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浅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作者:于成旺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7期

摘要:由于世界能源紧张的问题的凸显,新能源生态建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讲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呼唤建筑设计师关注生态建筑设计。也就此分析了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阐明了树立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性,应用生态共生原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共生建筑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要点。结合现代建筑,在降低碳排放量、建筑生态化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预测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建筑的设计积累经验,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人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低碳生活;生态建筑;智能化

Abstract: due to highlight the world energy shortage problem, new energy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action, describ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building, building designers concern for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Also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human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ecological values, Ecological Symbiosis principle, put forwar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design points.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uture building i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thre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future architecture design, thus providing a pers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people. Keywords: low carbon lif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TU-098.1 1 概述

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这些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就降低碳排放量、建筑生态化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2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5%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 、 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能耗的持续上升。 2.1 降低碳排放的奋斗目标

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展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最近,国家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5个省和8个市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研究制定“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计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将“低碳”提到了重要的议程。 2.2加速低碳相关法规的出台

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定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 2.3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

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和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沙,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建筑、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3.建筑生态化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态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以得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点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于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成为低碳建筑。 3.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消耗,以比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