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思路

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思路

来源:华佗小知识


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思路

1、描述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绝对位置):①位于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

②位于高纬、中纬还是低纬

③位于热带、亚热带还是温带

海陆位置(相对位置):①(东、西、南、北)临什么海、什么洋

②位于哪个陆地的哪一岸

③与哪些国家相邻

2、描述地形特征(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为主。

②地形的分布

③总的地势高低情况(哪高哪低)。

3、分析地形成因

①内力作用:哪几个板块碰撞挤压(或张裂,或断裂下陷)。

第 1 页 共 24 页

②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等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4、比较气温差异及原因

差异:①两地年平均温的大小比较;

②两地最高温、最低温的大小比较;

③两地年较差的大小比较。

原因:①纬度高低。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③同纬度(或纬度相差不大)的沿海地区。有暖流流经的,气温高;有寒流流经的,气温低。

④同一座山,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⑤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5、比较降水差异及原因

差异:①两地年降水量的大小比较;

②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

③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小。

第 2 页 共 24 页

原因:①两地气候类型及成因、特点。

②两地的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

降水少。

③同纬度(或纬度相差不大)的沿海地区。有暖流流经的,降水多;有寒流流经

的,降水少。

④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径流量的大小。(降水量的大小、补给类型)

②径流量是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出现的汛期。(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补给类型)

③有无结冰期。如有结冰期,是否有凌汛。(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

④含沙量的大小。(河流沿途经过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

7、分析河流特征

①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②河流的流向。

第 3 页 共 24 页

③流域面积的大小。

④流程的长短(河流的长短)。

⑤河流落差的大小,流速的快慢。(可分上、中、下游)

⑥支流的多少。(可分上、中、下游)

⑦径流量的变化。

8、评价河流是否具有航运价值的条件

①径流量的大小;

②地形是否平坦,水流是否平稳;

③河流流程的长短,通航量程的长短;

④河流有无结冰期,通航时间的长短;

⑤河流沿岸的城市、人口、经济状况,航运需求量大小。

9、分析修建水库的影响

有利影响: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旅游、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

不利影响:①淹没农田和村庄。

第 4 页 共 24 页

②移民问题。

③破坏生态环境。

10、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径流量大

②河流的落差大

1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多;高原、山区,人口少。

②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气候温热、干旱、寒冷的地区,人口少。

③水源。干旱地区,水源是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

④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

②交通。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少。

第 5 页 共 24 页

③开发历史。开发早(或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多。

12、发展中国的家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①人口出生率高;

②自然增长快;

③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

影响:①加大社会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压力;

②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③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措施:计划生育

13、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①人口增长缓慢;

②人口老龄化。

影响:①劳动力短缺;

②社会赡养费用上升;

第 6 页 共 24 页

③财政压力增大;

④兵源不足;

⑤青状年负担过重。

措施:①鼓励生育。

②推迟退休。

③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14、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农业区位)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①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水热组合好(或雨热同期)。)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土壤。土壤肥沃。

④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第 7 页 共 24 页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

②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充足。

④技术水平高。

⑤国家支持。

不利条件:

自然条件:①气候。光照不足,热量不足,降水少。(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②地形。地形崎岖(或地势起伏大)。

③土壤。土壤肥力不足。

④水源。灌溉水源不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不便。

②劳动力不足。

③科技水平低。

15、发展水稻种植业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第 8 页 共 24 页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土壤。土壤肥沃。

④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劳动力充足。

②种植历史悠久。

③经验丰富。

④当地人喜食稻米。

16、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土壤。土壤肥沃。

④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第 9 页 共 24 页

③地广人稀。

④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⑤科技水平高。

17、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草场。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③地广人稀。

18、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足。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土壤。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第 10 页 共 24 页

③地广人稀。

④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⑤科技水平高。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的条件:灌溉水源不足。

原因: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或东水西调)

②抽取地下水。

19、分析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区位)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①原料丰富。

②有丰富的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③水源充沛。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第 11 页 共 24 页

③劳动力充足(劳动力素质好)。

④技术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支持。

⑥工业基础好。

⑦地价低等。

不利条件:略

20、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原料丰富。

②有丰富的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③水源充沛。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充足。

④国家支持。

第 12 页 共 24 页

21、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气候宜人。(可写出气候类型及特点)

②环境优美。

社会经济条件:①科技水平高。

②交通便利。

③国家支持。

2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以大气污染为主的工业(如水泥厂、酿造厂、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主要考虑风向:

