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罗马的气质:恢宏、霸气、严谨
一、古罗马文明的时空背景
通常人们将公元前146年确定为希腊化时代的结束。在其后五个世纪的时间里,罗马势力不断增大。 其实在时间上,罗马文明的早期与希腊文明是重叠的,在两者的关系上,罗马文明受到过希腊文明的影响,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质。  1、地理环境与罗马城的建立
意大利是地中海地区的心脏,占据和控制着整个地中海区域的战略要地。特点:     ①它的地理条件很适于政治统一。 ②但也决定了罗马人首先要尽力保卫自己。
③为古代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公元前6世纪后期,伊达拉里亚人(Etruscan,又译作埃特鲁斯坎人)征服了拉丁人。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达一个世纪之久。公元前509年,伊达拉里亚人失去了对罗马的控制,最后这些人当地的拉丁人同化,成了罗马人的一部分。 公元前6世纪,伊达拉里亚已经建立了一个扩展到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城市联盟。他们有了较高的文化,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伊达拉里亚人有以希腊字母为基础的书写文字。伊达拉里亚人有一种以崇拜人形神祗为基础的宗教。伊达拉里亚的艺术受希腊的影响,但经自己民族性改造后,有了新的特点,这就是更重视写实性。埃特鲁斯坎人遗留下来的绘画是墓室壁画。
罗马城的起源:早期的罗马人认为罗马建城的时间为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并以此作为罗马的纪元。但是据推算罗马建城可能在公元前6世纪,即伊达拉里亚人统治罗马初期。 源于“塞皮提蒙” 即”七丘”。伊达拉里亚统治时期是罗马建立并走向自身发展的起始。
2、古罗马发展的历史阶段
公元前3世纪,除了北部波河流域仍掌握在高卢人手中之外,罗马已经控制了意大利半岛全境,罗马由此从一个地域城市成为全国性的政权。             古罗马的历史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王政时代(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 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10年一公元前27年);是古罗马发展的重要时期。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一公元476年)       “王政时代”, 是罗马由氏族制社会向国家政权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王(rex),音译为“勒克斯”, 自公元前八世纪中期到公元前六世纪末期,先后共有七个王统治。王拥有司法权。
罗马政治还包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实际上还是军事民主制阶段。
公元前509年,伊达拉里亚人塔克文家族统治的被推翻,标志罗马进入共和时代。          共和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由有选举权的人选举产生。但古罗马的共和制与今天的共和制并不完全相同,它是以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共和制。
在早期,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投票权。获得自由的奴隶和外乡人也能成为公民,公民身份可以通过罗马家庭或个人的协约,或公共的决定来获得。
罗马的公民可以通过姓名来识别,一般公民姓名由三部分组成,一个是姓,来自家庭,另一个是名,第三个是别名。公民之间的不平等超过希腊城邦。
随着历史发展,罗马的公民划分成不同的阶层,而最主要的划分是贵族(patricians)和平民(plebeians)。
从共和初期起,罗马一直存在着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斗争,结果是平民的权利不断增加,部分平民进入统治集团内部,由此扩大了共和国的统治基础。 公元前470年,遴选保民官——第一次胜利。
公元前450年,颁布了著名的十二表法——满足平民要求编纂成文法的要求。
公元前367年,选举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执政官——贵族垄断元老院席位的局面被打破。 平民大会颁布的法案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平民还取得了与贵族通婚的权利等。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可以分解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选举、立法和监督机构,另一部分是管理日常事务的行政。 前面部分有三个机构:
(1)元老院。权力:法律的批准权、执政官的顾问委员会、控制公共财政、指定行省总督、向执政官指派、外交上的主要决策者、组成特别审判法庭。是罗马共和制的代表着和维护者,所有政治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权力的机构。
(2)百人团会议。权力:选举最高司法行政,决定对外宣战和媾和。
(3)平民大会/部落大会。权力:选举保民官。公元前287年后,该机构获得立法权。    政治机构中第二部分是行政司法。行政司法由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高级行政司法。有解释法律和执行法律之权,日常行政大事也由他们掌管。  这种高级司法行政在早期罗马共和国时期有四种: 执政官(Consuls)。主要的主要执行官,也是统帅。 司法官(Praetors)。执政官在军事上的副手,还是法官。   监察官(Censors)。负责公民的资格审查和财产登记,确定每年的税收。 者(dictator)。绝对的行政权力。
