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 1. 农民阶级的代表:太平天国、义和团 2. 农民的大背景:
(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
晚清农民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更加激化了。
清朝统治阶级重要成员曾国藩曾在一份奏折《备陈民间疾苦疏》中谈到当时民间的疾苦:“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了“银价太昂,钱粮难纳”、“盗贼太众,良民难安”、“冤屈太多,民气难伸”几个问题。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
第一、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支出了巨额的军费,《南京条约》中又规定向英国赔款,迫使清大幅度增加了剥削程度,新增加的捐税最终都落在农民头上;
第二、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是铜钱,交纳赋税却必须是白银,实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第三、五口通商使两广、福建、湖南、江西原来依靠内地通往广州商路谋生的成百万下层群众失去生计,这几个省份成为农民最猛烈的地区。 3. 探索的活动与结果: 以太平天国为例
1金田村 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 3月,洪秀全称天王,9月攻占永安之后,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并颁布诏令
3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上过程中得到农民的拥护,军不断扩大,1853年3月19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4颁布《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5军事全盛 为了巩固和扩大成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
6太平天国的覆灭从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天京事变开始到18年6月洪秀全病故,太平天国实力大为削弱,直至当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全面失败。
4 失败的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 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