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与Ⅱ她 &StudyingAbroad 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设计研究 ◎逄元魁王成洋 【摘要】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硕士毕业生就业压力也 与日俱增,但硕士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却被经常忽视。通过分析和对比研 究发现,硕士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需求更迫切、面临学术研究与职业 实习之间的选择矛盾、自身职业生涯设计较晚、职业发展目标设置不合 理和缺少创业意识及观念等问题。硕士生职业生涯设计问题的解决,需 要社会、学校和硕士生自己等各方面的努力,社会和学校要提供完善的 条件和服务,不断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硕士生要充分利用职业生涯 教育的机会,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设计 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在求职中具有一定优势。 同时,随着硕士研究生数量的持续增加,硕士研究生就业也面 临挑战。研究生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特别是通过有效的职业 生涯设计,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已成为关注的焦 点。因此有必要对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研究,以帮 助硕士生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确定适合的职业发展目 标,并且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进行做出有针对性 有实效性的职 前准备。 一、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分析 1、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 雷蒙德・伊诺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经历的与工 作相关的经验方式,工作经历包括职位、职务经验和工作任 务。罗斯威尔和思莱德将职业生涯界定为人的一生中与工作相 关的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的有机整体。杨书良 (2002)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 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 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 现过程。萨帕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 业、职务、职位的过程,并将人的职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成 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仵林军 (2005)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从工作之前的专门职业学习 和训练开始到完全结束或退出职业工作的职业经历或历程,而 且内含着职业变更与发展的经历和过程。对于职业生涯设计, 很多学者也有研究和界定。柳君芳(2000)认为,职业生涯设 计是指雇员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 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 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 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王卓(2001)认为,职 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 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 问题。 通过借鉴已有研究对职业生涯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职业 生涯是对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经历的集合,包括入职、维持、 适应、调整、转换、升迁直至推出等阶段,即是一个人职业经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历的“路线图”。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通过自身分析、环境 评估、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定位、职业生涯途径选择、职业实 施、进行评估与反馈调整等过程,对自身职业生涯加以设计以 期实现职业目标。 2、研究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将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设计界定为: 硕士生根据对自我的个性、人格、态度等主观因素和社会环 境、职业要求等客观环境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 标,并在研究生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职 业素质的系列计划,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为就业、创业做好 准备,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二、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设计不同于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设计, 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对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研究 首先要了解其特点,尤其要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 职业生涯教育,从而有效性地帮助硕士研究生科学地进行职业 生涯设计。 1、硕士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更迫切 硕士研究生比本科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更加成熟,对自 我更加了解,对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更迫切。大多数硕士生 在本科阶段的目标就是读研,并没有真正地进行职业生涯设 计及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所以大多数硕士生没有积极搜集 职业信息,不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现状以及社会就业 制度、人事制度的改革情况等客观环境信息。实际上相当一 部分研究生不知该如何根据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确定自己 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期限一般是两到三 年,所以硕士生必须在一年级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 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并积极开展实践进行职 业素养积累。 2、硕士研究生存在学术研究与职业见习、实习的矛盾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目标是思考和探究专业领域的 前沿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所以硕士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 相关领域的文献和专著。如果硕士生从一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 见习和实习,没有相关文献和专著的阅读,那么硕士毕业生与 已毕业两到三年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并没有优势,因为一方面他 们并没有比本科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两到三年不 连续的实习经历不如本科生两到三年持续的工作经历更具竞争 力。因此,如何让硕士研究生既能阅读大量文献和专著,学到 相应知识,又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是硕士生职业生涯教育 急需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3、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设计不及时 许多高校没有把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放到应有的 位置,出现了对硕士生重“专业知识传授”轻“职业意识培 Work 养”现象。