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 光纤入户技术 课 程 《通信原理与技术》 学时安排 专 业 90分钟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所选教材 《现代通信技术及应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年9月第1版 设计依据 依据《通信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紧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从感受信息化生活方式入手,主动讨论实现网络提速的技术方案、再通过具体实训过程的实施,掌握光纤接入技术原理,分析典型的应用案例,使学生深刻的掌握光纤入户相关技术,感受到技术改变生活的乐趣,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光纤入户的现实意义, 2.掌握光纤入户接入技术的原理, 3.理解光纤入户技术的典型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借助实训设备完成“光纤波分传输线路”的连接, 2.根据光纤到户的要求设计可行的光路。 素质目标: 1.严格遵守“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技术规范, 2.感受通信技术革新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二、学习内容与重难点 1.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本教学内容选自项目化开发课程《通信原理与应用》,项目四“光纤技术与应用”模块下的教学任务‘光纤入户技术’,紧密联系与典型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学习重点及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使用波分复用器完成光纤波分线路连接的能力。 难点:如何选择不同用户数量下的光纤入户线路。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程教学对象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大部分是男生。该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喜欢竞争,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他们也喜欢运用信息化多媒体获取信息,喜欢亲身感受,乐于接受感性直观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任务报告情况,我发现学生对于光纤入户技术的认知规律是: 不陌生:学生在本次课程前期已经通过多种信息资源及“课前任务书”对光纤入户的意义和技术要求有了初步认识,能了解基本概念,部分同学对光纤入户的效果也有亲身感受。 不深入:对实现光纤入户功能所用技术器件不熟悉,不能很好的分析光纤入户线路的连接。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要求 1.学习环境选择 一体化实训室,多媒体 2.学习环境基本要求 实训室配备完成“光纤分波线路传输”实训设备,双踪示波器 教学资源设计 2.学习资源类型 (1)课件(2)专题学习网站(3)网络课程(4)案例库 3.学习资源简要说明 课前,教师将《课程课前任务书》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通过QQ等信息工具发给学生,老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资源,也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扩展性学习的资源。 1.精品资源课程 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results?uuid=f2cc4636-123c-1000-a1fb-144ee02f1e73&courseID=D090121&column=effect 2.企业技术视频教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4NTMwMDAw.html 五、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 (1)虚拟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互动性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1)虚拟情境:利用双光纤传输实训平台,完成波分复用系统线路连接,实现两路光信号输出,模拟出分光入户的过程. (2)问题性情境:在课程的课前任务,新课引入,方案选择,应用分析,示例讨论等环节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有序的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性情境:师生互动:课前采用信息化手段布置任务,提供学习信息资源平台;课中老师对学生实训过程的指导,问题的解答;课后布置作业及学习情况的反馈等在线互动交流。生生互动:对网络提速方案选择的讨论,对高楼光线入户方案的选择等问题,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六、教法学法设计 (1)创情境设疑点: 结合光纤入户的技术要求,创设教学情境,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任务教学法: 布置课前、课后学习任务,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案例分析法: 提供光纤入户技术的典型案例,设置多层次技术要求,选择最佳方案。 (4)小组讨论法: 以具体工程示例为对象,分小组展开讨论,鼓励争优,分析可行性方案,活跃课堂气氛。 (5)角色互换发: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鼓励学生反演教师角色,分析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及分析方案,提高学生积极性。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1.课前任务分析 (8分钟) 教学内容 1.展示学生完成的课前任务报告。 2.分析学生学习信息化资源课程的效果。 通过一段视频学习,理解网速太慢的缺点。 任务一:光纤接入技术方案选择 (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网络资源应用 1.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增强学生使用信息资源学习能力。 3.掌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情况。 1.让学生明白网络提速的现实需求。 2.导入本次课程任务。 师生互动 1.分析多种光纤接入技术的特点 2.通过类比,掌握光纤入户的最佳技术方法。 理实一体化 1.利用实训设备,模拟出利用波分复用器实现多路光信息输出。 2.验证选择光纤入户最佳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1.总结同学们课师生之间,学生前任务完成情况 之间积极交流对2.通过提问了解本次课程内容的学生们课前学习初步认识。 中已经掌握到的 知识和未解决的难题。 2.课程导入(5分钟) 引导启发 播放视频信息,让体会网络提速的迫切性。 启发式教学 通过播放视频讯息,用问题引导学生:1.光纤入户的技术背景? 2.光纤入户能解决什么问题? 3.分析多种光纤接入技术方案。 1.讨论网速太慢引发的问题。 2.思考提速的解决方法。 生生互动 学生讨论,并分析多种光纤接入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任务二:光 纤分波线3.课程实施 路连接 过程 (30分钟) (60分钟) 做中教 1.介绍完成本次任务使用的实训平台,设备和实训目的。 2.将学生两人分成1小组,完成光纤分波线路的连接。 3.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当操作进行指导。 任务三:光案例分析 纤入户的通过典型的高层案例分析 建筑特征,选择(20分钟) 合理的入户线路 做中学 1.分小组在实训平台完成光纤分波线路的连接。 2.借助终端电话机,模拟多路光信息输出效果。 小组讨论 学以至用 小组讨论法探讨使学生掌握典问题解决方案。 型建筑光纤入户接入技术方法。 4.课堂小结 (12分钟) 1.阐述光纤入户技术设备使用和方案的选择 2.强调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 3.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启发 1.鼓励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上台进行反示教。 2.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点评,并进行评价。 3.阐述课重难点.进行本次课程总结。 1.提出下次课课前任务完成要求 2.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化学习资源。 角色互换 1.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反示教。 2.学生点评实训操作效果。 3.完成课程任务报告书。 1.利用学生的反示教来反馈学习效果。 2.利用学生的自主点评,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3.拓宽师生课堂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布置下次课的任务,鼓励学生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5.下次课任务布置 (5分钟) 1.布置下次课课前任务书 2.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平台。 1.作好课程任务记录。 2.运用多种途径获取教学材料,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 八、教学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 1.课前/课后任务报告 2.课堂提问解答 3.实训操作表现4.小组讨论反示教表现 测试内容 1.课前/课后布置的任务书,学生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与测评,积极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老师给予开放性评价。 2.课堂中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作出解答。 3.课中对学生完成实训操作的技能,方法和效果做出评判。 4.在小组讨论和学习小结环节,鼓励学生代表上台反示教,老师给予积极评价。 九、教学后记 光纤入户技术是电子信息专业《通信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与技能点,充分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所不能实现真实情境模拟,能更直观理解光纤入户技术的原理,和典型的工程应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对重点把握更清晰,对难点解决更透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