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 … D.弗洛伊德
… .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C卷 含答案 2、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
答 …A.家庭结构 …考试须知: …B.出生顺序 号…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证…C.家庭的程度 考…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准…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准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 3、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 )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
… … …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A.正强化 … … …1、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和言语表情。B.负强化 … …2、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______和习惯化了的______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C.奖惩 不 … 3、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___,又称注意的____。D.间接强化
… … 4、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______和______。4、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 …名…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______保持______。A.马斯洛 姓.. … 6、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______和______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B.勒温 … 内 …7、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 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______ 的关系。C.默里 … …8、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______和______。D.罗杰斯
… … 9、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5、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 10、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______、______和认知因A.知觉整体性 线 … 素。B.知觉选择性 … …C.知觉理解性
… … …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D.知觉恒常性 …)封6、能力是一种( )
区…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学者是市…A.认识过程 (…( ) 省….B.情感过程 …A.冯特 ……C.意识过程 密B.华生 …D.个性心理特征
…C.费希特 … 第 1 页 共 6 页
)
7、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A.17 B.1879 C.1798 D.17
13、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
8、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组块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A.9±2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B.7±2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C.5±2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D.6±3
14、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 )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 )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A.感觉的适应 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 B.联觉 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 C.感觉的对比 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
D.味觉
1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10、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
A.接受过程 A.选择性 B.认知过程 B.显着性 C.同化过程 C.投射性 D.学习过程
D.两极性
16、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 )
11、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
A.感觉适应 A.常规性思维 B.感觉对比 B.创造性思维 C.同时对比 C.直觉性思维 D.继时对比
D.分析性思维
1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12、(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第 2 页 共 6 页
)的三种模式。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8、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19、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0、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_ D.测验法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性格的理智特征: 2、聚合思维: 3、问题解决: 4、注意的稳定性: 5、能力: 6、B型人格:
7、心理状态: 8、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 2、( )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
3、( )复杂意志行动过程中,执行决策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 4、(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5、(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弱。 6、(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 7、(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8、( )情绪是人和动物都有的。
9、(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10、(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2、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
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第 3 页 共 6 页
)
4、情绪与情感的功能及效用。
5、什么是气质?气质类型的构成是什么?
6、简述知觉种类。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动机的内涵及功能,举例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学习效率的关系。并结合个人经验,阐述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与作用。
第 4 页 共 6 页
参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2、态度 行为方式 3、广度 范围
4、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5、识记 再认或回忆 6、时间 地点 7、沟通 心理
8、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9、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 10、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
3、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
4、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5、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6、B型人格:系一种典型的中庸性格。其特点是:不争强好胜,不贪图名利;不前不后,甘居中游;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较低,不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此种性格者有的接近A型或C型性格,经过环境影响或自我信念改变亦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性格改变。
7、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8、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特征。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对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A 2、D 3、C 4、A 5、A 6、D 7、B 8、B 9、A 10、C 11、A 12、B 13、A 14、B 15、C 16、D 17、D 18、B 19、D 20、D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发展能力和培养性格是人在统一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首先,二者是在相互制约中发展的。一方面,能力制约性格的发展;另一方面,性格也制约能力的发展。
其次,良好的性格特征能弥补某些能力的不足。俗话说“勤能补拙”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坚韧性及自信、自制等性格特点,都制约着能力的发展。而性格上的弱点足以成为能力发展的障碍。
再次,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成功,必须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反映的高级形式,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意识可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它的不同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时间内对自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在意识的调节与支配下,人的意识水平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前意识水平,指人脑中所保持的经验或信息,可由需要时复现、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又称性格的认知特征。
2、聚合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
第 5 页 共 6 页
3、区别:(1)两者的生理基础不同。气质是以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组成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生理基础的心理特征,而性格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类型的特点与后天形成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的“合金”。
(2)在稳定性方面的不同。由于气质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因此比较稳定,即使变化其过程也比较困难和缓慢;而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由后天的生活实践决定,因此也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相对于气质而言,变化较易,较快。
(3)在评价方面的不同。由于气质决定于一个人的生理特点,所以不能进行好坏评价,而人的性格受社会所制约,因此始终具有社会评价的意义,有好、坏、美、丑之分。
联系:(1)就气质和性格的影响来看,特定的气质类型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2)由于性格在个性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性格对气质具有更大的、更深的影响。 首先,人的气质的动力特征;其次,由于实践的要求和人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作用,性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且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成为具有积极的性格特征的人。
4、(一)动机推动功能。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行为、趋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可以说个体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在动机的推动下完成的。情绪和情感对个体行为具有增力性或减力性的作用。(积极、消极的情绪)
(二)适应调节功能。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 引导、调节和适度的发泄,有利于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
(三)信号表达功能。情绪和情感的信号表达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预警功能和沟通、交流功能。
5、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气质类型的构成:
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胆汁质的人耐受性低而感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且有稳定性;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高并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6、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
①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
②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动速度的知觉。
③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
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
动机的内涵:动机是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例如,热时寻找比较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并奔向有食物的场所;渴时寻找水源等。这时,需要就成为人的活动的动机了。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很多学生为了出国参加“新梦想”的英语培训班,最后参加托福考试、签证面试等。对于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是这些学生的需要,目标就是通过考试,通过签证面试,这就是他们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动机。
动机的功能:
一)激活功能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获得妈妈的赞扬而听话的小孩儿。
(二)指向功能 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三)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偏离目标时,动机就会将其调整回目标中来。
6月份的高考,考生们想要考上目标大学,这就是动机的激发功能;为了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这就是动机的指向功能;当觉得自己很疲倦,想要放弃的时候,想到自己的目标大学,就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坚持下去,直到完成高考,表现出了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
人的性格和主要和遗传和环境有关,其中又以后天的因素为主,所谓遗传其实也是和环境联系的,我们有的时候和父母很象,是因为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从小一起生活不自觉的模仿了他们的言行,还有父母和我的关系,我们家庭的气氛是否融洽,是否独生子女,出生顺序,家庭模式,父亲在性别分化上最重要的作用,还有学校对人的性格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啊,生活的集体啊,老师的言语啊,最后我们的社会对人的性格也有影响,社会道德啊,风气等等 自我意识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环境 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 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自然结构状况
(2)学习环境 包括教师的教育态度、思想教育、校风、班风、体育锻练。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