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测查总结
一、 测查成绩统计结果
二一班52人 总识字量110875 人均识字量2132
二二班48人 总识字量918 人均识字量1914
二三班49人 总识字量104583 人均识字量2134
二四班48人 总识字量105765 人均识字量2203
总计:197人 总识字量413087 人均识字量2097
二、 结果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的学生的识字量是可喜的。学生能认识这么多字,这与我们老师的不断努力、摸索研究是分不开的。由于低年级年龄小,容易忘等特点,我们的课题实验老师想了很多办法。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明确目标,“会认、会写”各有侧重。
一般来讲,在阅读中识字,包括如下环节:认识读音——了解字义——记忆书写字形——拓展运用。 “认和写”这两类教学对象,需要明确各自的目标,分清层次来做具体处理。
认读读音环节的教学要把“会认”字当作重点。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问同学等方式,解决要“认”的“生”字的读音。至于要写的字,一般不做认读教学处理。了解字义环节就把“会认”、“会写”的汉字中字义或者词义影响了阅读理解的当作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来理解“字”或者“字所在词语”的意思。记忆书写和拓展运用环节,要重点处理的是“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他们分析、记忆要求会写的字,练习书写并进行拓展性运用练习。
(二)、识字教学坚持“音——义——形”分步走,并把字义教学抓扎实。
在阅读中识字,我们试着训练学生分“音——义——形”三步走,就是在阅读课文之前,先解决生字读音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前,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也属于读懂课文的范畴,有的词语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前来理解,借助理解来读懂内容,有的生字词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要作为关键的字词来理解);全文理解完毕,在安排记忆字形、书写生字的指导。
这里强调要把“字义”教学抓扎实并且放在“字形记忆指导”前面,是因为学生在学课文时把字放在了一定的背景当中理解了以后,再进行字形记忆相对容易,掌握得也相对牢固。通过试验:“结合理解课文充分感受了字义、词义的基础上进行字形分析记忆的练习”。要比“阅读理解之前安排记忆字形的练习”的记忆效果高。
(三)、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指导。
教学中,我把“识字任务”放给学生自己来完成。课前预习解决读音的问题,尝试着结合上下文、查字典、问同学和家长来弄懂生字在课文词语中、句子中的意思提出一些问题,自己对字形进行分析,结合词语和词语的意思来记忆等。
教师的指导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来进行。“认读指导的重点”是学生多数读起来比较困难的、离学生已有生活实际教远的字,在认读上要作为重点;“理解字义或词义”的重点,一般是学生自己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在课文的表情达意中起重要作用的。“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的重点是那些笔画比较多的、容易出现笔画错误的或者日常阅读书写出现相对较少的。其他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
通过尝试,发现教师应该抓重点指导,也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指导他们自己来学习认读、理解和记忆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识字的能力。
(四)、开展趣味性的识字活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要达到会认会写,就要安排大量的读和写的实践;要记忆字形,离不开对生字的书写练习。在“认”和“写”的练习方式的趣味性上面下功夫,学习效率会比较高。比如:针对要学习、巩固的生字安排的“每篇课文的生字教学值日小组”、 “为指定范围的生字书写竞赛作准备”、“我找出来的容易写错的字” 等巩固性和拓展性练习,通过趣味性的识字活动,调动学生自己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虽然课题已经接近尾声,但我相信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会因此而止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学生识更多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