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篇一:人教新课标版初中《我的母亲》问题导读单】

lass=txt>【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这篇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

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 性、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整体把握作品。 2.能从自主学习中获得发现美、表达美的感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突破】

1.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从而感受母亲对胡适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学海导航:

1.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感受母亲身上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眷念之情。 二.了解作者

《我的母亲》选自 ,作者 ,字。 三.完成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文绉绉( )穈( )先生眼翳( )广漠( )宽恕( ) ......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 野蛮:

(2)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 完全: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______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 教育 责备 惩罚 b.严肃 教育 责骂 惩罚 c.严肃 教训 责骂 刑罚 d.严厉 教训 责备 行罚

4.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

人,体谅人_________。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5.对于文中“我的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四.拓展阅读

《我的母亲》(邹韬奋) 《我的母亲》(丰子恺) 《悍母》(莫小米) 参

2.(1)野蛮:这里是整天跑跳嬉闹、不读书、不学文化的意思。 (2)完全:做人完美,品格方面无缺陷。 3.d 4.c

5.【示例】母亲教子严格,有时过于严厉。由于旧式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作者母亲深感教子责任重大,更兼丈夫去世后,孩子是她精神寄托的全部。(言之有理即可)

【篇二:我的母亲 教案】

> 【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中职版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文章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作品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一篇散文作品。这篇散文以其平实、诚挚、质朴、自然又饱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的语言,叙述了母亲一生。令读者开卷如沐春风般的温馨。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她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这种挚爱深情让人读来不觉涌起阵阵酸楚,一汪热泪也不觉流了下来。

学习本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领悟作者笔下母亲平凡中的不平凡,使学生具备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修养。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我的、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中国妇女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坚韧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学习老舍先生精心的谋篇布局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 对课文中突出的“软中硬”性格的理解。

2、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 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 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同学:是老舍吧?

老师:对,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吗?一样地道优美的北京话,一样平实朴素的语言,一样浓厚纯朴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叙事散文《我的母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文章中比较生疏的字词;

2.结合阅读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三、落实字词

1.肥美:意指肥沃丰美

2.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

3.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 4.出阁:地方语,出嫁

5.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 6.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7.绞脸: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

8.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9.撑持:支撑维持之意

四、请同学再次精读课文。理清课文每段的内容,找出叙事脉络,老师与同学在阅读的基础上小结。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为人热情

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段:表哀痛之情,呼应前后: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五、再读重点段落(第12,13,15段)体会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妙处。

六、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撮土( ) 供给( ) 一撮毛( ) 供品( )

2、做事之前要提前()划,做到未雨绸缪。 3、爸爸新买了一把()须刀。

4、他的( )贯是河北省石家庄市。 5、爸爸再三( )咐我要好好学习。 七、布置作业:

可到图书馆查找一下老舍记述母亲的其他散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班上同学轮流分段朗读课文。

1.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通过文章中介绍母亲娘家的情况,说明母亲从小生在农家,知道日子的艰苦,劳动的可贵,为她“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以及“软而硬”的个性等都埋下了伏笔。

2.文章中用第8、9、10段介绍父亲去世后母亲撑持一家生活的情况,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描写具体体现了母亲的优良品质,对作者的影响怎样?

参考:对父亲去世后的叙述描写,是为了突出母亲勤俭、耐劳、朴实、善良的优秀品质。体现母亲勤俭的描述——“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体现母亲执着——“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

【篇三: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卷2】

class=txt>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愁怅漫溯瓦菲背道而驰 b. 忸怩 穷兵督武精悍开门揖盗 c. 戮没叱诧苍茫明察秋毫 d. 斑斓 戮力 狷介偏袒扼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

b.上个星期,由于加强了管理,迟到的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

c.为了让公司业绩再上一个台阶,他经常深入基层,为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而处心积虑。 ....

d.这样令人流连忘返的奇石异景,遭到破坏竟无人问津!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鲁迅,原名周树人。作品除杂文外,还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d.由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完成的历史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巴金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文思敏捷,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民族振兴的热切期望。

b.3月29日下午,一架波音飞机载着参观团一行,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当江丙坤率团出现在贵宾室时,立即成为众人追逐的焦点。

c.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书摘月刊》,是我们献给爱书的众多朋友们的一道精美的“图书套餐”。

d.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 6.下列四句诗中,填入语段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________________” a.霜叶红于二月花b.映日荷花别样红 c.百般红紫斗芳菲d.乱花渐欲迷人眼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最早釉下彩瓷 在唐代之前,当时各地瓷器主要是单色釉,即瓷器通体只施以一种颜色,如青釉、棕黄说到彩瓷,也许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唐三彩”,以及那一匹匹威风凛凛的三彩马,完美的造 无 庐 色釉、褐黑色釉,灰白色釉等等。从唐代开始,中国瓷器步入了一个多彩的时代。 型,结实的肌肉,更有那三色构成的斑斓世界。其实,早在“唐三彩”出现前数百年,邛窑人就已经创造“邛三彩”,只是由于种种原因,邛窑的这一创举被历史埋没了,而这一埋没就是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直到近几年,邛窑的重要价值才被人们逐渐意识到。

