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和各国人文主义作家作品的研究,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一.对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
关于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著作主要有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翰、吴达元、赵萝蕤主编的《欧洲文学史(上)》,李尚信主编的《欧美文学史》,张椿年主编的《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等若干本,国别著作主要集中于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这些著作要论述了人文主义文学的背景、起源、分期、艺术特点、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情况等内容。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字“人文主义”,从1955年至今有数万篇文献。根据其中的部分资料,学者们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来源探讨、精神内涵分析、发展和影响分析三个方面。
(一)关于人文主义文学的来源与兴起
主要文献有尚宇的《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薛浩的《人文主义文学的兴起》等若干篇。学者普遍认同古希腊古罗马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土壤和母胎,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兴起培养了第一批人文主义作家,随即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光辉照射了整个欧洲。除此之外,学者们也对人文主义文学诞生的其他因素进行了考究。邓阿宁在《欧洲中世纪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历史联结》提出“从人文主又文学创作的思想到形式都可以探测到中世纪文学源流以及对它的扬弃”。值得一提的是蒋承勇先生发表在《文艺理论》上的《“人”的母题与西方现代价值观——人文主义新论》,作者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两希”文学作了精辟的比较,指出古希腊—罗马文学中蕴含的“世俗人本”
意识与文化与希伯来—文学中蕴含的“宗教人本”文化之间存在着对立与互补的关系。这一观念也贯穿于该学者最人文主义文学的其他研究之中。此外,近年来学界普遍认识到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相互影响,在阿力木江·艾山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新补充》中,作者认为在古希腊人本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公元9世纪到15世纪中东、中亚出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在中亚、中东人文主义文学的推动下,公元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才出现了欧洲的人文主义文学。
综上分析,人文主义文学的源头大体可从东、西方两方面研究,西方源头中又可细化为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教文化。
(二)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的研究
总体来说,人文主义文学在内容上主要表达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集权。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有内容上反封建反教会;有着自由的艺术结构、灵活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创作方法;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④人文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健康乐观,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⑤人文主义文学具有生动有力的民族语言形式。
此外,还有学者对人文主义文学的某一具体层面进行分析。肖四新的《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认为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实质不仅在于对人性的张扬,还包括对人性的忧叹与反思。《封建下的离经叛道——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狂欢》中作者从金的狂欢化理论出发,以《巨人传》、《十日谈》、《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代表,剖析了人文主义文学从精神和肉体方面对封建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否定。周春生的《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对人文主义文学中蕴含的诗性智慧给予高度评价。另外还有钱奇佳的《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特
征》集中探讨了人文主义文学中的爱国思想及其特征和表现。
(三)对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研究和影响分析
一方面,学者普遍认为人文主义文学对今后产生的各文学流派和各国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在古代、近代、现代和后现代等不同的文学阶段展现了不同文学风貌。
另一方面,学者对人文主义文学对西方文化及西方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人文主义文学既有其发乎人性、合乎人性的正面价值,又有其违背道德、危害人性的消极影响。蒋承勇在《“人”的母题与西方现代价值观》中特别指出,承袭人文主义文学影响,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虽然推动着西方社会的发展,但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过分张扬将会带来诸多社会弊端。
二、对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
著作方面对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各种文学史中。如《欧洲文艺复兴史》、《意大利文学史》《意大利人文主义》等。关于意大利人文主义的整体研究的文章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社会意识变化探微》。文献主要从人神观、物质婚姻生活和精神生活三个方面探讨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社会的具体表现。此外还有《论文艺复兴文学兴起的文化渊源》,这篇文章指出文艺复兴文学的兴起时多元文化间相互碰撞和融合的结果。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世俗文化和东方文化是孕育这一新型文学的主要精神资源。
