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故事二则》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寓言两则》
的第二个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写扁鹊拜见蔡桓公, 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 劝他赶快治疗。 蔡桓
公坚信自己没有病, 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 到不理睬, 到最后
的不高兴, 致使延误了 病情, 小病酿成了 大病, 病入膏肓, 无药可医。
《纪昌学射》 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一则寓言故事。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
为师学习射箭, 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 一是‚眼睛要牢牢地
盯住一个目 标, 不能眨一眨‛; 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
一件很大的东西‛。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 眼力, 飞卫才开始教他
开弓 放箭。 后来, 纪昌成了 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文章第二段和第三
段结构相同,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1
《扁鹊治病》
教学目 标:
1、 认识文中生字, 正确读写‚拜见、 理睬、 肠胃、 汤药、 医治、
扁鹊治病、 为力‛ 等词语。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有关词句, 体会人物的想法, 体会到防微杜渐、 不要讳
疾忌医,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有关词句, 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一位古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 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
字), 他是谁? (板书扁鹊)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扁鹊
2
治病 》 板书(治病) 强调多音字‚扁‛
2、 扁鹊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医生) 你知道哪些形容医生的成
语?
(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
春满 )
3、 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 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 而
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
名医是什么意思?那有名的教师叫什么? 有名的演员叫什么? 今
天看谁是咱们班的学习明星好吗?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2、 谁来当明星给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扁鹊、 拜见、 蔡桓公、 医治、 理睬、 骨髓、 无药可救
3
3、 谁能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
容。 除了 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题目 扩展法。 如题目 是扁鹊治病。 扁
鹊给谁治病, 怎么治的, 结果怎样? 谁能用这种方法, 说说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段落归纳法、 六要素串联
法
以后自己可以尝试着运用。
三、 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 从扁鹊入手
1、 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 我得知了 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
高超的医术, 蔡桓公竟然病死了 。 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 请同学
们快速浏览课文, 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 学生交流自学的结果。
4
(1)、(他只站着看了 一会, 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 说明他
医术高明。)
对啊, 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 便及时地劝说到
——(引读扁鹊说的话)
(2)、(只隔了 十来天, 扁鹊就看出了 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皮
肉之间了 。)
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 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3) 、(隔了 十来天, 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了 。)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 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4) 、(扁鹊只是远远地看了 几眼, 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
治了 , 可真是厉害!
(5)、 扁鹊解释道: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 发展到皮
肉之间, 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也
5
还能治好; 一旦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医生再也为力了 。 现在大
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 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
怎么治, 分析得十分清楚, 不愧为名医。)
3、 扁鹊通过 4 次简单的看、 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 病的进
展, 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 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 所以他一次
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 3 次劝告, 齐读)
4、 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 医德高尚……)
5、 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 日 益加剧, 扁鹊看在眼里,
急在心中, 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 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
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危险, 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因为他知道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啊, 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6、 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 带着越来越担心, 越来越急迫的心情,
读读这 3 次劝告。(学生练读)
6
7、 3 位学生合作朗读
(二) 、 从蔡桓公分析
1、 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 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 还
是病死了 呢? (他不相信扁鹊, 拒绝治疗. )
2、 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 画出蔡桓公不相信扁鹊, 拒绝治
疗的句子。
3、 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 蔡桓公说: ‚我的身体很好, 什么病也没有。‛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 (自以为是, 听不进意见。)
B. 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 读。
(2) 、 扁鹊走后, 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 总喜欢
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冶没有病的人, 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 (傲慢、 不以为然)
7
B. 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 读。
(3) 、 蔡桓公听了 很不高兴, 没有理睬他。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 (不耐烦、 生气)
B、 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 此时他心里会想什么呢?
(4) 、 蔡桓公听了 非常不高兴。
A. 当扁鹊第 4 次劝告蔡桓公, 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 他
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 (愤怒)
B、 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 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 所以, 扁鹊连忙——退了 出来。(引读)
4、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蔡桓公病死呀? (齐读蔡桓公说的话) 是
蔡桓公的自以为是、 傲慢自大害死了 他。
5、 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 , 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
一个成语概括, 那就是‚讳疾忌医‛(师: 板书‚讳疾忌医‛)
8
6、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吗?
