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在近些年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它音色圆润,外观独特,极富民族特色。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易教,易学且属于独奏乐器,这样就更容易普及和推广,较低的门槛,也给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轻松开启了音乐之门。
然而在葫芦丝的教学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如天然葫芦很容易滚落在地,摔碎,漏气,还有天然葫芦内生虫子,发霉等等。这些也给葫芦丝的普及和教育者带来了很多麻烦,不但要教好学生吹奏,还要负责乐器的维修。
正确的演奏姿势
很多初学葫芦丝的小学生,在演奏葫芦丝时,很不注意自己的演奏姿势,长时间下来,导致了旁观者觉得其人的演奏姿势不雅观,其实哪些姿势为不规范的呢?就是以下几种:低头、窝胸、双腿紧张、手形僵硬、按孔不严等。
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为站姿和坐姿两种,要掌握正确的姿势,记住下面这段顺口溜:
头要正,胸要挺,乐器顺,腿放松。
左手上,右手下,歪七扭八最可怕。
指肚按孔要严密,千万不能跑漏气。
坐姿中也要注意这些方面,而且要保证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处。做到这些就可以保证一个良好的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不仅有利于气息的畅通和技巧的发挥,而且还有助于舞台演奏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因此要养成良好的演奏姿势。
气息的运用
葫芦丝以“轻、柔、巧、润”为特点,小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用气过猛、气流流速过快,演奏出来的声音太炸、刺耳、有杂音、有气声、嘴角或嘴边有漏气声、高声不清楚或不发声等等。其实作为一只合格的乐器来说,是不用太多的气息量的,关键的是要把葫芦丝的音色特点表现出来,那么,就需要运用适当的气息。哪种气息为适当呢?乐器的簧片有轻有重、有厚有薄、有长有短,客观上来说,没有绝对确准的定位,一般而言,以声音的音量适中,音质干净无杂音,音色圆润、饱满为宜。正确的、持续的、适当的气息才会产生圆润、饱满、有感染力的音色。
1、气息对音乐时值的不当运用
气息对音乐时值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当断不断,即有休止的地方,气息没有中断,使音乐缺少跳跃和活力,因平淡而缺少表现力;二是当连不连,不该断开的地方却断开了换气,打乱了音乐的连续与流畅;三是长音、四分附点音符的时值不够准确,有的同学一到长音就不知道自己吹了几拍,或者是原来是有速度感的,一到长音就会拖,从而感觉上就变成了没有节奏感,或者就是不到足够的拍子就把音断了,从而影响到音乐内涵的表达。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习简谱识谱,而且要严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节拍养成良好的习惯。
2、换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音乐既然是一种语言,那么就应该能分出乐章、乐段、乐句,我们在演奏中,通常就要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同时利用停顿的地方进行换气,以保证下一乐句的演奏能顺利进行。
换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种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换气时间过长,影响到下一个乐句或乐音出现的时间,听起来有“拖”的感觉,主要解决方法是口鼻同时吸气,速度快,吸气量适中,换也过程没有明显的杂音;二是换气时没有将肺部的余气呼出,存有的余气会越存越多,交换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产生憋气现象,使音乐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严重会产生大脑缺氧,长期如此,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要改正。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在换气的同时,应将余气吐出,再吸进新鲜空气,操作方法为:到换气的地方,保持口腔压力,迅速张嘴吸气,张嘴的同时,余气就会因为口腔的压