①盛行风的下风向;

②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以水污染为主的工业(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鞋厂、炼油厂)主要考虑河流:位于河流下游。

23、分析城市区位

第 13 页 共 24 页

自然条件:①河流。供水;运输(河口处:如上海、广州;河流交汇处:如武汉、重庆;水运的起点或终点:如赣州;过河点:如伦敦);军事防卫(如法国巴黎、瑞士伯尔尼);旅游。

②地形。平原地区(热带地区主要位于高原,原因是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山区的河谷和开阔低地。

③气候。中低纬的沿海地区。

④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如古代的邯郸、扬州。现在的郑州、株洲、石家庄等。

②政治。如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堡、内比都、首尔、中徽的合肥市等。

③旅游。如黄山市、大理市、丽江市等。

④宗教。如耶路撒冷、梵蒂冈、拉萨、麦加、麦地那等。

⑤军事。

⑥科技。

24、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污染严重)。

②交通拥挤。

第 14 页 共 24 页

③住房紧张,居住条件差。

④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措施:发展经济、、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

25、分析修建铁路线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原地区工程建设量小,难度小,投资少。

②河流。尽量避免跨越河流。

③气候。

社会经济条件: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③巩固国防;

④加强民族团结;

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老区经济发展;

⑥先进的科技。

26、分析港口区位条件

第 15 页 共 24 页

有利条件:

水域:①水深;

②水面开阔;

③避风。

陆域:①地势低平;

②交通便利;

③经济腹地广阔;

④城市依托。

不利条件:略

27、分析航空港(飞机场)的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开阔;

②地势较周围地区高,多晴天,空气的能见度好;

③地质结构稳定;

④跑道沿盛行风修建;

第 16 页 共 24 页

社会经济条件:①远离城市,避免对城市居民造成影响;

②有交通干线与城市相连。

28、说明修建铁路线的意义

①有利于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②有利于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巩固国防;

④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⑤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老区经济发展。

29、分析商业区(商业中心)的区位

①市场最优原则:大量的消费人口。位于市中心或市内街角路口处。

②交通最优原则:便利的交通条件。位于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0、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②地域组合。

第 17 页 共 24 页

③集群状况。

④交通的通达性。

⑤客源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

⑥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影响地区接待能力。

⑦环境承载量。

31、发展旅游业的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①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奖金;

②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③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促进文化繁荣:①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②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③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促进社会进步:①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第 18 页 共 24 页

③促进社会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④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3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对策

成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②地形坡度大;

③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少;

⑤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耕种制度;

②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

③开矿、工程建设。

危害:①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②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第 19 页 共 24 页

③增大河流的含沙量,使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湖泊泥沙淤积,对洪峰的调蓄能力减弱。

对策:①固沟(沟谷打坝淤地、修建小水库、营造防护林)、

护坡(缓坡封坡育林育草、修筑水平梯田)、

保塬(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33、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对策

成因:

自然原因:①温带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②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水分的蒸发;

③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开矿、工程建设。

对策:①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第 20 页 共 24 页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

34、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对策

成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对策: 调节水盐运动。如井灌井排、淡水淋盐等。

35、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对策

成因:①燃烧矿物燃烧,排放CO2;

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

②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发生。

③改变原有生态系统。

④威胁人体健康。

第 21 页 共 24 页

对策:①大量植树造林。

②开发新能源,改变能源结构。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节能减排。

⑤公众参与等。

37、华北春旱的成因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②夏季风未到,降水少;

③春季农业需水量大。

38、华北缺水的原因、对策

原因:①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

②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③水污染严重;

④浪费严重。

第 22 页 共 24 页

对策:①跨流域调水;

②节约用水;

③保护水源,治理水污染;

④发展节水经济。

39、城市内涝的成因、对策

成因:①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②城市水泥路面渗水性差;

③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

对策:①加强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能力;

②适当增加城市湖泊面积;

③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④城市地面尽可能使用透水材料。

40、西南干旱的原因、措施

原因:①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春季降水少;

第 23 页 共 24 页

②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③夏季风的不规律运动;

④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短缺;

⑤水利设施较少;

⑥人口剧增,工农业用水量大。

措施: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②修建水库,调节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③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土蓄水;

④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⑤保护水源,治理水污染;

⑥人工降雨。

第 24 页 共 2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