(一)对但丁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对但丁思想的探讨:有以下论文《但丁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背景研究》、《论但丁思想矛盾的关联性》等十几篇论文,其中以张春杰的博士论文《但丁思想研究》最具概括性,对但丁思想的渊源以及他的神学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学思想,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而全面的分析
2.对但丁作品的分析,其中分析但丁《神曲》的作品数量最多,文章多探讨《神曲》的思想,如《但丁作品中的教神学因素》,《〈神曲〉: 神与人的斗争———浅析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两面性》等论文透过作品来观照但丁的神学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他思想的二重性;有些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如《〈神曲〉的结构模式解读》、《论但丁神曲中诗话语言的张力》、《浅论〈神曲〉三境界》等
此外也有文章研究了但丁的诗歌《纯洁、神圣的爱———但丁的爱情与贝亚特丽齐组诗》等
3.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但丁研究:有十几篇作品是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论述但丁的思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接受者的影响,如《东洋意大利之梦——申采浩的〈梦天〉与但丁的〈神曲〉作品结构之比较》、《早于西欧的人文主义萌芽——萨迪和但丁人文思想的比较》等论文。
(二)对彼特拉克的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
1.对彼特拉克作品的研究:有十篇左右的论文《彼特拉克〈歌集〉浅析》、《彼特拉克与〈阿非利加》《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等。对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作品所显现的作者的思想都进行了论述,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
2.探讨彼特拉克被称之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原因以及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篇论文《彼得拉克为什么被称之为人主义之父》、《论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思想》《论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精神》。以上论文认为彼特拉克之所以被称之为人文主义之父,与其自身思想的多元色彩、知识的丰富、创新者形象的塑造以及朋友们和后代学者们对他声明的传播有着很大的联系。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追求个性幸福的爱情观。
(三)对薄伽丘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他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对薄伽丘作品的文学性的探讨:《十日谈》中叙事技巧分析、《十日谈》的框架阐析、框架小说与框架阐析、论十日谈中的话语操控手段、论十日谈的艺术表现等论文,这些论文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了《十日谈》的艺术特色。
2.对薄伽丘作品的文学思想的探讨: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多,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方面从作品中看其人文主义思想,有以下几篇论文:《从<十日谈>看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从薄伽丘的<十日谈>看人文主义思想》、《挟火挟电引领时代风云——<十日谈>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经典之作:<十日谈>》、《由<十日谈>看意大利文艺复兴》、《喷薄与冷却——从<十日谈>探析薄伽丘人文主义诉求》、《薄伽丘和<十日谈>的另一种解读——纪念薄伽丘诞辰七百周年》等,以上论文都论述了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歌颂人性的、倡导对现实的追求和歌颂现世的幸福、提高人的价值否定神性、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对教权和封建君主权力的揭露和批判、真挚爱情和婚姻的向往等方面。
另一方面从其他角度分析《十日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篇论文:《从<十日谈>看薄伽丘的女性观》、《浅析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女性意识》、《<十日谈>爱情观的根本特征》等论文,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不同程度的说明薄伽丘的女性观和爱情观,同时指出薄伽丘由于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他的女性观是复杂而矛盾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此外还有《简论薄伽丘作品中对人性的反思》论述了薄伽丘的人学观、《〈十日谈〉中的喜剧精神和悲剧精神》指出十日谈的喜剧故事具有狂欢化的性质,悲剧故事突出了悲剧冲突。
3.从比较文学的视野中分析《十日谈》,有以下几篇论文:《机智的故事:薄伽丘与李渔小说之比较》、《<三言>与<十日谈>中爱情婚姻故事的比较》、《浅论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艺术》、《从平行研究的角度看<十日谈>和<拍案惊奇>中爱情主题之比较》等,这类论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探讨十日谈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三、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研究
英国人文主义在14世纪产生,17世纪初达到鼎盛,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繁荣。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为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开辟了道路,托马斯·莫尔的小说《乌托邦》开拓了乌托邦文学传统。魏特、锡德尼、斯宾塞、乔治·查普曼、托马斯·坎皮恩、马洛、莎士比亚等都写了大量的诗篇来歌颂爱情,体现了纵欲、浪漫的特点。戏剧上先后出现了大学才子派、莎士比亚等将英国戏剧推向顶峰。培根的散文展现了了作家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由于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成就非凡,下面将重点介绍关于几个作家的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乔叟的研究