另外,硕士生自身也没有足够重视,在进入硕士 阶段以后没有及时分析主客观因素,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制 定硕士阶段相应的发展个性,开发潜能,提高职业素质的计 划,而是在二年级甚至三年级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由于硕 士研究生阶段只有两到三年,很多硕士生由于职业生涯设计 太晚,没有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依据这一目标不断提高自身 职业素质,所以在硕士学习阶段结束后,依然会遇到就业困 难。 4、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目标设置欠合理 随着硕士研究生逐年扩招,硕士教育也由“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转变,硕士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部分硕士生由于缺乏对客观环境的了解,制定了一些不合理的 职业发展目标。例如很多硕士生短期职业发展的目标是考博, 但如果和自身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相矛盾就不合理。因为绝大 多数硕士生毕业之后是就业或创业,而不是盲目考博。再比如 很多硕士生职业发展目标是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或国内知名国 企。世界五百强企业或国内知名国企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毕 竟是少数才有机会实现。硕士生应该根据自身素质和客观环境 制定现实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硕士阶段提高自身职业素 质的切实可行计划。 5、硕士研究生较缺少创业意识和观念 硕士生接受了比本科生更高一层次的教育,综合素质 比本科生高,更具备创业的优势。但是现实情况是,绝大多 数硕士生缺少创业意识和观念,毕业之后选择就业而不是创 业。虽然目前我国存在很多阻碍创业的因素,但是由于我国 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创业机会不断涌现,这样的环 境适合硕士生等高素质人才进行创业。在这样大背景下,硕 士生应根据对自身主观因素的分析,在硕士阶段有计划的培 养自己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素质,为创业 做好准备。 三、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建议 硕士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能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 分析,学会客观地分析环境,直面社会竞争环境挑战,树立 正确的发展目标,及早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正确选择职 业,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所以一方面硕士生要发 挥自己在职业生涯设计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 设计;另一方面学校等各个方面要帮助硕士生确立职业生涯 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计划,为研究生就业添翼助 力。 1、硕士研究生要积极发挥在职业生涯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硕士生自己是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职业生涯教育能否起 作用,关键是硕士生能否积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确定合理的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制定并实施整个硕士生阶段开发自身潜 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发展计划。 (1)正确分析主客观因素,确定合理职业发展目标 硕士生要通过校内平台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人力资源、 心理学等专业及就业指导中心的师资,抓住职业生涯定向教育 和职业潜能分析的机会,通过专业的心理测验、职业性向测 定,了解自我的兴趣、需要、动机、气质、性格、感知、记 忆、思维、想象能力,职业兴趣、职业理想与职业性向,形成 正确的自我评价,发掘自身的职业倾向性和适应性,进行准确 的职业发展目标定位。硕士生还要利用校外平台,抓住职业分 析的机会,积极的搜集职业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 才需求与供给的现状以及社会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等的改革情 况,形成对客观环境的正确认识。 (2)注重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锻炼培养 硕士生要充分利用自己比本科生综合素质更高的优势, 抓住学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机会,确定创业的职业发展目标, 并在硕士生阶段制定相应的创业能力发展计划,了解创业常 识,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素质。硕士生 要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有关创业方面 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协调能力、经营能力、团队 领导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为以后创业做好准备,实现创业 的职业发展目标。 2、学校要重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1)高校与社会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 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既需要校内平台也需要校外 平台。在学校平台上,需要高校研究生管理服务部门统筹协 调,同时各院、系(所)负责研究生工作的老师和硕士研究 生导师及辅导员共同参与,相互协调,共同配合,切实做好 硕士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硕士生正确地进行职业生涯设 计。在校外平台上,高校要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基地等 职业生涯教育平台,让硕士生接触到职业环境和职业信息, 对客观环境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由于硕士阶段学制短,为 避免硕士生到毕业时仍未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现象的出现,高 校要在硕士生一入学就通过校内和校外两个平台,帮助硕士 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以确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提 高职业综合素质。 (2)高校要努力完善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 育、职业潜能分析辅导和职业核心素质培养三个方面。对硕 士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首先要进行职业生涯定向教育,帮助 硕士生树立现实、科学的职业理想,增强他们进行职业生 涯设计的意识和自觉性。职业发展潜力分析是帮助硕士生了 解自身的知识、能力、经验、技能等情况;职业机会分析是 帮助硕士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结构要求、 素质要求,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观念转变、就业人事制 度等改革等对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的影响,从而调整职业规 划。 高校要通过指导帮助硕士生正确地分析主观因素和客 观环境,确立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合理的发展个 性,开发潜能。同时由于硕士研究生缺少创业意识和观念, 所以高校要加强对硕士生职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培养,特别是 硕士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从硕士生入学开始,高校就要全过 程关注硕士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举办有关创业方面 的活动,提高硕士生的策划能力、协调能力、经营能力和团 队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HollandJ.L.Making voeation ̄choices.A theory of vocafion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M].En ̄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1.1 985. [2]Weissberg,M.,Cote,A.,Cravey,B.,&Heath,K.An assessment of the personal,career,and academic need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Journal of Student Personnel,1982,23(2). 