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思路
1、描述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绝对位置):①位于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
②位于高纬、中纬还是低纬
③位于热带、亚热带还是温带
海陆位置(相对位置):①(东、西、南、北)临什么海、什么洋
②位于哪个陆地的哪一岸
③与哪些国家相邻
2、描述地形特征(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为主。
②地形的分布
③总的地势高低情况(哪高哪低)。
3、分析地形成因
①内力作用:哪几个板块碰撞挤压(或张裂,或断裂下陷)。
第 1 页 共 24 页
②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等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4、比较气温差异及原因
差异:①两地年平均温的大小比较;
②两地最高温、最低温的大小比较;
③两地年较差的大小比较。
原因:①纬度高低。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③同纬度(或纬度相差不大)的沿海地区。有暖流流经的,气温高;有寒流流经的,气温低。
④同一座山,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⑤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5、比较降水差异及原因
差异:①两地年降水量的大小比较;
②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
③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小。
第 2 页 共 24 页
原因:①两地气候类型及成因、特点。
②两地的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
降水少。
③同纬度(或纬度相差不大)的沿海地区。有暖流流经的,降水多;有寒流流经
的,降水少。
④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径流量的大小。(降水量的大小、补给类型)
②径流量是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出现的汛期。(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补给类型)
③有无结冰期。如有结冰期,是否有凌汛。(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
④含沙量的大小。(河流沿途经过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
7、分析河流特征
①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②河流的流向。
第 3 页 共 24 页
③流域面积的大小。
④流程的长短(河流的长短)。
⑤河流落差的大小,流速的快慢。(可分上、中、下游)
⑥支流的多少。(可分上、中、下游)
⑦径流量的变化。
8、评价河流是否具有航运价值的条件
①径流量的大小;
②地形是否平坦,水流是否平稳;
③河流流程的长短,通航量程的长短;
④河流有无结冰期,通航时间的长短;
⑤河流沿岸的城市、人口、经济状况,航运需求量大小。
9、分析修建水库的影响
有利影响: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旅游、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
不利影响:①淹没农田和村庄。
第 4 页 共 24 页
②移民问题。
③破坏生态环境。
10、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径流量大
②河流的落差大
1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多;高原、山区,人口少。
②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气候温热、干旱、寒冷的地区,人口少。
③水源。干旱地区,水源是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
④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
②交通。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少。
第 5 页 共 24 页
③开发历史。开发早(或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多。
12、发展中国的家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①人口出生率高;
②自然增长快;
③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
影响:①加大社会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压力;
②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③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措施:计划生育
13、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①人口增长缓慢;
②人口老龄化。
影响:①劳动力短缺;
②社会赡养费用上升;
第 6 页 共 24 页
③财政压力增大;
④兵源不足;
⑤青状年负担过重。
措施:①鼓励生育。
②推迟退休。
③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14、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农业区位)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①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水热组合好(或雨热同期)。)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土壤。土壤肥沃。
④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第 7 页 共 24 页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
②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充足。
④技术水平高。
⑤国家支持。
不利条件:
自然条件:①气候。光照不足,热量不足,降水少。(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②地形。地形崎岖(或地势起伏大)。
③土壤。土壤肥力不足。
④水源。灌溉水源不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不便。
②劳动力不足。
③科技水平低。
15、发展水稻种植业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第 8 页 共 24 页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土壤。土壤肥沃。
④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劳动力充足。
②种植历史悠久。
③经验丰富。
④当地人喜食稻米。
16、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土壤。土壤肥沃。
④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第 9 页 共 24 页
③地广人稀。
④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⑤科技水平高。
17、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草场。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③地广人稀。
18、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足。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土壤。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第 10 页 共 24 页
③地广人稀。
④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⑤科技水平高。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的条件:灌溉水源不足。
原因: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或东水西调)
②抽取地下水。
19、分析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区位)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①原料丰富。
②有丰富的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③水源充沛。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第 11 页 共 24 页
③劳动力充足(劳动力素质好)。
④技术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支持。
⑥工业基础好。
⑦地价低等。
不利条件:略
20、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原料丰富。
②有丰富的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③水源充沛。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充足。
④国家支持。
第 12 页 共 24 页
21、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气候宜人。(可写出气候类型及特点)
②环境优美。
社会经济条件:①科技水平高。
②交通便利。
③国家支持。