力而喷出,这样即可达到最大的气息交换量,养成习惯以后,就不会有憋气的感觉了。
小学生学习气息顺口溜:不提肩、不挺胸、口鼻通、不出声;气下沉、丹田功、音柔美、颤常用。
对于慢曲换气的要求是:慢曲慢换、音断曲不断;慢曲快换、旋律更连贯。
对于快换气的要求是:口鼻都要通,吸气不出声。
关注气息对音乐的影响,加强气息的控制能力,对提高演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朋友们能正确认识。
手指灵活性的锻炼
吹葫芦丝需要双手持筒,手指必须开闭音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要求手指既能活动,又能紧密配合。手指开放音孔时,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的速度;也不宜过低,过低会影响发音的准确和音量,声音也会含糊不清。手指按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按得僵硬,要有弹性,要使吹奏出的音色有弹力,不仅仅依靠手指的运动来达到,还要有饱满的气息来配合。
音阶练习就是手指的练习。我们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知道哪个音是开或者关闭哪个音孔,而且要快速、准确,常用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依次演奏所有音阶的音,要求连贯、快速,而且是越快越好。这样练习时要求:音阶上行时(由低到高)手指依次打开,此时手指必需有弹性的弹开(不是简单的打开),同时还要保持指型,即手指弹开以后必需很快回到放松的开孔状态(手指在音孔的正上方约1.5CM处)。音阶下行时(由高到低),手指依次关闭音孔(必需要有力的敲下,人静的地方可以听到“嘭嘭”的敲击声)。这样的练习大约需要坚持练习几周,逐步加快速度,如果上面的要求均能达到,而且速度很快,说明手型、弹性、音阶的熟练程度就达到预期的效果了。第二种是练习两个音之间的连接,即以某个音为中心,让其他所有音阶上的其他音与
该音连续不音断地连接。这样的结构在很多乐曲里经常出现,而且通常都是以快速连接的方式出现,如果没有很好的模进练习作为基础,那么要想演奏好类似的乐句是相当困难的。
初学者基本功训练
初学者的练习内容更多的是发音练习或长音。在练习中应该注意自己的口型、气息等方面,学生可以做吹气球练习,以增加肺活量,长音训练需要在适中的音量上尽量把音吹得很长,一般一口气不低于15秒,好一些的可达到30秒以上。优美动听的音色对于吹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天应至少进行10―15分钟的长音练习。要养成这个习惯,这对于加强嘴唇的持久力,提高音色质量,以及体会自然呼吸都有好处。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节奏感、速度感、各种节奏型(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附点、四分附点、三连音、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小切分、大切分、连续切分等等)的训练,特别是需要运用节拍器这一工具来影响和校正学生的心理速度与节拍感觉。
针对在学校学生功课多,练习时间少的问题,可采用:平时多练,拙处勤练。 “平时”是指在不拿乐器的时间,手指随时都在活动,“吐苦”也随时练习。“拙处”包含相对笨拙的无名指、大指及“苦”音的练习。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葫芦丝保养注意事项
1、轻拿轻放,禁压禁撞,忌暴晒。
2、专人专用。
3、忌暴吹、暴吸。
4、葫芦丝必须保持适当的干燥程度。过于干燥的季节要摆放在包装盒内,尤其不能在通风处悬挂,否则竹子容易开裂;太过湿润也不行,时间长了乐器会发霉。乐器使用完之后,最好将其悬
挂,基本干燥后放入盒内。