7、 当我们生病时, 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
8、 五六天之后, 蔡桓公浑身疼痛, 不久他就病死了 , 这最开始
的皮肤上的小病, 怎么会要了 人命呢?
9、 评议: 对啊, 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 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
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 微), 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 防), 就能
杜绝病情的渐渐发展(板书: 杜渐), 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 这就叫
做防微杜渐(齐读)。 老师这儿有一副对联, 你能不能帮老师加上横
批让他完整。
10、 在生病时, 我们要防微杜渐。 在平时的学习、 生活中, 面对
细微的错误、 缺点、 坏习惯时, 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
四、 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1、 在我们的生活中, 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 能
9
举例说说吗? (生举例)
2、 假如能够穿越时空, 你想对病重在床的蔡桓公说什么?
3、 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 你想对自己说什
么呢?
4、 你们说得真好, 寓言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某种
道理, 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智慧, 更好地为人处事,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如《愚公移山》《滥竽充数》《郑人买履》
《买椟还珠》 ……) 我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相信阅读之后你会获得
更多的人生智慧。
板书设计:
扁鹊 治病
蔡桓公
医术高明 讳疾忌医
10
医德高尚 防微杜渐
《纪昌学射》
教学目 标:
1、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理解重点文言文词语。
2、 培养学生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了 解故事的内容, 体会文章寓意。
重难点: 通过故事明白寓意, 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组织教学环节
一、 出示几张寓言故事图片, 明确学习目 标:
(1) 出示图片, 生看后说故事名。
(2) 明确寓言故事的学习目 标:
11
过渡语: 这些都是寓言故事, 它就像一个魔术袋子, 虽小, 可
包含的东西却很多。 因此学寓言, 不仅要了 解故事内容, 更要能明
白寓意。
同时出示课件: A: 了 解故事内容。 B: 知道寓意。
二、 出题读文。
(1) 板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则寓言故事。 生: 纪昌学
射
A: 边板题边指导: 注意 ‚纪‛ 在当姓的情况下读成第三声。
(2) 初读课文: 通过预习课文能读通顺吗? 我们打开书再来大
声地读一遍, 并试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 读书]
(3) 检查初读情况 。
A: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 请问通过读课文你们获得了 哪些
信息? 生: 汇报( 2 人)
12
D: 真不错,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目 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
容。(指名讲, 不会再出示课件)
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 纪昌想学习(), 向飞卫请教。 飞卫让他
先( ), 一是练(), 二是练(), 然后才教他, 后来纪昌终于成了
()。
三、 初读课文, 学习二三段。
(1) 练眼力与学射箭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就是纪昌, 当听到
老师的这些看似与学习 射箭无关的话之后,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而
纪昌又怎么做的呢?
(2)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并作标注。
1 、 飞卫怎么要求纪昌, 纪昌练习 的经过, 纪昌练习 的结果,
用‚∥次来。
2、 纪昌练眼力的动作, 用‚∆ ‛ 标出。
13
(3) 学生汇报:
(4) 师生共同总结写法上的特点
(5)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并做标注。
1 、 飞卫怎么要求纪昌, 纪昌练习 的经过, 纪昌练习 的结果,
用‚∥次来。
2、 纪昌练眼力的动作, 用‚∆ ‛ 标出。
四. 精读课文。
【师: 我们来交流, 看看老师是怎么要求的。】
师: 出示课件。
开始练习的时候, 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 首先应该
下功夫练眼力。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 标, 不能眨一眨!‛
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 不小的成绩, 但你的眼力还不
够。 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 你再
14
来见我吧!‛
(一)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从哪里感受到?
请把这种感受带进去读
(二) 学生汇报读有关语句 [出示课件]
出示: 纪昌回家后, 就开始练习 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
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他用一根长头发,
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 。 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 聚精会神
地盯着它。
读着这两句话, 你感受到了 什么? 从哪里感受到?
请把这种感受带进去读
师: A: 我听得出你对他那种由衷的佩服, 请问你佩服他什么?
【刻苦、 坚持不懈、 努力勤奋、 谦虚好学, 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15
B: 请带着敬佩之情一齐来读读这两句话吧!
