界看来着实匪夷所 思,但是集团已为第三方公司腾出了空间,以帮助那些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我个人希望这些企业 可以成为与集团志同道合的伙伴”。被通过现代化改 造与设备升级研发中心必将成为创新与机遇的摇篮。 (来源:纤动资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