平民保民官是个非常特殊的设置。有权否决任何行政的决定。                               总     结
罗马共和制是介于君主制和希腊直接民主制之间的制度,从机制运作的角度看,而不是从观念的角度,它对西方制度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但它的制度主要还是贵族的统治,由于行政不给薪金,因此穷人就难以担任此职。百人团主要由富人控制,元老院则基本上是贵族的一统天下,元老院的权力又大于百人团和执政官。所以,罗马的奴隶主贵族和富人们通过操纵政治控制了罗马共和国。
罗马疆域的保卫和扩张依赖它的。在罗马,服兵役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前期罗马军团的阵列。少年兵在队伍前方担任散兵。青年兵位于第一列,壮年兵位于第二列,成年兵位于最后。每列分为10个中队。骑兵置于两翼。 3、古罗马的社会生活
在共和国时期,罗马社会中最重要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它是宗教、道德和教育的中心。一个罗马家庭包括所有未婚的孩子、结婚的儿子及其家庭,还包括依附他们的亲戚和家庭奴隶。  罗马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不是获取知识。共和早期的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主要是农夫和军人。
罗马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奴隶无所不在,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奴隶主要来源是战俘,以及这些战俘的后代,罗马社会的经济运行主要依赖这些奴隶。奴隶作出重要的贡献,可以获得自由而成为公民,获得政治权利。 4、宗教
早期罗马人的宗教可以称为万物有灵论,神无形无性。 在伊达拉里亚人的影响下,认为他们的神灵与人同形同性。 接受了希腊宗教的影响,将自己的神与希腊神一一对应,并将希腊神话加以改造。家庭宗教演化为国家宗教。 罗马宗教的特点:
特殊的罗马城邦神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神共同存在,反映了罗马从原始部落走向国家的历史进程。 罗马人的宗教信仰没有不可逾越的教条,也没有神秘莫测的天堂来世说、因果报应说
之类的教义。 从共和国晚期到帝国初期,犬儒主义、怀疑主义、享乐主义和禁欲主义所关心的主要是个人幸福,而不是社会福利,表明罗马原来的多神教已经不再适应软弱无助的人们日益增长的宗教需要,反映了人们逃避现实的倾向。
二、罗马的扩张:当地中海成了内海,共和国到了尽头
1、罗马共和时期的扩张
迦太基和罗马互相的猜忌和不信任,以及海上利益的冲突最终将两国推上战争之路。双方进行了三次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24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146年)。 2、罗马帝国的建立
帝国建立的原因:领土的极度扩张。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结束至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这一时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期。首先在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21年,出现了格拉古兄弟的改革运动。此时军人开始专权。罗马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苏拉与马略的争斗。苏拉后来成为了罗马的军事者。公元前44年,凯撒在元老院议事厅遇刺身亡。
三、罗马文明的巅峰:文学、艺术
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执掌大权起至马可·奥勒利乌斯公元180年去世的200多年,罗马处在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历史上称作“罗马和平”(Pax Romana)。这是罗马文明最为辉煌的年代。 罗马是希腊文明的传承者和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拉丁文化、伊达拉里亚文化和希腊文化及东方文化共同影响的基础上,把古典文化推向高峰。 (一)文学 1、文学
起步阶段的罗马文学主要是介绍和模仿希腊文学,最初的表现形式是民间诗歌。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84~前204年)首次将《奥德赛》译成拉丁文,这是罗马第一部文学教材,从而使他享有“罗马第一位诗人”、“拉丁文学之父”的称号。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罗马人自己的文学作品和希腊作品一起开始大行其道。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剧作家,一位是普劳图斯(公元前254-前184),另一位是泰伦斯(公元前190-前159),两人都是喜剧作家。共和末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斗争促成了演讲学和修辞学的兴盛,成为当时文学非常重要的形式。最有成就和最著名的演说家和散文家是西塞罗。
罗马文学发展到帝国初期达到顶峰,特别是屋大维统治时期可谓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2、罗马的史学
共和时代最重要的史学家是波里比阿。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有李维、塔西陀、普鲁塔克等。波里比阿《通史》蒂托·李维 《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日耳曼尼亚志》 (二)艺术 1、神庙和广场
