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进行曲》说课材料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11级3班        姓名:王春红      学号:18号 【设计理念】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乐曲《玩偶进行曲》选自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乐曲的旋律欢快活泼、诙谐有趣。乐曲为ABAC的结构形式,A段音乐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优美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木偶兵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B段音乐诙谐有趣,富有动感,就好象老鼠王带领一群老鼠兵东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捣乱的样子;接着A段又重现,表现了木偶兵在操练的紧张场面;C段的音乐激烈、变化丰富,让人仿佛亲临到激烈的战争场设计意图 面,并能通过起伏的音乐来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紧张的战况。音乐跌宕起伏的旋律、诙谐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与老鼠兵激烈的战争场面,深深地吸引幼儿。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有助于感受乐曲优美活泼、诙谐有趣、紧张激烈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世界名曲的欣赏,打开了幼儿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为今后欣赏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特点】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图片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及不同的旋律。 2、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3、体验乐曲诙谐的风格,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欣赏歌曲。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小木偶和小松鼠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 1.   故事、儿歌渗透教学法。 故事儿歌对幼儿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和儿歌的兴趣,将一些具有较强的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例如“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幼儿说:“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引起幼儿倾听的兴趣,接着讲:“从前有两只老虎,跑的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有尾巴……故事讲完后提出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幼儿熟悉歌词后,老师又可以对幼儿说:“现在老师要把故事唱出来了!”激发幼儿想听一听的愿望。又如“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它歌词易懂贴近生活,很像一首儿歌。我们先以儿歌形式教给幼儿,然后在将儿歌转变成歌曲。这种将歌曲和语言结合在一起,幼儿不仅迅速记住了歌词,理解了歌曲的内容,而且还体会到了歌曲的思想内涵。 2.图谱教学法。 图谱教学在唱歌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和内容,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图谱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教法学法 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首先,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例如,在中班“雪花”的歌唱活动中,我采用了象征性符号来代替歌词。第一段:“雪花,雪花,谁种的花?晶莹洁白,飘飘洒洒。风种的花,云种的花,高高的天空是它的家。”其中“雪花”一词用一片雪花代替,“谁种的花”用问号替换,“晶莹洁白”为白色条块,“飘飘洒洒”画了一段波浪线,“风种的花,云种的花”分别是象征风和云的图形,抬头向上看的小人代表“高高的天空”,“家”则画了一个小房子。在猜猜说说的过程中,幼儿很快明白了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其次,图谱能帮助幼儿更好的表情达意。为避免教师单一枯燥的讲解,有些歌曲可以通过图谱中形象事物的表达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性质,正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比如抒情的歌曲,就可以画上流水、波浪的线条等形象的事物来表达;欢快、活泼的歌曲,就可以用小兔、小松鼠等轻巧跳跃的形象来表达;要求唱强音的地方可以把图形画大些或色彩浓些,弱音的地方则可以画小些淡些。歌曲《尝味道》中,酸甜苦辣的味道,就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表情符号,提示幼儿唱出歌曲的诙谐情绪。再次,图谱还能帮助幼儿学习运用更多的歌唱形式。在我们的唱歌教学中,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领唱和齐唱、合唱、对唱、轮唱等,而教师既要指挥,又要弹琴等,常常显得分身乏术,图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颜色、图形、头像娃娃、各标志等分别表达不同的歌唱形式。歌曲《尝味道》中,我就是运用在图谱上贴上标志,让幼儿学习领唱和齐唱的,这样教师可以灵活的随时变换。也可以在画图谱时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让幼儿学习领唱和齐唱。这样幼儿逐步熟悉并形成习惯后,一看到相关的图谱就能理解并很好的配合教师完成预定的目标了。  •  1、幼儿有音乐欣赏的基础,能够分辨不同旋律的音乐 活动准备 2、自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乐形象。   活 动 过 程           活     动     过  活动内容 【组织教学】课前小律动  【导入活动】 1、幼儿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                  【欣赏歌曲】   活动说明  时间 分配 2’   3’                  5’    情境导入:《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幼儿模仿木偶进教室,生动、有趣。而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使音乐的旋律自然地走进了幼儿的记忆,为幼儿欣赏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  (图谱的运用会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这我们已达成共识。而图谱如何与音乐完美结合,利于幼儿理解、记忆,便2、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引起幼儿的成了我们思考的重点。本节活兴趣。 动教师图谱的恰当运用应称   程                   活      动      过   (1)幼儿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2)欣赏后提问: 小朋友听完音乐之后有什么感觉? 你在听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              得上是“点睛”之笔,如跳跃的旋律教师用短线进行表示、连贯的旋律教师用连线进行表示,当表现故事战争时教师则运用“曲线“表现激烈的场面……看似简单的图谱,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没有教师对幼儿深层次的解读,是很难设计出的。