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作业项目 交底内容: 一、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源:容易发生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等。 作业活动 劳保用品佩戴 架体搭设 地面警戒 潜在的危险因素 未正确佩戴或佩戴不合格的劳保用品 违反操作规程等 地面未设置警戒或有警戒无人监控 可能导致的事故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架体倾覆等 物体打击 脚手架搭设 作业班组 作业人员数 作业部位 架工班 人 二、对危险源的具体控制措施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般性规定: 1、遵守施工现场的一般性安全规定:进入施工现场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高处临边作业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禁止穿拖鞋、赤脚等进入施工现场;酒后严禁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高空抛物;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吸烟到指定地点;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防护标志、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拆除和挪动,如需移动需经批准并及时恢复;进入楼层走安全通道。 针对性要求: 1、脚手架拆除作业人员必须为持有特种作业资格证的架子工; 2、患有恐高症等高处作业禁忌症,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选用合格的安全带,穿防滑鞋,衣着灵便。 针对性交底: 交底内容: 一、材料与设备计划 1.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新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要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和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有关规定,应涂有防锈漆。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有关规定。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3根,在每根锈蚀严重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钢管上严禁打孔。 2. 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要求,采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合格证。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
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 搭设架子前应进行保养,除锈并统一涂色,力求环保美观。 4. 脚手板 (1) 脚手板采用冲压铁脚手板、单块脚手板的质量不大于30kg; (2) 冲压铁脚手板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新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尺寸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有关规定,且不得有裂纹、开焊与硬弯。新、旧脚手板均应涂防锈漆,应有防滑措施; 5. 全网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2(1) 网目密度不低于2000目/100cm; (2) 网体各边缘部位的开眼环扣必须牢固可靠,孔径不低于1mm; (3) 网体缝线不得有跳针、露缝,缝边应均匀; (4) 一张网体上不得有一个以上的接缝,且接缝部位应端正牢固; (5) 不得有断沙、破洞、变形及有碍使用的编织缺陷; (6) 阻燃安全网的续燃、阻燃时间均不得大于4s。使用的安全网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以及由相关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准用证; (7) 做耐贯穿试验不穿透,1.6×1.8m的单张网重量在3kg以上; (8) 颜色应满足环境效果要求,选用绿色; 6. 连墙件材料采用钢管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钢结构》GB/T700中Q235级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中Q345级钢的规定。 二、工艺流程 落地架 1. 地基基础 (1)、 定距定位。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整,不得悬空。 (2)、 在搭设首层脚手架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待该部位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后方可拆除。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以上两步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其余按以下构造要求搭设。 (3)、 本工程脚手架基础位于地库顶板上方,地基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外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具体计算数据参阅脚手架计算书),立杆垫板或底座面标高高于自然地坪50mm~100mm,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通畅。 (4)、 垫板尺寸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垫板或槽钢。 2.立杆设置 (1)、 立杆采用对接接头连接,立杆与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位置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2)、 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交接处,采用单立杆与双立杆之中的一根对接连接。主立杆与副立杆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扣件数量不应少于2个。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块,并且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立杆上。 (3)、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4)、 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5)、 开始搭设立杆时,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3.纵、横向水平杆 (1)、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要求如下: 当采用对接时,对接扣件应该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不同步或不同跨两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当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 立杆与纵向水平杆交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上,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4.剪刀撑设置 (1)、 脚手架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2)、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3)、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4)、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脚手板的铺设要求 (1)、 脚手架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均应铺设脚手板,内外立杆间应满铺脚手板,无探头板。将脚手板两端与水平杆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2)、 满铺层脚手片必须垂直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满铺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 脚手片须用12-14#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要求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铺设时要选用完好无损的脚手片,发现有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4)、 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6.防护栏杆 (1)、 脚手架外侧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内侧。 (2)、 选用18#铅丝张挂安全网,要求严密、平整。 (3)、 脚手架外侧施工作业层必须在0.6m、1.2m高位置设置2道防护栏杆和18cm高挡脚板,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4)、 脚手架内侧形成临边的(如遇大开间门窗洞等),在脚手架内侧在0.6m、1.2m高位置设置2道防护栏杆和18cm高挡脚板。 7.连墙件 (1) 脚手架与建筑物按计算书中连墙件布置要求设拉结点。拉结点在转角范围内和顶部处加密。 (2)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3) 连墙件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4) 拉结点应保证牢固,防止其移动变形,且尽量设置在外架纵横向水平杆接点处。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5) 外墙装饰阶段拉结点,也须满足上述要求,确因施工需要除去原拉结点时,必须重新补设可靠,有效的临时拉结点,以确保外架安全可靠;
(6)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8.架体内封闭 (1) 脚手架的架体内立杆距墙体净距最多为200mm,如因结构设计的大于200mm的必须铺设站人板,站人板设置平整牢固。 (2) 脚手架施工层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片或木板进行封闭。 (3) 施工层以下脚手架每隔10m以及底部用网兜进行封闭,兜网绑距不大700mm。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安全员
确认时间 2021年 月 日 接受交底时间 2021年 月 日 交底时间 2021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