2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以大气污染为主的工业(如水泥厂、酿造厂、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主要考虑风向:
①盛行风的下风向;
②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以水污染为主的工业(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鞋厂、炼油厂)主要考虑河流:位于河流下游。
23、分析城市区位
第 13 页 共 24 页
自然条件:①河流。供水;运输(河口处:如上海、广州;河流交汇处:如武汉、重庆;水运的起点或终点:如赣州;过河点:如伦敦);军事防卫(如法国巴黎、瑞士伯尔尼);旅游。
②地形。平原地区(热带地区主要位于高原,原因是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山区的河谷和开阔低地。
③气候。中低纬的沿海地区。
④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如古代的邯郸、扬州。现在的郑州、株洲、石家庄等。
②政治。如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堡、内比都、首尔、中徽的合肥市等。
③旅游。如黄山市、大理市、丽江市等。
④宗教。如耶路撒冷、梵蒂冈、拉萨、麦加、麦地那等。
⑤军事。
⑥科技。
24、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污染严重)。
②交通拥挤。
第 14 页 共 24 页
③住房紧张,居住条件差。
④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措施:发展经济、、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
25、分析修建铁路线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原地区工程建设量小,难度小,投资少。
②河流。尽量避免跨越河流。
③气候。
社会经济条件: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③巩固国防;
④加强民族团结;
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老区经济发展;
⑥先进的科技。
26、分析港口区位条件
第 15 页 共 24 页
有利条件:
水域:①水深;
②水面开阔;
③避风。
陆域:①地势低平;
②交通便利;
③经济腹地广阔;
④城市依托。
不利条件:略
27、分析航空港(飞机场)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开阔;
②地势较周围地区高,多晴天,空气的能见度好;
③地质结构稳定;
④跑道沿盛行风修建;
第 16 页 共 24 页
社会经济条件:①远离城市,避免对城市居民造成影响;
②有交通干线与城市相连。
28、说明修建铁路线的意义
①有利于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②有利于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巩固国防;
④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⑤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老区经济发展。
29、分析商业区(商业中心)的区位
①市场最优原则:大量的消费人口。位于市中心或市内街角路口处。
②交通最优原则:便利的交通条件。位于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0、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②地域组合。
第 17 页 共 24 页
③集群状况。
④交通的通达性。
⑤客源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
⑥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影响地区接待能力。
⑦环境承载量。
31、发展旅游业的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①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奖金;
②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③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促进文化繁荣:①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②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③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促进社会进步:①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第 18 页 共 24 页
③促进社会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④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3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对策
成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②地形坡度大;
③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少;
⑤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耕种制度;
②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
③开矿、工程建设。
危害:①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②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第 19 页 共 24 页
③增大河流的含沙量,使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湖泊泥沙淤积,对洪峰的调蓄能力减弱。
对策:①固沟(沟谷打坝淤地、修建小水库、营造防护林)、
护坡(缓坡封坡育林育草、修筑水平梯田)、
保塬(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33、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对策
成因:
自然原因:①温带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②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水分的蒸发;
③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开矿、工程建设。
对策:①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第 20 页 共 24 页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
34、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对策
成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对策: 调节水盐运动。如井灌井排、淡水淋盐等。
35、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对策
成因:①燃烧矿物燃烧,排放CO2;
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
②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发生。
③改变原有生态系统。
④威胁人体健康。
第 21 页 共 24 页
对策:①大量植树造林。
②开发新能源,改变能源结构。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节能减排。
⑤公众参与等。
37、华北春旱的成因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②夏季风未到,降水少;
③春季农业需水量大。
38、华北缺水的原因、对策
原因:①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
②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③水污染严重;
④浪费严重。
第 22 页 共 24 页
对策:①跨流域调水;
②节约用水;
③保护水源,治理水污染;
④发展节水经济。
39、城市内涝的成因、对策
成因:①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②城市水泥路面渗水性差;
③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
对策:①加强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能力;
②适当增加城市湖泊面积;
③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④城市地面尽可能使用透水材料。
40、西南干旱的原因、措施
原因:①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春季降水少;
第 23 页 共 24 页
②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③夏季风的不规律运动;
④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短缺;
⑤水利设施较少;
⑥人口剧增,工农业用水量大。
措施: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②修建水库,调节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③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土蓄水;
④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⑤保护水源,治理水污染;
⑥人工降雨。
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