而教师随音乐恰当准确现场画图谱,更使得音、形与想象自然驰骋,达到表现艺术美与领略音乐神韵之目的。) (此环节教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教师                   5’            10’      3、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音乐的思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想内涵。 事展现给幼儿,让复杂的旋律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音乐形象。简单化,让幼儿在了解木偶兵(提供图片)         4、欣赏音乐 (1)第一遍分段欣赏乐曲 与老鼠兵战争的起因、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欣赏,从而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此环节教师是为了了解幼儿在以上两个环节中对作品的理解情况,同时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打破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理每段欣赏后提问:请小朋友将图片贴念,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到相应的图谱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赏乐曲 人。)     程                  活     动     过     程 鼓励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地表演动作。      5、分段欣赏乐曲。 (1)分别欣赏每段音乐的旋律。    (“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思想?”此部分教师用教学实践给予了我们很好的解答,如:听完第一段音乐,教师提问: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听偶兵会怎样来迎战?”通过这些问题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另外,为使动作既来源于幼儿,又能及时给予提炼指导,教师采用了放手       20’                          10’    教师提问:“木(2)引导幼儿说出每段音乐的不同完第三段音乐,旋律及旋律变化。 (3)尝试用动作表现各种旋律变化及不同的音乐形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的提问: 第一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木偶让幼儿创编共同商讨确定的既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兵是怎样操练的?请你用动作表现方法,的目的,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出来。  第二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老鼠 出来干什么?用动作怎么表现?  第三段的音乐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 样的?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 第四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来做出来。      6、完整听音乐分角色表演。           (此环节教师运用“情境表演法”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幼儿                         7、故事展示                       提供了契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幼儿情绪高涨,其乐融融,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有一天一个木偶兵吹起了小喇叭,号召玩具橱里的木偶兵和他一起出来操练,他们昂首挺胸可神气了。突然,老鼠王带领他的老鼠兵出洞捣乱,他们东瞧瞧西看看,非常可恶。木偶兵决不能让老鼠兵来捣乱,于是加紧操练,决定把老鼠赶跑。于是,木偶兵和老鼠兵的战争开始了,一会木偶兵占了上峰,但是一会老鼠兵又占了上峰。最终木偶兵团结一致,打败了老鼠兵,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5’  【活动延伸】师:小朋友们,你(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们真棒,你们今天欣赏了《玩偶进行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曲》也了解了小木偶和小松鼠的故鼠的故事。  活动特色
每个孩子都当小老师的机会,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事,回家给爸爸妈妈讲小木偶和小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本次活动的特色主要在于欣赏歌曲过程中的表演环节,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玩  具(2课时)
课前思考:
教材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
定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把儿童引入了玩具世界。在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描述图画中物品及物品的数量,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锻炼他们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玩具中抽象出1-5的数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并进行交流。
2、正确数出1-5各数,并会正确书写(注意书写姿势和书写笔画的正确)。
3、初步培养数的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田字格小黑板、玩具、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课前活动
打开书本,请找一找第4页和第5页。再找一找第6页和第7页。你找到了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小朋友,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有哪些玩具呢?淘气和笑笑也喜欢玩具,他们正在用手中的玩具布置一个“玩具城”,我们来看一看,数一数,他们都有些什么玩具,每样玩具有几个呢。 二、学写1~5各数
1、观察图画,数一数图画上物品的数量。
2、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说一说,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观察1-5各数,说说它们像什么。 4、学写1-5各数。
(可以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兴趣:
1像小棒斜着放,2像小鸭嘎嘎叫,3像耳朵弯又弯,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多个横。)
5、在小黑板上教师指导,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6、说一说怎样才能写的又快又好。 板书:田字格黑板上书写1—5.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游戏。(用掌声告诉同学)
教师站在教室后面出示数字卡片,一个小朋友站在教师前面,看到数字后用击掌的方式告诉下面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听掌声报数。
二、数小棒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数字,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拿小棒,看谁
又快有准。 三、练习
1、P7第1题
根据图画写数,说说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2、P7第2题
看数画线,先说题目要求,再解答
3、P7第3题
掌握数字排列规律,观察,说一说,再填空。 板书:田字格黑板上书写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