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勤俭持家,大方有道

勤俭持家,大方有道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勤俭持家,大方有道

作者:彧竺

来源:《醒狮国学》2013年第12期

道,在宇宙之轮转;天,法道而因自然。俭,且勤方得裕;广,善为而不衰,亦在道中。 若说“道”之道,莫高于《老子》。其中的“三宝”,小到修身,大到人伦,无不适用。为人慈故能勇,可以安人心,能为而中庸是君子,难得的是俭故而广。若一人能俭而抱朴、栖心玄默,亦能以俭生广,广可兼爱,不失为君子。

宋代大哲学家程颐说:“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物极必反”,因此,俭原是美德,然而俭至极处会生出变化,升华可以广而博爱,蜕变则成吝啬之人。 俭而广,是真俭

在商圣范蠡总结的《陶朱公经商十八法》中提到:“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其实这个道理不仅仅是范蠡的商道,更是中古代帝王的“以天下计”。

近年来,一个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讲述:赵匡胤自陈桥兵变率军回城即位,成为了一个崭新的王朝的开国之君,他并没有因为君临天下而奢侈浪费。他的寝宫中毫不奢用、衣着也不浪费,就连他日日来往于宫禁时乘坐的肩舆已经旧了都没有精修的打算。直到皇后都觉得皇帝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水准要求的太苛刻了,劝说道:“官家既然已身为一国之君,何以衣物用度如此俭简,肩舆已旧,何不精其工而金饰?”赵匡胤听了皇后的话没有马上回答,只是说:“若愿以天下富养一己之身,金瓴宇殿非不可得,岂惜金舆之粉耶?我为天下守财,不敢妄用。”这样的回答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赵匡胤的气度与自我定位。宋太祖称帝期间,国家面临着稳定与统一两大问题。他为天下守财却不是个守财奴,他不按皇帝仪制衣食用度却让在一统江山的战场上拼搏的将士们吃饱穿暖了;他不按皇帝的仪制添置车马坐驾却让扩土开疆的将士们驾着的战马膘肥体壮。他的做法就是老话常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俭而吝,伪俭也

古谚语里面常常含有朴素的哲学观,知俭而广明明不加矫饰地等在那里,却偏偏有人为了蝇头小利而喋喋不休,俭而有财,然后又所得就变得吝啬自私。

提到吝啬,大家都能想起外国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守财奴,其实在我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一位可以与前面那四位“媲美”的人物却鲜有人知,他就是徐复祚小说《一文钱》的主人公——卢至。小说中的卢至非常富有,某次他在外行走途中发生了“一文钱事件”,他竟为此牵肠挂肚、不依不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文钱”在中国古代的文学意象上几乎可以看做“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我们发现这个“一文钱引发的事件”的主人公竟然是个“土豪”时,不该仅仅发笑,更应该深思。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讲极度吝啬或者守财者往往是生活或者感情方面自认为没有安全感的人,吝啬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从潜意识里产生的一系列动作。除却个别在心理方面的确有障碍的人,更多的吝啬鬼是为了守财而守财。放肆张扬的自私心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占了太大的比重就会使他在欲望和人性的漩涡中沉沦。

“行俭之道,却吝而不广”不仅伤害感情也是一种浪费,在作家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就是一个“俭朴的浪费狂”。泼留希金一辈子都在省吃俭用的积攒财富,然而他都攒到了什么呢?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来描写他“俭朴的浪费”:“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像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凿下来……” 道之所以为道,因其可以彰显规律,规劝世人,可以被用来领悟、遵循。

生计之道,俭,不因广而穷陋,常因吝啬而困顿。“广”与“吝”因舍得而有别,奢与广的分别在于筹谋。财来财散,不过是老聃一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治大国若烹小鲜,只有各行其道,“无为”之“为”,广却有节制才是长久之道。 编辑/彧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