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动机
(一)定义
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形成条件
1.内在条件:需要
内驱力: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2.外在条件:诱因
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食物的色泽、芳香等。
需要(内在条件)—诱因(外在条件)
“推”和“拉”的关系
(三)动机的作用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
--指向功能 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激发的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学习动机是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激发、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以实现学习目标的内在动力或内部原因。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组成的。学习需要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和诱因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交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学习需要只有与外界的诱因相结合,形成学习目标或学习期待时,才能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因此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中学习需要和诱因二者缺一不可。
小结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要了解他们内在的需要,还要提供恰当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