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用类文本《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阅读练习及答案(安徽安庆2022年4月高三)

实用类文本《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阅读练习及答案(安徽安庆2022年4月高三)

来源:华佗小知识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2年4月高三联考试题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历史上中国人长期受到粮食问题困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近年来,中国不仅成功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更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伟大发展成就本身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在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中国今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作物生产、畜牧业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中国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7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同时,中国还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协调,从全球层面提升粮农治理能力,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

(摘编自韩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

材料二

众所周知,粮食供应链是由粮食种植、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的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关键时刻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粮食的稳定供应。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建设韧性强劲的粮食供应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还有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抗逆性和协同性持续增强,使得我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冲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目前来看,我国粮食供应链虽然在应对重大风险方面显示由了较强韧性,但也存在农业基础设范建设滞后、种业不强、产业链条短等问题,进口来源过于集中、缺乏大宗农产品定价权等短板和不足有待解决。对此,必须立足国内,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加快推进现代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建设,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供应链风险治理能力,积极推动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供应链各环节有机融合、有效链接、有效运转,确保粮食稳定供给、市场平稳运行。

(摘编自刘慧《确保粮食供应“不掉链子”》)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

的供应链环节损失的粮食约占到总产量的14%。202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食品浪费总量达到9.31亿吨,其中家庭消费占61%,零售环节占13%,加工等其他食品服务环节占26%。

粮食损失和消费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发展中国家损失严重,发达国家浪费严重,非洲和南亚等经济落后地区粮食损失浪费主要发生在收获和储备环节,如撒哈拉以南的部分非洲地区农户储备环节的损失最高达到30%。美国、西欧等经济发达地区粮食损失和消费主要发生在消费环节,即餐桌上的浪费、如美国每年大约21%的食物在家庭日常消费中被浪费,每个美国人浪费的食物约124千克。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粮食损失浪费水平较低。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中国每年在收割、运输、储备、加工过程中粮食损失浪费超过6%。如按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计算,当年损失浪费的粮食总量高达803亿斤,接近于粮食主产省安徽省全年粮食总产量。

(摘编自刘慧《节粮减损促进世界粮食安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摆脱了粮食问题的困扰,成功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B.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7年保持丰收,果菜茶肉蛋鱼产量居全球之首,人均粮食占有其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已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C.中国不仅自己实现粮食增收增产,还积极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在多个领域向多个国家推广技术,促进增产,惠及农户。

D.由粮食种植、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组成的粮食供应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粮食产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我国正努力建设一条稳定安全,抗逆协同的粮食供应链,它为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B.今后,我国仍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强种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粮食进口来源,积极争夺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权,等等。

C.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损失的粮食约占到总产量的14%,即9.31亿吨,其中家庭浪费的粮食最多。

D.粮食损失和浪费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粮食损失和浪费多发生在消费环节、而经济落后地区多在收获和储备环节。

6.怎样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

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解答】(1)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摆脱了粮食问题的困扰……”错误,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近年来,中国不仅成功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更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可见,“成功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是“近年来”而非“新中国成立后”。

B.“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不正确,材料一说的是“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D.“影响粮食产量”不正确,材料二说的是“影响粮食的稳定供应”。

故选:C。

(2)C.“2019年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损失的粮食约占到总产量的14%,即9.31亿吨”错误,“9.31亿吨”是2019年全球食品浪费总量,而约占总产量14%的是“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损失的粮食”;两者不是一回事。

(3)根据材料一“中国不仅成功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更实现……历史性转变。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中国把中国

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伟大发展成就本身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在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可见,为提高粮食安全,必须大力提高粮食产能,努力实现粮食增收增产。

根据“中国在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中国还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协调,从全球层面提升粮农治理能力,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可知,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与协调,推动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

根据材料二“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建设韧性强劲的粮食供应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也存在……短板和不足有待解决。对此,必须……提升粮食供应链风险治理能力,积极推动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供应链各环节有机融合、有效链接、有效运转,确保粮食稳定供给、市场平稳运行”可见,要建设韧性强劲的粮食供应链,确保粮食稳定供给、市场平稳运行。

根据材料三“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损失的粮食约占到总产量的14%”“发展中国家损失严重,发达国家浪费严重”可见,浪费问题触目惊心,各个国家及其民众都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节粮减损。

答案:

(1)C

(2)C

(3)①大力提高粮食产能,努力实现粮食增收增产。②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与协调,推动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③建设韧性强劲的粮食供应链,确保粮食稳定供给、市场平稳运行。④各个国家及其民众都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节粮减损。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