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宇宙生命之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以下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步骤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本单元围绕“有目的的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有目的的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学会“有目的的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课文中还随文著有旁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法、关注关键词句、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随文预测等,既是对之前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回顾和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谜”等14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认识,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
入恰当的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辩论解疑,而教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和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边的旁批,积极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根据问题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以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导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究宇宙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并交流自己的方法和收获。在交流中解决生字词的识记。
(三)借助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首先让学生阅读学习提示,初步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阅读目的是什么?让学生针对课题和“学习提示”提出问题。
(四)借助旁批,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方法。 1.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自主阅读,梳理方法。
分三步:第一步明确阅读任务,第二步阅读课文,尝试找到答案,第三步:记录自己所使用的阅读方法。
可以设计一下表格进行梳理。 阅读内容   我运用的阅读方法  读后,进行简单的汇报交流,学生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如第一自然段与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关系,可以跳过去;后面的部分需要细读,有些专业术语不影响理解内容也可以跳过去。再如,发现了不太确定的信息,把它画下来,课下再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确认。
2.结合旁批进行比较,师生共同梳理阅读方法。
将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批注中提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对比,然后对阅读方法进行交流和梳理,师生总结如下阅读方法:
(1)浏览课文的方法。发现第一自然段跟自己的阅读目的关系不大,很快就跳过去。3到8段,跟自己的阅读目的关系密切,所以就进行了细读。
(2)寻找中心句的方法。读第2自然段就用了这样的方法。找到了中心句就是“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寻找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抓住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圈画关键词的方法。学习伙伴在阅读第3自然段时运用了这一方法。通过圈画“温度、水分”等关键词可以很快把握整段话的意思,提高阅读速度。
(4)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如第4自然段讲了六大行星的状况,学习伙伴通过归纳提取了关键信息:水星、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温度太低,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5)查找资料的方法。最后一条旁批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在有目的的阅读中,我们往往需要借助其他资料对已有资料进行补充,获得的信息才是全面的、新鲜的,有些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也需要通过查找其他资料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五)借助课后练习巩固运用方法。
出示课后第二题。让学生带着两个不同的问题再次回到课文中去,运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1.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分别需要细读哪些内容?学生会达成共识:带着阅读目的,第一个问题需要细读三至九自然段,第二个问题需要细读五至八自然段。其他内容可以快速读,不需要特别关注。
2.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学生交流达成共识: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找到中心句的方法、课外查找资料的方法。第一个问题需要用到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更多的是课外查找资料的方法。
四、说板书设计。本次板书以框架的形式帮助学生整合阅读方法,体现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何有目的的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有目的的阅读)
浏览课文 寻找中心句
阅读方法     圈画关键词
提取关键信息 查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