总之,对孩子学习葫芦丝,家长不要急于督促,更不要强迫孩子练习,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厌恶感,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孩子学习和练习,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让孩子快乐的学习才是最好的。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自己的要求,有的放矢进行练习,在没有完全掌握之前,切不要快练,要以基础联系为主。养成正确的练习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单吐:是一切吐音的基础,依靠舌头的前后伸缩运动,使舌头有力地向前冲击,击打牙齿和上软腭之间位置,当舌头迅速收回时,口腔发出了“吐”、吐。。。。。的音,这种发音方法就是单吐。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由于用舌力度不同,单吐还可分为轻吐和断吐。断吐最适合吹奏强、顿、结实有力的音或乐句,要求用舌力度要强有力,富有弹性,发音短促,缩短原音符的时值。轻吐是在呼气的同时,舌尖向外轻吐一下,产生一个弱音头来完成,它和断吐的区别在于舌头伸缩的距离和弹吐的位置不同。轻吐主要用在每个乐句开头第一个音和乐句转折处。在吹奏叠音、打音时加一个轻吐,可使叠音打音的出现更准确清晰,建议大家使用!轻吐不宜吐的太重,否则会影响乐曲的连贯性。尽量不要换气,尤其防止吐一下换一口气的毛病。吹奏过程中小腹要加强控制。
双吐:比单吐速度要快,适用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发音时舌尖有发“吐”音的动作,舌根有发“苦”音的动作,要练至两者的力度一致。开始时可用念字法,到后来就不用真正念出来了。
初学双吐时除了要看文字说明外,更重要的要用心去体会、摸索,比如,刚学双吐,在“吐”与“苦”之间容易出现尾音或两个音分得不十分清楚,而解决的办法无法用文字来完全描述,这就需要你不断地调整口形、舌形舌位、力度、口腔内的余气量,最终你会找出最佳的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
关于双吐音的练习,建议在保证葫芦丝质量的前提下,注意练习时口腔内 的感觉与连续说“吐苦”、吐苦时的感觉是基本一样的,葫芦丝的双吐音没有其他民族管乐器那么容易掌握,主要原因是
由于葫芦丝本身是靠簧片与竹管的耦合震动而发音,在吹奏第一个音“吐”与第二个音“苦”时,气流在几乎断开的同时,簧片震动不能立即停止,也就是说第二个音“苦”要受到吹前一个音“吐”时有簧片震动所产生的余音对它的影响,不能做到象吹笛子等乐器双吐音那么干净,特别是低音区更难掌握,要注意吹奏低音区时在气流较强的情况下,舌头肌肉也要相对放松,气息不能太急,否则不易发音和控制音准。双吐舌的动作尽量小,喉咙与嘴唇要紧中有松,要注意控制高低音的气流变化。
三吐:由一个单吐加一个双吐构成,有如下几种形式:
吐 吐苦 吐 吐苦
吐苦 吐 吐苦 吐
吐 苦 吐 吐 苦 吐
在正确掌握了双吐的吹奏方法以后,再进行三吐练习就容易多了,不论是以“吐、苦、吐还是以吐吐苦、都是三吐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四分音符用单吐,十六分音符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双吐和三吐也可以结合使用,三吐最适合表现欢快、热情、跳跃奔放的曲子。
葫芦丝吹奏基本技巧(四)
颤音:一般颤音的奏法是先将本音发出,接着迅速而均匀地开闭本音的上一音孔,使本音与其上方大二度或小二度的音迅速均匀地交替出现。最后落到本音。大小二度的选择一般由该调的自然音价决定。葫芦丝的颤音也有小三度的。
颤音----是指由按主要音和上方相邻音的手指快速、均匀地交替颤动而形成的。一般用在乐曲的引子或华彩段和高潮中出现,是为了加强效果和烘托气氛时运用。颤音练习是手指运用技巧中最
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手指的灵活性、性和持久性,还有弹力力度等。所以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长久的练习。练习时手指要按严音孔,不要出现漏气现象,手指要保持松弛状态,要让每个手指都能作到富有弹性和灵活跳动。演奏颤音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并用吐音吹奏音头。颤音可以由慢渐快或由快渐慢.
波音:由本音与上方二度音迅速交替演奏一至二次而形成。
波音----是由本音与上方二度音迅速地交替演奏1-2次形成的一种音波。波音虽然可以稍微吹的明显一些,但决不能吹的很强、很生硬,不能使音波比本音还强还突出。手指要快放轻落,手指的动作应该一致,除了本音外,其他各音忌用吐奏。波音的速度同样可快可慢,要根据乐曲的速度及音符的时值的长短再决定.
叠音:是若干个音的重叠,起装饰作用,有二度叠音、三度叠音、四度叠音等几种,在听觉上以主音为主,听不到装饰音但又丰富了本音。