进入唐代以后,邛窑人率先发明了釉下彩,所谓釉下彩就是先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施彩。由于含沙较多,邛窑的泥料较为粗糙,因而胎面均施有一层化妆土。工匠们再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坯胎上绘出不同的图案、纹饰,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后,氧化铜烧成了铜绿,而氧化铁因含铁量的高低不同,则呈现出深浅各异的青、绿、黄、褐、赤等色。它的特点是色彩鲜艳丰富,富于变化,且经久不褪色。后来各地窑口纷纷仿效,从此釉下彩广为流行,揭开了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今天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都是属于釉下彩瓷一类。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这种釉下彩最早出现于湖南的长沙窑,现在事实证明,在邛窑发明釉下彩之后的两百多年,长沙窑才出现类似的彩瓷。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著名陶瓷专家张浦生先生说:“邛瓷在着色用料上品种俱全,除常见的酱色、绿色外,还有铜红、钴蓝……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当有一定的地位。”更有专家这样认为:邛窑是由单色的釉下彩向五彩缤纷的彩瓷世界发展的发端,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彩绘瓷的故乡”

这种釉下彩瓷要烧制成功其实并不简单,制作者必须对金属氧化物的呈色原理完全的了解和掌握,釉料的比例还要配制得当,同时还需要十分丰富的烧造经验,这几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可以说,邛窑在烧造技术上要高出知名度更高的“唐三彩”。难怪有专家说邛窑开创了“中国瓷器与科技发展新的里程碑”,“是中国古代陶瓷艺苑中一枝绚丽的奇葩”。

7、根据文意,下列对邛窑人发明的釉下彩工艺流程及产品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釉下彩就是先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施彩。由于含沙较多,邛窑的泥料较为粗糙,因而胎面均施有一层化妆土。

b.工匠们再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坯胎上绘出不同的图案、

纹饰,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深色面釉。 c.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后,氧化铜烧成了铜绿,而氧化铁因含铁量的高低不同,则呈现出深浅各异的青、绿、黄、褐、赤等色。 d.它的特点是色彩鲜艳丰富,富于变化,且经久不褪色。

8、从上下文看,下列对邛窑的釉下彩瓷要烧制成功缺一不可的“因素”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作者必须对金属氧化物的呈色原理完全的了解和掌握。 b.釉料的比例还要配制得当。

c.需要十分丰富的烧造经验。 d.还需管理有方。 9、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唐代之前,当时各地瓷器完全是单色釉,即瓷器通体只施以一种颜色,如青釉、棕黄色釉、褐黑色釉,灰白色釉等等。

b.早在“唐三彩”出现前数百年,邛窑人就已经创造“邛三彩”,只是由于种种原因,邛窑的这一创举被历史埋没了,而这一埋没就是二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c.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这种釉下彩最早出现于湖南的长沙窑,现在事实证明,在邛窑发明釉下彩之后的两百多年,长沙窑才出现类似的彩瓷。

d.邛窑在锻烧技术上要高出知名度更高的“唐三彩”。难怪有专家说邛窑开创了“中国瓷器与科技发展新的里程碑”,“是中国古代陶瓷艺苑中一枝绚丽的奇葩”。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乌江自刎(节选) 司马迁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

之,令诸君知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

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项王自度不得脱度我至军中 .. b.持短兵接战 诸郎中执兵 ..

c.为诸君溃围 若属皆且为所虏 .. d.非用兵之罪也 是寡人之过也 ..

11.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②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③项王乃驰,复斩一都尉,杀数十百人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⑤乃刎而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兵败逃到东城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他感慨今昔,不由发出了“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的悲叹。

b.为了证明自己的失败结局并非不会打仗,项羽率兵几番冲杀,斩将杀士,给汉军以重创,让部下很是佩服。

c.乌江亭长停船等候项羽,但项羽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了他的劝说,而与部下弃马步行作最后的拼杀。

d.司马迁肯定了项羽消灭暴秦的伟业,但也为项羽的结局深感惋惜,希望后世能从项羽的故事中吸取教训。 第Ⅱ卷

四、(20分)

1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①②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第三联:北极,北极星,喻指北方的朝廷;西山寇盗,吐蕃。②第四联:后主,指蜀汉的刘禅;《梁甫吟》,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吟之歌。

(1)《登楼》的最后一句“日暮聊为梁甫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与《登楼》二诗,均为杜甫登临诗的代表作,分别简析二者是如何由.所望之景生发内心感怀的。(4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出下面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6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 ,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 在雨的哀曲里,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 《雨巷》)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徐志摩《再 五、(22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6-19题。 我的母亲(节选) 丰子恺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间一间是我家。但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原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

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