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刘艳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9(011)029 【总页数】3页(P185-187)
【关键词】老年; 白内障;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SAS; SDS 【作 者】刘艳
【作者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眼科 湖北 武汉 43001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47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增加,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数量也在同步增长,白内障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1-2]。白内障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患者眼部晶体出现老化以及变性,透明性丧失,很多白内障患者存在视觉模糊的症状,如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将会使患者出现失明[3-4]。目前,手术是治疗老年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为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做好优质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5]。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后期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6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白内障诊断标准,不存在手术治疗的禁忌证,患者年龄均>60 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以及语言障碍患者。98 例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每组各49 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1 例与18 例,年龄为62~87 岁,平均年龄为(70.20±21.53)岁,病程为1~5 年,平均病程为(2.59±0.74)年,其中单眼白内障患者26 例,双眼白内障患者23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2 例与17 例,年龄为61~87 岁,平均年龄为(69.90±51.48)岁,病程为3~6 年,平均病程为(2.62±0.81)年,其中单眼白内障患者25 例,双眼白内障患者24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眼底、视力等检查,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对患者进行眼部护理和体位护理,为患者讲解术后各项健康知识。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在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确保患者具备手术条件。术前3 天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为患者滴眼,每日4 次,术前1 h 冲洗患者泪道和结膜囊,散瞳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为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选取患者最舒适的体位进行手术,积极与患者交流,告知手术注意事项,术中出现异常情况沉着应对。术后将护照护送至病房,采取平卧位,检查患者眼部是否存在渗血或移位,重点查看眼敷料包扎情况。给予抗生素常规治疗,检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告知患者眼药水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不能过度咳嗽、打
喷嚏、低头等注意事项,保证睡眠时间,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师,术后观察3 天,如无特殊症状可安排出院,告知患者定期复诊。 1.3 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利用医院自制的表格统计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 分,90 分以上为满意,60~90 分为较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数×100%。
抑郁、焦虑评分:利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患者79.5%护理满意度相比,研究组患者95.9%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数据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SDS 评分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分,) 3 讨论
白内障属于老年常见眼部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患者患病后普遍出现视力模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6]。现阶段,白内障摘除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青光眼、晶状体移位、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因此在
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能够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存在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7-8]。
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9]。在术前为消除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白内障手术的主要目的、方法、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患者术前饮食保证清淡、易消化,保证排便畅通。针对老年患者对白内障知识不够了解,对手术结果存在疑问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明确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度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提高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10]。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手术史、疾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带领患者进行血压、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测,糖尿病患者需保证其血糖在正常值再行白内障手术[11]。手术当日修剪患者睫毛,采取有效的洗眼方法,告知患者配合手术的方法。术后为患者测量血压,发现血压高则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保证病房整洁安静,避免影响患者休息。告知患者术后减少肉眼、弯腰等动作,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引发结膜充血,告知患者多饮水。患者出院前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包括滴眼液的正确使用、用眼卫生等知识,减少看手机、电视的时间[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SDS 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因此老年白内障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能够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改善护理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患者疾病的改善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周洋,任鹏晓,梁勇.生化指标对中老年人群白内障发病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44-2246.
[2]杨爱萍,李莉,成升华.分析利用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并发症的影响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0):224.
[3]麦克热阿依·依米提,尹育芳.对接受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在降低其眼内感染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0):223-224.
[4]蔡华敏.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白内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27-28.
[5]丁文霞.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1):246-247.
[6]厉海英.综合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3):212-214.
[7]董梅,郭欣,李慧.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负情绪及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7):2832-2834.
[8]杨滢瑞,马玉璐,卢金晶.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白内障患者跌倒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32-35.
[9]汪华.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优质护理干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3):149-150.
[10]高磊.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09-210.
[11] 方妙娟.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185-187.
[12]雷朝霞,赵萍.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9):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