叠音是通过一个或几个音,起到装饰作用,这种技巧比较常见,叠音的演奏主要通过手指的敏捷动作,把本音孔与邻近或间隔的音孔快速而准确地按一下。叠音的使用上,一般在乐句的开始和两个同度旋律之间加入上方的装饰音,这种技巧在民族管乐中较为常见,虽然在一些传统乐谱上没有明显的标明,但在实际演奏中可以灵活运用。一般来说,过于快速、激奋的乐曲不适合使用,多用于慢速悠扬的乐段。手指不宜抬的过高,动作要迅速,并富有弹性。
吹奏时在本音的音孔上打一下,用于区分同度音。
打音:是出现在相同的两个音中第二个音之前的下方二度,也就是说打音主要在连续吹奏相同音高时采用。它与叠音不同之处在于叠音出在本音上方二度或三度,吹奏打音的方法是用手指轻打本位音孔。这种技巧也较为常见。打音的使用上,是在处理相同音时为了把它区分开而采用的一种技巧,在同一音的按音孔上再用手指打一下。吹奏打音手指按发音孔要比叠音更快些,按闭发音孔
手指动作须有力,如果手指按发音孔的动作慢而无力,会出现叠音的效果,这一点必须加以注意。
虚指颤音:在演奏时能产生似弦乐揉弦的效果,方法是在本音下方二度音孔上,用手指平稳扇动。
关于虚指颤音的详细资料,请参照震音!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和复滑音三种。
上滑音:由一个较低的音滑向另一个较高的音,即手指由较低的音孔向较高的音孔方向顺次逐个抹动抬起,同时气息要加以配合,口劲由大渐小,风门由小渐大,口风由急渐缓由细渐粗。
下滑音:全部动作与上滑音刚好相反(略)。
复滑音:由低音滑到高音再从高音滑回低音,或由高音滑到低音再从低音滑回高音。
滑音---是葫芦丝演奏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技巧。适当地运用滑音,能使葫芦丝的旋律更富于歌唱性,表情更为细腻,其具有圆润华丽的特点,甚至可以产生模拟效果,如人声等。滑音的演奏是通过口风的缓急并配合手指动作的快慢来完成的。是利用手指逐渐开放或关闭音孔(向上或向下慢慢移动到需要到达的音位)所产生的效果,从筒音开始至最末一个音孔之间都可以上下滑奏。
气震音:依靠腹肌和横膈膜有弹性的颤动,通过丹田提气、小腹自然向里收缩和用力,使平稳的长音有规律地强弱交替,开成一条水纹般的音波,对音乐产生美化和装饰的效果。
指震音:吹奏长音时,手指在音孔边或音孔上方均匀迅速地扇动,产生与气震音相似的波音。
腑震音:也叫气震音,是依靠腑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震动。初学者很不好找到感觉,我练习
的时候采用的是在吹一个长音的时候,第一下吹的要强第二下吹的要弱,腑部肌肉也随之有规律的震动,强弱强弱 如此反复,开始的时候慢些,随着感觉的出现,再逐渐加快,慢慢的就会找到感觉了。熟练以后再加上喉部、唇部的配合就完整了。它的震幅可随音乐变化的需要,由慢到快或由快到慢。一点拙见,大家不妨试试。
因有网友提出这个问题,现在说一下什么是“扇指音”,扇指音是指在该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扇动,使这个音发出如微波颤动式的特殊音色,这是傣族民间固有的特殊演奏方法。可用于《竹林深处》,代替指震音那部分效果很好!记得听过一次《芦萧情》,好象也是用此技巧演奏的,欢迎大家补充! 扇指音是指在该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扇动,使这个音发出如微波颤动式的特殊音色,这是傣族民间固有的特殊演奏方法。在演奏扇指音时,也可以利用手指在本音孔旁大约五分之一处上下快速均匀连续开闭形成一种音波,同样也会收到很好的演奏效果!建议大家采用! 严格的说扇指音不是指震音,扇指音是指在该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扇动,在演奏扇指音时,也可以利用手指在本音孔旁大约五分之一处上下快速均匀连续开闭形成一种音波.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或隔孔打音,顾名思义,不是扇动本音孔,是在本音的下二孔,平稳扇动,如果吹奏“3”音时就用右手食指扇动“1”音孔,吹奏“5”时用左手无名指扇动“2”音孔,吹奏“6”时用左手中指扇动“3”音孔。但它们所产生的效果有些相似。
常用的大调葫芦有F调和G调的,还有大E、大降E、大D、大C、大降B调,调型越大其葫芦丝发声越宏大,越低沉,悠远,发声主管孔距越远,管子主管越粗长,相应的葫芦也越大,这样看着配套,共震效果也好。
近年,已经解决大调的孔距长而按不到的问题,名为:改进型大调葫芦丝。
葫芦丝维修保养(三)
如果用上两次介绍的方法维修,葫芦丝仍然有问题,就可能是簧片或者任何乐器的音准都会发生变化,葫芦丝的音准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的变化、簧片的氧化、物理损伤等等,加
