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同学不爱上音乐课

五年级同学不爱上音乐课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五年级同学不爱上音乐课

关于以为五年级同学不爱上音乐课的问题,在此给出了以下分析。

一、原因

1、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一味地沿用教材内容致使学生丧失或部分丧失音乐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我们所用的音乐教材是由许多专家、教授、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等精心编写的。无疑,它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然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材的某些局限性还是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比如各省、各地区的学生由于所受音乐教育的程度不一,音乐基础差距较大,从而对教材程度的适应性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教学内容超过学生本身的基础所能接受之外或不能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相适应,自然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教材程度力所不能及的学生便会丧失或部分丧失音乐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不当,使本应生动活泼的音乐课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致使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我国音乐教育价值观念和音乐教育基本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基于此,音乐教学方法手段也应该随之进行改革,但许多音乐教师至今仍然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圈子,如上唱歌课采用老师唱一句的、学生唱一句,“鹦鹉学舌式”的方法;上乐理课单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过去那种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着重进行技能训练的理性的、枯燥的操练方法使学生体验不到音乐本应给他们带来的美的感受,以致使他们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

3、音乐不属升学考试科目,没有升学压力也是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之一。在应试教育尚未真正转型的今天,中小学特别重视升学率,各中小学校从领导到老师、从老师到学生都特别重视被列为升学必考科目的所谓主科的教学而忽视除此之外的其他副科的学习,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恰恰音乐属副科范畴,因而,处于紧张学习的学生也就无暇顾及没有升学压力的音乐课,自然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不会浓厚。

二、对策

1、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音乐教材,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曾尝试过这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我所教授的小教大专班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音乐基础特别差,有的学生甚至只懂简谱唱名,而不懂节奏、旋律、音程等;可他们所用的音乐教材却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大家都知道,鉴赏音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对于这些音乐基础差的学生来说,鉴赏音乐自然近乎空谈。不过,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我在第一课时中先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简单的乐理知识、音乐常识,并教他们视唱将要鉴赏的音乐的主题旋律;第一课时的余下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的“概述”部分,第二课时则在此基础上欣赏音乐(该班是每周连上两节音乐课);有时我甚至先略过学生暂时无法理解、听懂的音乐,代之以学生喜欢听的音乐;以上做法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又如,在中师的唱歌教学中,我还在特定的时候选择一至两首教材之外的歌曲进行教学,如在抗洪抢险时教唱了《为了谁》,在抗“非典”时教唱《爱的奉献》等:在特定时期教唱与之相关的歌曲,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他们与歌曲产生共鸣,歌唱起来也就特投入、特有感情。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营造出和谐、愉快、活泼、热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心灵获得愉悦,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唱歌教学中融入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唱”与“动”相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再比如将基本乐理知识穿插到“表现”领域中,在“视唱”教学的实践中适时讲授;将有关音乐常识分散到“音乐欣赏”中,以“倾听”先入为主,然后再结合讲授知识,这样将原本乏味的理论知识“化整为零”、“寓教于乐”,学生就不会觉得音乐课学习单调枯燥了,取而代之的是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成功契机,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求进步、渴望成功,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思想意识,或曰“上进心”,这种上进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将会变成学习的强劲动力。音乐课因为没有升学压力而受到冷落,要以将其列为升学必考科目来改变这种现状,似乎不太现实。对此,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成功契机则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