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思考 民营科技2013年第6期 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 王星任明李柳苏孙婷李陶张继文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栋梁,对我国未来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避免他们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现对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对高校学生的不良影响及避免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思潮;影响;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一些思想也不断的涌入我 而长久的挑战。侵蚀了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养成,社会主义的价 国,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渗透到各类^群中。由于我国新时期的大学生 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基本上都是90后出生的,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很少遭受过挫 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崇尚科学追求真 折,因而受到这些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容易在他们的思想中形成误区, 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对f也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对高校道德 等。然而,在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与冲突中,有些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 教育提出了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现状,避免受到社会思潮影响而产 选择中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感,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力,是非不辨,美 生不良后果,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1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 在现代社会,开放的社会环境与人类多种文明的交相辉映,为社 会思潮的存在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社 会思潮的存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社会和时代都不能避免的一 种社会吮象,特别是在历史上的社会大变动、大变革年代,各种社会思 潮翻腾涌动,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活跃。进^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 号角吹遍世界各个角落以及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文化的井喷式发展, 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锻造指明了方向。 使得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加深,相互间的 3避免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对策 联系尤为紧密。这导致了国际上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人中国,并在中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有效的对策,对他们给予正确 国生根发芽,和本土的各种思想理论进行着激烈的交锋和融合。其突 的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Am观。第一,引导大学生客观、理 出表现是当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 性地辨析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涉及范围和领域十分广泛的思想文化 非理『生主义、消费主义、女权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在一些人的思想行 现象,各种社会思潮既有其存在的客观现实基础,也有各自不同的历 为中时时涌现,甚至一些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西方社会思潮。 史传统和思想根源。教育大学生既不能因为一些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 2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的不良影响 义信仰存在着显在或潜在的威胁而无视其在某—方面局部的合理陛, 当代中国客观存在的社会思潮不仅拓宽了高校学生的视野,使 也不能因为一些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 他们的思想变得积极、主动、活跃和富有创造眭,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青 合理 而忽视其危害性,应在客观认识和了解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及 年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赋予他们更自 危害性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 由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当然,社会思潮在高校学生思想发展带来积 价,对于各种社会思潮中的合理、进步成分我们应大胆借鉴、吸收、同 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滋生着一些不良影响。动摇了当代大学 生对主义最高理想的追求。在全球化思潮的推动下,西方的自由 化思潮、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断的涌入我国,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 信仰和主义理想追求产生了广泛的潜在影响,甚至在部分大学生 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无用论”的思想倾向。由于受西方强 势理论话语权的影响,以及—些媒体的推波助澜,目前,新自由主义不 IE是一种影响巨大的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在我国已溢出学术 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 仰和主义理想追求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影响了大学生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 丑混淆,他们经受不住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养成,将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弃若敝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生 活腐化反倒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淡化了大学生马克思主_义道德观的 锻造,道德观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境界以及社 会道德行为的价值标准与iT,'-{9尺度,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 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 德价值体系的核心,为广大人民群众评判是非荣辱提供了标准,为大 化,而对于其中的不合理、落后成分 cf颁予以旗帜鲜明的批判、抵制 和引领。第二,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在 ̄igS,潮背景下,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青年大学生只有在真正的明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 习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才能提高f乜仃]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辨别能 力,奠定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实理论基础。第三,激发大学生的马 克思主义信仰需要。信仰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需要,是人的精神家园 得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寓所。只有通过引导大学生对不同信仰的比较、 鉴别,激发f电1门内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不断有自我要求水平上的 提升,才能使他们在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的不断产生与实现的实践过 程中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第四,注重正当的利益导向并 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 贴近生活与现实。坚持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原则,用马克思主义利益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观教育大学生是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由社会理想信仰转化为青 想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但在现实生 年大学生个体人生理想信仰的基本动力。第五,探索综合举措以提高 活中,由于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重大转型时期,社会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 转型期呈现的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使得某些社会思潮迎合了部分利 性的最大化,是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孜孜以求的价值 益群体的社会心理,从而导致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怀 依归,这就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疑、迷茫。消解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的正确理解, 学的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方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创 法,完善工作机制,切切实实的提高社会思潮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 立不仅实现了唯物主义的彻底化、社会历史理论的科学化,而且还使 义信仰教育的实效陛。 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必然影响 结束语:总之,在当前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应针对当代 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模糊了价值判断标准,其最终后果是必将冲 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避免对大学生 击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深刻 形成不良的影响,而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科研项目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类别:指导类,项目编号:1252xs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