上葫芦丝“一簧多音”的特殊构造,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葫芦丝的音准都需要进行校正。校音就要使用校音器。代表升调, 代表降调):在学习校正音准之前,要先学习电子校音器的使用。我们以 WMT-555C 型“节拍-校音器”为例来学习。 1、预热乐器。先吹奏乐器1 分钟以后,才能开始校音。
2、按“开始”键;然后把校音器调到“校音器状态”;
3、 把“A4 音示范”调到442 赫兹;
4、按“MODE”键,把调名“KEY”调到“C”;
5、把“拾音器”的插头插入校音器的“拾音输入孔”中,把“拾音器”的夹子夹在葫芦丝主管的穿绳孔下方;
6、吹奏要检验的某个音,对照葫芦丝、巴乌定音表,首先看这个音的音名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需要判断这个音是偏高还是偏低,然后进行校音。
①、“音偏高”的校正方法我们以“1”音为例,先用校音器检测这支葫芦丝的“1”音,偏高。现在,我们需要把“1”音的音孔位置向下移,就要在音孔上沿进行填补。
②、“音偏低”的校正方法我们用校音器检测这支葫芦丝的低音“3”,偏低。现在,我们需要把“1”音的音孔位置向上移,就要在音孔上沿进行修刮。
1、筒音偏高:筒音偏高就应该把它调低到正常位置,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筒音降低,方法一是打薄簧舌的根部,方法二是增加簧舌的长度。由于方法一对工具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并且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在这里我们仅介绍简单易行的方法二:用针把簧舌向上抬至簧舌与簧片平面呈60°,然后按下,恢复原来的角度,如此反复,就能使筒音适当降低。簧片的舌头越长,筒音越低,
反复地抬高和按下是为拉扯簧舌的根部,使其分离得更加彻底,簧舌长度略增,从而使筒音降低。
2、筒音偏低:筒音偏低就应该把它调高到正常位置。方法是打薄簧舌的尖部,打薄簧舌的尖部有时候会造成簧舌尖部变宽,无法上下振动,这时候,我们就要用这张600目三角砂纸把舌尖两侧的多余部分砂掉。双音葫芦丝的两支附管一支不发音,一支只发一个固定的“3”音,我们把这一支叫做高音附管。三音葫芦丝的两支附管都发音,一支是高音附管,另一支发固定的低音“6”,我们称之为低音附管。这里,我们以云南传统葫芦丝的高音附管为例,讲一讲附管的维修方法:
①、,我们需要把“3”音的音孔位置向上移,就要在音孔,也就是竹子被削成斜边的位置上沿进行修刮,或者把斜边部分再往上削一点,要慢慢地边削边试音,直到主、附管的两个“3”音可以发出和谐的共鸣音为止。
②、,我们需要把“3”音的音孔位置向下移,应该在竹子斜边音孔上沿进行填补,由于音孔较大,在这里我们采用切成小方块的硬质海绵来填补,把海绵粘到附管的内壁靠外一侧,海绵的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海绵的体积越大,音下降的幅度就越大。
④、有时,附管无音是由于簧舌被异物(比如:葫芦的瓤子)卡住造成的。所以,当附管吹不出音时,不要急着拆开葫芦丝,而应该先口含附管的出音孔,用中等偏重的力度快速连续地吹吸几口气。此法的原理是利用勿上勿下的较强气流带动簧舌,使异物离开簧舌。
4、 。决定葫芦丝音量的因素,除了材料的质地以外,还有簧片的大小、管子的粗细、音孔的大小等等,音量大的葫芦丝簧片大、管子粗、音孔大,音量小的葫芦丝簧片小、管子细、音孔小,音量和音色是矛盾的,音量小的葫芦丝音色纯。不可一味地追求音量而放弃了音色质量,而音量小了也不方便使用。簧片大、管子粗、音孔大的葫芦丝音量会比较大,缺点是杂音明显,演奏时极易产生漏器声和“咕”音。簧片小、管子细、音孔小的葫芦丝音色比较纯,但是又有音量偏小、耐用性不足的缺点。能使音色和音量保持最佳平衡是最理想的。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还是希望自己的葫芦丝音量能够再大一些,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上面学到的方法适当提高葫芦丝的音量。
1、 适当提高高音区的音量如果簧舌翘起的角度适当增大,高音区的音量就能提高一些,采用“全按吸气法”或者用锐器把簧舌抬高即可。但是千万注意簧舌的翘起只要增加一点点就行,否则会出现沙音。高音区的音量和低音“3”的音量成正比,由于低音“3”是靠虚气吹奏,它的音量相比其它音是最小的。
2、 全面提高葫芦丝的音量用圆锉把各个音孔锉大一些,就能提高葫芦丝的音量。但是锉孔会使音变高,所以要尽量只锉音孔的下半圆,或者采用“锉下补上”的方法,同时还要重新校音,以保证葫芦丝的音准不变。还有就是孔不宜锉得太大,否则演奏时容易漏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