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护生带教中各管理制度的应用体会
作者:郑鹃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 要】目的:探讨适合临床护生带教的各项管理制度。方法:对轮转到本科室的护生进行制度化管理,将护生入科时和出科时的各项技能分别进行比较,再将2007年度实行制度化管理后的护生与2006年实行传统带教方式的护生进行比较。结果:所实行的管理制度使护生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等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各管理制度有效的约束了带教老师和护生的行为,提高了带教水平。 【关键词】护生带教;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10-01 临床实习是实习护士(简称护生)由课堂学习过渡到临床工作的重要实践性阶段,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也影响着护理队伍的素质[1]。临床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带教队伍,并与学校共同完成培养护理人才的使命[2]。现将我科室自2011年以来领会护理部精神后,实施的具有本专业特点的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分述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实习的100名专科和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99名,男生1名,年龄为18-22岁,平均(19.6±1.5)岁。 1.2 主要管理制度 1.2.1 入科登记制度
实习护生轮转到本科室后,即对护生的基础资料进行登记。包括护生姓名、年龄、所在学校、文化程度、联系方式、专业知识水平等,以便于了解本组实习护生的一般情况。 1.2.2 制定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制度
在了解了实习护生的一般情况和专业知识水平后,组织科室带教老师进行讨论,商讨带教计划以及专业讲座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临床带教。 根据护生不同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带教计划,使带教目标更加明确而且更易达到。 1.2.3 班次一对一带教制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临床带教的质量与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实现培养目标、决定实习质量的高低及其关键的阶段[3]。对护生实行班次一对一带教,避免整个实习周期由一名老师带教而形成的知识面空缺。在操作技能上带教老师先将简单易学的操作放手不放眼,对高难度操作手把手教,逐渐过度到护生能自己熟练操作。 1.2.4 出科理论、操作考试制度
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理论知识笔试,考试的内容为数次专业讲座知识重点、晨间提问内容、基础护理知识等,并将成绩进行记录。
护理部安排我科出科操作技能考试为静脉输液。护生轮转到本科室后,带教老师即给予认真讲解静脉输液的操作程序、目的、注意事项,通过多次示范,使护生掌握。加强对护生的实际操作及方法的指导,对于提高护生的整体能力,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起到重要作用[6] 。 2 结果
制度化的带教管理实施以来,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较以前的传统带教管理有明显提高。 3 讨论
制度是要求大家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它用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严格而合理的护生带教制度不仅是对带教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轮转到本科室所有护生的负责。临床护生实习是在校护生最后一门功课,也是她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通过实习,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保证护生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对理论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她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护理学科的发展,整体护理的深化,不仅需要有一支教育层次高、素质好的护理教师队伍,同时需要有一支层次高、技术精湛、素质好的临床带教队伍。就目前我国各医院临床护理带教来看,师资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临床护理带教队伍已迫在眉睫[2]。制度化的带教管理有利于约束带教老师的行为,增加带教老师的带教压力和动力,使带教水平得以提高。同时使护生全面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完成实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曾繁杰,强晓玉,李淑芹. 浅谈儿科护生的临床带教[J]. 吉林医学,2007,29(8):1041.
[2] 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88-317. [3] 孙兰英,杨旭跃,胡秀琴.定人阶梯式带教法在手术室带教工作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6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吴素清,黄春霞。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创新初探。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 [5] 刘秋秋,李思.手术室护生带教方法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2,11. 221.
[6] 陈利英.对实习护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与管理[J].南京医药,2002,4(2):48-49. [7] 吕友芹。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体会。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9(1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