C: (小结过渡) 就是这样,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 , 功夫不负有心
人, 他终于练有所成。
(三) ◆出示语段:
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就是有人用针刺他
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A: 问: 读着这句话, 你感受到了 什么? 从哪里感受到? ◆理解
‚相当到家‛ 的意思并读好。 知道破折号作用和夸张手法[是不是练
麻木了 ? 这样写是为了 突出什么? 这种写法叫…]
师(过渡语) 日 过一日 , 年复一年, 三年时间又过去了 , 功夫
不负有心人, 他终于练就了 超凡的眼力。
(四) [出示] 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
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6
【读出夸张的语气】。
五、 总结发言。
A: 学生总结: ◆用上‚因为……所以……‛ 和‚之所以……是
因为……‛ 的句式来对纪昌学艺成功的原因进行总结。
B: ◆师: 我们再回过头来讨论飞卫的教法高明在什么地方?
生师讨论:【这是练习射箭的基础, 纪昌只有练好眼力, 才可能
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 要学好射箭, 就要先练好射箭的基本功, 可见练好基本功
是何等的重要啊!
如: 要学好骑车, 就要练好……
要写好钢笔字, 就要练好……
要学好游泳, 就要练好……
六、 课后小练笔。
17
读了 这则寓言故事, 我知道了 ( ) 我还知道了 ( )
七、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向飞卫学习
练习不眨眼 把小的东西看大 练习开弓射箭
百发百中
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 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讲述了 蔡桓公讳
疾忌医, 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 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 善于听取别人
的正确意见,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 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
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 标, 不能眨一眨‛; 二是‚练得能够
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 眼
18
力, 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 放箭。后来, 纪昌成了 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 无论学什么技艺, 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
本功入手。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 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
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懂得要
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 了 解课文内容, 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 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练习提出问题, 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 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 标, 我取得了 以下教学效果:
1. 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好学的纪昌, 堪称
名师的飞卫, 医术高超的扁鹊, 固执己见的蔡桓公; 且人物对话较多,
因而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 读好人物的对话, 然后揣摩人物的想法,
19
这样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2. 在熟读课文之后, 我请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
然后梳理提出的问题后,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 思考, 小组交流
自己的想法。
3. 例如在针对纪昌学射箭, 为什么花那么大功夫练眼力这个问题
时, 我问学生: 从哪儿看出纪昌花大功夫练眼力? 看准目 标不眨眼和
把小目 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呢? 接着我又问: 练眼力可
以说是射箭的基本功。 学射箭如此, 学其他技能也要练基本功吗? 你
能否举例谈一谈, 比如游泳、 骑车、 使用电脑从而引导学生了 解打好
基础的重要性。
另外, 我还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 有学生指出纪
昌学射的成功固然是因为他有扎实的基本功, 但也与他学习的态度、
恒心、 毅力和老师指导有方分不开。 在学习《扁鹊治病》 时学生对蔡
20
桓公的评价, 也是见仁见智。有些人谴责蔡桓公自以为是, 讳疾忌医;
有些人又说蔡桓公左右之人的阿谀奉承, 不加劝告, 所以扁鹊才得不
到信任; 还有的说, 扁鹊坚持真理的品质值得学习。
二、 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
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能激发学生去
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的兴趣。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 所以在教学时我抓
住课题, 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课上学生也能够抓住文眼提出了 好几
个问题, 如: 纪昌向谁学习射箭? 纪昌是怎样学习射箭的? 从问题入
手,对学习这篇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不足之处
虽然在备课时, 我做了 充分的准备, 整节课也达成预期的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 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还是有一些遗憾。 如给学生读
21
的时间不是很多; 教学语言不够充满激情, 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对学生评价的语言, 虽然用了 但是显得苍白无力。
四、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 我会这样做: 首先出示一些经典寓
言故事的图片猜画谜, 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接着请学生尝试自己
读故事, 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同时注意断句。然后细读课文,
深入体会。 指名读文章, 讲一讲故事大意。 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
义。 再有感情地朗读两则故事, 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最后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 交流展示。 收集一些寓言故事, 了
解一下寓意。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