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项脊轩志》导学案(含答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含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项脊轩志》 【复习目标】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 “置” “归”等的用法。 总结虚词“所”的用法 课前案

【知识积累】

一、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墙往往而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室始洞

然 时栏楯,亦遂增胜

迨诸父异爨往往而是 已为

墙 变

妪每谓余

曰 兹

大类女郎也 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扃牖而居 1

旧逾庖而宴

凡再 而母立于 比去,以手阖门 轩东故尝为厨 殆有神护者

吾妻来

归 吾妻归宁

且何谓阁子也 先大母婢也 轩凡遭四火,得不焚 顾视无可置者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5.垣墙周庭 四、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4、鸡栖于厅 课堂案

一、 翻译下列句子 ⑴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⑵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

⑶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课外文段拓展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更始笑曰:“茧栗(兽角初生如茧如栗。借指牛犊)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更始败,憙为赤眉兵所围,迫急,乃逾屋亡走,与所友善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小弱,越山阻,径出武关。仲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己受其害,欲弃之于道。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每道逢贼,或欲逼略,憙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既入丹水,遇更始亲属,皆裸跣涂炭,饥困不能前。憙见之悲感,所装缣帛资粮,悉以与之,将护归乡里。

时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即征憙,引见,赐鞍马,待诏公车。时,江南未宾,道路不通,以憙守简阳侯相。憙不肯受兵,单车驰之简阳。吏民不欲内憙,憙乃告譬,呼城中大人,示以国家威信,其帅即开门面缚自归,由是诸营壁悉降。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既薨,帝追感赵王,乃贳出子春。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降:投降。 B.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 遗:送。

C.时,江南未宾,道路不通 宾:服从,归顺。 D.吏民不欲内憙,憙乃告譬 内:通“纳”,放入。 2.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A.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 因以泥涂仲伯妇面

B.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其帅即开门面缚自归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京师为请者数十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憙有节操的一组是

①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②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③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④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⑤憙不肯受兵,单车驰之简阳。⑥憙下车……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憙的哥哥被人杀了,他当时年仅十五岁,就带着兵器结交宾客前去报仇,但因仇家生病和距离遥远而放弃了报仇。

B. 更始帝打了败仗,赵憙在丹水县遇到逃亡的更始帝的亲属,就资助他们衣帛粮食,并护送还归故里。

C. 赵憙的友人韩仲伯是个只顾自身安危的人,作者用他的行为来反衬赵憙仗义救人的智谋和节操。

D.赵憙任怀令时,奉法收考李子春,不为请者所动要处死李子春,但皇上终究宽免了李子春。

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仲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己受其害,欲弃之于道。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每道逢贼,憙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 译

文:

4

课后案

一、素材积累

《项脊轩志》滋养的湖北高考优秀作文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5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点评】

文学艺术作品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扯人的灵魂。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它成就了考场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的中学生来说,合理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

二、一课一词 所

1.用作助词。

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和“……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矣!(《鸿门宴》)\\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作名词,译为“处所,地方”。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4.(一)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

6

①一种表示原因,常译成“……的原因(缘故)”。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常译成“用来……的”、“用来……的方法(手段)”。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复音虚词“所谓”,相当于“所说的”。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三)复音虚词“所在”。

①所在之处,处所。如: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②到处。如: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参: 课前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墙往往而是 处处,到处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室始洞然 (明亮的样子)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美) 迨诸父异爨 往往而是(等到,烧火做饭) 逾庖而宴(越过,厨房) 已为墙(已而,然后) 凡再变(总共,两次)

妪每谓余曰(经

常) 而母立于兹(你的)

大类女郎也(很像) 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离开,关闭)

7

令人长号不自禁(大哭) 轩东故尝为厨(以前) 余扃牖而居(关窗) 殆有神护者(大概)

吾妻来归(嫁到我家。归,旧指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

且何谓阁子也(还有,表示进一层) 先大母婢也(去世的)

轩凡遭四火,得不焚(总共,能够) 顾视无可置者(四周看,放置)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名词作状语:下,往下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名词作状语:上,从上面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名词作状语:手,亲手 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名词用作动词:乳,喂养 5.垣墙周庭 名词作动词:垣墙,筑起垣墙 四、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2、妪,先大母婢也。 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状语后置

4、鸡栖于厅 状语后置 课堂案

一、 翻译下列句子

⑴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⑵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个女孩子呀?

8

⑶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象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二、1.A(使……投降) 2.B(都是介词,趁机,借机。A项的第一个“以”是动词,认为;第二个“以”是介词,用。C项的“其”都是三人称代词,第一个作定语,那个;第二个用在动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D项的“为”都是介词,第一个是替,第二个表被动,被)3.C 4.A(文中的“从”表明是堂兄,“距离遥远而放弃报仇”也不对,“距”通“拒”)

5.韩仲伯因为妻子长得漂亮,担心有人强暴她而让自己也受其害,就想把妻子丢在路上。赵憙斥责他不听从这么办,就用泥涂在韩仲伯妻子的脸上,用鹿车载着她,亲自推车。每当遇到强盗,有人想逼抢,赵憙就说她生病的样子,因此得以免受灾祸。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