乔叟不仅是“英国诗歌之父”,还为英国近代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肖明翰在《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中指出:乔叟“将英诗的基本形式从古英语诗歌的头韵体改造为音步体,实验并创造了各种音步体诗节和韵律,确立了英语诗歌的发展方向”。他的小说巨作《坎特伯雷故事》以其精湛的诗艺、多样的体裁和丰富的内容,全方位展现了14世纪的英国社会,其丰富性至今鲜有作品能与之相比,600多年来对英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学者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研究重点,可从以下三方面总结:
1.在女性观上,乔叟首先受到所继承的文学传统、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影响,对女性带有歧视;另一方面,正是作家对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境遇的关注使他塑造出巴斯妇人这样表现出新特征的形象。这一方面可参见张炼的博士论文《从巴斯妇看乔叟的妇女观》。
2.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作者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香客的观点兼收并蓄,造成了《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多元与复调。
3.狂欢化的朝圣旅途象征着人类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进一步加强了结构上的开放与意义上的多元。
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表现了作家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但受时代的影响,乔叟处于由神学、宗教思想向人文主义过渡的时期,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点在学者们的研究中论述较少。无论如何,乔叟还是架起了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一座桥梁。
(二)关于大学才子派的研究
关于大学才子派的研究较少,他们的贡献主要是为莎士比亚的辉煌戏剧成就奠定基础,并对古典文化传统进行继承和超越。如在基德的《西班牙悲剧》中,除了具备传统的鬼魂、复仇等悲剧因素外,还引入纯粹“恶”的人物形象洛伦佐,情节上突出引人入胜的曲折性,这样的突破形成了区别于古典悲剧的世俗化倾向,为英国悲剧注入活力,但也失去了悲剧原有的崇高感和深刻力量。马洛是大学才子派中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他完善了无韵体,创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中的巨人形象,作品《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充满人文主义精神,但仍可看出道德剧的印痕。
鲜有关于其他成员的研究,有待今后的文学研究者们进一步补充。
(三)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
一代文豪莎士比亚的文化地位和文学贡献不言而喻,莎研已成为一门学科,研究内容触及各个方面,关于作家、作品分析以及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莎研文献至少有2000篇。综述主要集中于作品研究,主要从诗歌、戏剧、翻译三方面展开。
1.诗歌
莎士比亚诗歌上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的《十四行诗》。诗歌在风格上清新优雅,内容上以歌颂友情、爱情、时光、美为主,语言富于想象、感情充沛。对十四行诗的研究自18世纪已经开始,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文人墨客的评论,各个阶段、各种流派的批评标准随着时代变迁而变迁,近年来利用拓扑学对莎翁诗作的分析进入人们视野,打开了新局面,可看出莎翁十四行诗的文学价值。
2.戏剧
对莎翁戏剧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美国有《莎士比亚季刊》,国内的《外国文学研究》、《四川戏剧》、《戏剧文学》、《外国文学评论》等多家期刊、学报都有莎士比亚情节。关于莎士比亚研究的重要文献不再一一列举,李伟民、肖四新、罗益民、吴辉、张晓玲、陈达等都是研究莎士比亚的高产学者。近年来,关于莎士比亚研究的研究也日渐繁荣。
下面,结合莎研方法,根据参考文献,拟从审美鉴赏、文学批评、翻译研究三方面对莎研成果进行分述。
审美鉴赏主要包括作家生平、作品介绍、情节结构、人物性格、艺术风格、语言艺术分析等基础层面的鉴赏,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关于莎士比亚作品的文学批评,根据近年文献主要有精神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等。精神分析方法在莎评中应用的典范便是弗洛伊德师徒二人对《哈姆莱特》的解读,用俄狄浦斯情节解释哈姆莱特的性格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可参考姜楠的《哈姆莱特悲剧的精神分析学解读》、陈达的《俄狄浦斯情节的再现——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分析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新历史主义批评滥觞与20世纪80年代,是对以往用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莎士比亚作品的反驳,莎评多对《李尔王》、《暴风雨》进行关照,更加关注作品的意识形态,以崭新的视角切中悲剧的实质,并对剧本中体现的权力话语进行分析,可见马广利的《新历史主义关照下的<李尔王>》。女性主义批评在莎评中表现出一种温和的态度,认为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形象是追求自由、反对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但有的形象体现了他悲观、保守的女性观。可见戴昭的《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张琦的《不能完成的——论莎士比亚女性主义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人物形象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无论是诗歌还是喜剧都能找到对应原型,这方面的文献可见肖四新的《<圣经>原型——莎士比亚创作的基石》、张薇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女性的古希腊原型》
除了以上分析,还有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对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讨论等等,总之对莎剧的批评分析令人眼花缭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此外,莎翁也为比较文学提供了丰富资源,不仅限于与西欧同时期作家、作品的比较,国内学者在比较莎作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这类比较也集中于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上。
3.对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的研究
莎士比亚作品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被介绍到中国,我国虽然有很多莎翁译本,而真正意义上的《莎士比亚全集》就有6套,相对来说梁实秋和朱生豪的译本是较流行的版本。在风格上梁实秋采用直译法,朱生豪采用意译法。
