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来源:华佗小知识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教会文学

作者是僧侣,又称僧侣文学,适应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其目的是为了宣传教教义,歌颂上帝权威,大多取材于圣经,内容多描写上帝万能、圣母奇迹、圣徒布道和圣徒苦修等。在艺术上,经常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对整个中世纪欧洲文学产生可广泛的影响。教会文学包括:圣经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和宗教剧等。

2、骑士文学

产生于12-13世纪的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是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的产物,作者为骑士。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3、城市文学

市民创作的文学,又称市民文学。产生于欧洲城市兴起的11世纪至12世纪,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描写市民的日常生活,站在市民的立场赞扬市民的机智聪明,表达对封建领主和僧侣的不满,反映了处于萌芽中的资产阶级的精神特征,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和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语言质朴幽默,风格生动活泼,创作手法以讽刺为主,也采用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列那狐传奇》为代表作品。

4、英雄史诗与谣曲

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主要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雄的事迹,表现主人公的忠君爱国和笃信宗教的高尚品质。五大英雄史诗:英国《贝奥武甫》、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及德国《尼伯龙根之

歌》。谣曲是一种故事性的诗歌,它是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也包括神话传说,还有一部分反映农民与封建主的斗争。在艺术上,这些作品大多风格雄浑壮伟,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主义色彩。

5、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欧洲近代小说,是城市兴起和经济衰退的产物。基本取材于现实,聚焦于城市无业游民的生活,多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他们自述身世的方式,按照其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来进行叙事,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客观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无名氏的《小癞子》是西班牙最早的流浪汉小说。

6、莎士比亚化

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真实的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同时广泛的反映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在任务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在情节上要有生动性和丰富性。

7、大学才子派

是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作家,他们大多是早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具有较深的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修养。他们把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民间戏剧等各种戏剧形式融为一体,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剧作。

8、三一律

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要求戏剧的时间、地点、情节一致,即戏剧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只能在同一地点发生,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

9、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后期流传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的旅行》而得名。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夸大感情的作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情和不幸遭遇,以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怜悯和同情,同时也对劳动者的疾苦深表同情,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常常以生死、黑夜、孤独为题材,

格调悲凉,语言灰暗。

10、狂飙突进运动

发生于18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德国,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动。得名与剧作家克林格尔的一部剧本《狂飙与突》。参与者主要为青年知识分子,充满反叛激情,主张民族统一,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强烈要求个性,接受卢梭返回自然的思想,歌颂理想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戏剧领域,代表作家是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理论家赫尔德。

11、拜伦式英雄

拜伦《东方叙事诗》中出现的具有相似精神特征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形象都带有拜伦本人的某些思想和性格特征,故称为拜伦式英雄。他们大多性格孤傲而倔强,同社会尖锐对立,愤世嫉俗,毫不妥协,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但孤军奋战,他们向往民主和自由,但看不清前途,常常表现出悲观失望和忧郁苦闷的情绪。

12、湖畔派诗人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派别,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都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过,而被称为湖畔三诗人。都强调感情与想象,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农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开创了崭新的诗歌风格。

13、宪章派诗歌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宪章运动兴起的过程中,宪章运动者利用各种文学形式尤其是诗歌,鼓动人们反抗资产阶级,宣传思想。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在形式上广泛采用歌谣体和圣诗体,通俗易懂,节奏明快,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14、自然派

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批判封建主义和农奴制度的现实主义作家。特别指19世纪30年代果戈理创作的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他们极力忠实地描写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和制度,同情小

人物的悲惨命运。体裁上,多数采用叙事文学形式广泛而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15、托尔斯泰主义

主要内容是无以暴力抵抗、宽恕博爱和道德自我完善,核心内容是宗教伦理观念,反映了他与农民在思想上的联系。

16、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形象是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得名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

他们是贵族时期的产物,受过西欧进步思想的影响,大都富有才华,试图有所作为,但缺乏社会理想和坚定信念,找不到社会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不满现状,自命清高,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同时又不愿意放弃优越的生活,走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路子,性格脆弱,无力改变现状,最终无所作为。著名多余人形象有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屠格涅夫的罗亭等。

17、小人物

小人物是指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底层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处于社会底层,生活困苦,心地善良,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的牺牲品,是被欺凌、被剥削的对象。普希金《驿站长》开创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小人物的先河。

18、新人形象

新人形象是19世纪文学中平民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具有民主主义思想,来自社会下层,蔑视贵族阶级,与人系密切,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重视实践,推崇实用科学,还有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和埋头苦干的精神。代表人物有屠格涅夫《父与子》中的巴扎洛夫。

19、废奴文学

废奴文学是在美国黑奴运动中兴起,盛行于19世纪50年代的批判蓄奴制度罪恶的文学。以反对美国南方蓄奴制和反映黑人悲惨

的生活为主要内容。

20、意识流小说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用心里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

21、魔幻现实主义

拉丁美洲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植根于民族传统基础上,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的经验,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拉丁美洲的历史和贫穷落后的现实融为一炉,在故事情节中夹杂着神话传说、奇迹梦幻等超自然因素,运用现代主义文学象征寓意、联想暗示、时序颠倒等表现方法,展现一个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文学世界,以此来表现拉丁美洲独特现实,探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22、荒诞派戏剧

是20世纪50年达兴起于法国,然后迅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以存在主义为思想基础,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痛苦和反抗的无意义,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在艺术上完全抛弃了了传统戏剧的程式和手法,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基本规律,摒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和冲突,剧中人物形象支离破碎,缺乏鲜明的个性,舞台象征化,语言混乱好似梦呓,以轻松的戏剧形式表达严肃的主题。贝克特《等待戈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