职业规划 W出田与吐业 ork&StudyingAbroad 高校创业教育亟待加强 ◎黄梅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系 较强的一批研究型高校的发展水平提升更快,从而从整体上 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水平。教学水平的评估使得一般 以教学为主的高校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迅猛需要也推动了高等职 【摘要】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凸显出高校加强学 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影 响,对于创业教育,学生认识偏位,学校作用偏弱,支持系统乏力,因 而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找准目标定位,加强师资培养,强化课程建 设,凝聚社会支持,形成全社会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局面。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 业教育的发展,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项目的启动也标志 作为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已由规模发展走向了内涵提升的道 路。 20l0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 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 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而教育部提出目标,要加强创 业教育,优化环境,力争在201O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环境。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 提升也主要依托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因而,要把以学生为本的 理念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美国高校有 着非常成功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 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 学历为导向的教育,它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化,是开展和提 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 育。”Ⅲ 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要求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创业教 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 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要求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 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 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为此,从环境上讲,我们需 要进一步要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教育层次衔接分明,人才培 养区度清晰,有利于人才的创业就业;从学校教育环境来 讲,需要把学生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凝结、社会、企 业和学校力量,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从个体环 境来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尊重,更需要发挥,为学生 创业就业搭建平台。 一实旆创业教育,就是高校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 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自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 大学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和经费支持, 引导其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虽然几年来的探 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 和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学生认 识偏位。相当多的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上存在功利化倾向,对创 业的难度缺乏充分的认识,创业热情更多的是感性的东西,没 有充分认识到创业对能力与品质的各种要求。二是学校作用 偏弱。目前高校并没有真正担当起创业教育的使命。许多高校 、实施创业教育的环境因素 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是公办体系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 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价值。高等教育体系完 善,教育层次衔接分明,人才培养区度清晰,产品质量特色鲜 明,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有利于人才的创业就业。 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适应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 高等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普通高等学校从类型上分为本科 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从层次上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 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位上只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如组织学生开 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新基 金”“创业中心”等。缺乏理念层面的认识,没有把创业教育 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建设、学校教学、学校管理与评价等各个方 面以及实施过程中,没有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没有相应 的创业教育课程师资,缺少相应的资源支持,如资金、技术与 有关设施设备等。三是支持系统乏力。现行高等教育模式下, 人才培养方式、教学管理都是创业教育开展的客观难 题。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还需要有更大力度的支 持,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 创业的关键问题上。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也需 生教育和专科生教育。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 扩张。人才培养数量的增加也给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 更高的要求。211工程和985I程的实施,使得我国资源优势 【3J.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pI.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21—24. [4],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Ⅱ].当代青年研究,2oo5(12): 19.22. [8]3 ̄-q-.浅论大力提倡人文教育Ⅱ】.太原科技,2001(2):6.7. [9]仵林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2. [1O1杨书 大学生素养与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逄元魁(1979一),男,山东昌邑人,硕士,山东大学管理 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 【5J崔杰.重视职业生涯教育【NJ.光明日报,2009—03—25. f61柳君芳.学校职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北京成人教育,2000. 【71罗德明.构建 全程分段、同步配套 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lJ 浙江学刊,2009(5):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