四、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研究
根据知网文献,除拉伯雷外,对七星诗社等法国人文主义学者的研究鲜有提及,稍多讨论的是关于蒙田的作品,主要针对蒙田的教育、怀疑论等思想讨论,对其作品的文学性研究不强。综述将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重点放在拉伯雷的《巨人传》的研究上。
知网文献上对《巨人传》的艺术探讨较少,主要集中在拉伯雷的人文主义思想上。
拉伯雷的人文主义宗教思想体现在他对中世纪封建神权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讽刺与批判,为人们撩开了封建社会和封建教会的、虚伪面纱。然而,他并不反对宗教,只是要纯洁天主教。
他的教育思想是典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要求注重实践、全面发展。拉伯雷亲身体会过经院教育的腐朽,因此在作品中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主张,设想了知识分子的理想
国。她的教育思想呼唤完美人性、出类拔萃的文化巨人和新型社会的诞生。
拉伯雷反对侵略战争,肯定正义战争的社会作用。她的战争思想也表现出他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肯定。
《巨人传》中幽默诙谐、生动夸张的情节描写使这部巨作与民间笑文化和狂欢理论结下不解之缘。这种文化内涵反映的拉伯雷的平民思想肯定了民间文化一直是文化潜意识层面,蕴含着巨大能量,是各种文化新生力量的载体。
关于以上分析可参考何明亮的《论拉伯雷<巨人传>中的宗教思想》、韩腊梅的《拉伯雷<巨人传>及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探析》、郭冬梅的《拉伯雷<巨人传>人文主义战争思想分析》、刘春荣的《重看拉伯雷与民间》等文献。
五、关于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
著作方面散见于各种文学史中。对于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文主义的衰落与巴洛克风格的兴起》,这篇文章认为17世纪是西班牙文学的辉煌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衰落与巴洛克风格的兴起,是这一时期西班牙文学的主要历史特征,并对欧洲!拉美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流浪汉小说史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重要题材,作品颇丰,但其创作和研究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落差。《小癞子》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内视点”的叙事手法、充满幽默和讽刺的语言成为流浪汉小说的奠基之作。对戏剧《阳泉村》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艺术形式上。
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长篇小说,它的问世敲响了骑士小说的丧钟,迎来了西班牙人文主义文
学的辉煌时刻。知网文献对它的解读主要在人物形象、思想意蕴、后现代解读三方面。小说描绘了包括桑丘等七百多个不多社会阶层的人物,学者们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从他的悲剧性、人文主义身份的模糊性和多重性等方面展开。小说所表达的思想意蕴主要就是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从小说的宗教色彩和世俗因素表现出来。蒋承勇在《<堂吉诃德>的多重讽刺视角与人文意蕴层》中表示:“堂吉诃德是一个以宗教人本意识为本质特征的‘人’,而桑丘则是一个以世俗人本意识为本质特征的‘人’,他们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塞万提斯式的‘人文主义’”。在罗文敏的硕士论文《论<堂吉诃德>之后现代性》中,对它的后现代解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从文本阅读角度看,《堂吉诃德》具有“元”性(元叙事、元阅读、元批评);从文本写作角度看,《堂吉诃德》采用“戏拟”手法,使后现代性之解构重构性得到彰显。
六、关于德国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
关于德国人文主义的整体研究的文章有《论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人文主义的演进轨迹》。这篇文章将德国的人文主义分为早期人文主义、盛期人文主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三个阶段,并由此概括出一条人文主义的基本发展线索:“人文主义先驱们穷尽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吸收新的古典知识以及面临由古典的世界观所带来的一些通常的问题; 第二代标志着最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所取得的最高的成就; 第三代更为年轻的人文主义者通过一套行动纲领来试图改变他们的前辈仅仅批判过的社会。此外,国内对德国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除了整体研究外,还有对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莫的研究,但论文比较少,主要有《埃拉斯莫斯〈愚蠢颂〉的美学思想》《杰 出 的 教 育 思 想 家 ——— 伊 拉 斯 莫》《略论伊拉斯莫与路德》《十六世纪人文主义运动的领袖伊拉斯莫》,这些论文主要论述了伊拉斯莫领导的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探索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的关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所起的作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很少,几乎可以说是零。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思潮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作为,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人文主义文学的国内外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国内学者还在比较文学领域取得了人文主义文学研究的可惜成绩。但是在各个国家和作家作品研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对著名作家作品的研究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而对其他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却寥寥。此外,由于我国的学者受到语言能力,对西方人文主义的研究多停留在译本的研究,而一些人文主义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也并不充分,还不能站在世界前沿位置,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向。这不仅影响我国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研究,学者们在比较文学领域施展才华的空间也收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