在罗马古朴时代,罗马的神庙受伊达拉里亚的影响是主要的。罗马也经历了希腊化的过程。但罗马仍然保持自己的一些特色。在建筑上,罗马采用希腊的柱式,但在结构上还是罗马自己的。希腊的因素只是装饰性的,而功能和结构上则完全为罗马式。从屋大维时代起,罗马重新提倡节俭和内敛,但在建筑上和艺术上却丝毫不吝啬金钱和材料。屋大维任内用大理石建造了许多建筑,也用大理石创造了许多雕刻杰作。罗马建筑虽然继承了希腊柱式,但它根据新的审美要求和技术条件加以改造和发展。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亚、科林斯和混合式,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称为罗马的五种柱式。 罗马人创造了新的柱式组合,最重要的是
券柱式。
2、建筑技术的进步
罗马建筑最具性的变化是由建筑技术的进步而带来的,罗马建筑就此表现出它的独创性。罗马建筑在共和国时代起开始发现了一种新的建筑材料,这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水泥”的东西。 它大大方便了拱门、拱券和穹顶的建筑,从而使之成为罗马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3、雕刻
在艺术方面,罗马的雕刻也反映出罗马的写实性和现实主义的特征。  罗马艺术的个性化和写实特征最为普遍的表现是在罗马到处可见的胸像。与希腊将人像理想化不同,罗马胸像的原则是要完全忠实于模特原型。 4、绘画
四、法律、语言、科学
1、法律
罗马对世界文明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它的政治统治经验和它的法律。我们现代的法律在许多方面受罗马法的影响,但我们绝对不能用今日的观念和视角去理解罗马的法律。 罗马法的起源是十二表法,它是从罗马的宗教观念和习俗演变而来。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早期罗马法的一些特征:
十二表法的法律内容是综合性的,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十二表法适用于所有公民,禁止。 十二表法非常强调法律程序,一切要依法律条文办事,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司法官就不能受理。 十二表法在某些方面还表现出法律和宗教的一些联系。
十二表法是罗马作为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罗马的扩张,城市文明的发展,这些法律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法律体系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法学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帝国时期罗马的法学的发展 :
进一步明确关于法律的定义。由法律的定义引伸到法学的定义。对罗马法律体系进行分类:公法、私法、“万民法” 。探索政治权力和法律效力的来源问题。 2、文字
古代罗马使用的文字称为拉丁文,这是利用、继承希腊字母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拼音文字。拉丁人通过伊达拉里亚人学会了希腊字母。 3、自然科学
罗马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没有太大的进展,他们主要是将前人的成果进行综合,强调的是实用性。 4、哲学
罗马时期的哲学几乎仍然是希腊哲学的一统天下。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思潮亚里斯多德哲学、斯多葛哲学和伊壁鸠鲁哲学在罗马仍然流行。同时,柏拉图哲学经西塞罗的重新发现也再次兴盛起来,在地中海世界的文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柏拉图哲学被后人重视奠定了基础。
五、大国衰亡
罗马文明到五贤帝时发展到最高峰,随后盛极而衰,直到公元5世纪,帝国大厦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轰然倒下。 1、帝国的衰落
最终,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斯将军登上皇帝宝座,建立了军事的统治。他所建立的皇朝从193年持续到235年。从3世纪后期起,罗马出现了两位著名的皇帝,他们通过改革,
延缓了罗马的危机。公元324年,君士坦丁成为唯一的皇帝。君士坦丁在位期间以两件事著名,一件就是先前提到的皈依教,另一件就是在公元330年在拜占庭创建了新的首都。  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是西班牙人狄奥多西一世,就是在他任内教成了国教。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去世后,皇帝的权力被他两位儿子瓜分,罗马帝国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内部危机丛生的时候,罗马帝国的东北部面临着一些外部民族的骚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日耳曼民族。日耳曼人最早生活在斯堪的亚半岛南部地区,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南迁。公元1至2世纪在欧洲的中部和北部定居下来,与罗马帝国发生接触。   2、日耳曼人的入侵
410年,西哥特人开始向意大利半岛发起进攻,占领并洗劫了罗马城。“蛮族”人从各个方向涌入西罗马帝国。最后帝国被瓜分:不列颠岛被来自北部的一些岛民和来自的盎格鲁-撒克森人占领;北部高卢地区被法兰克人获得;东部高卢成了勃艮第人的天下;西南高卢和西班牙落入西哥特人的手中;汪达尔人获取了北非的土地;东哥特人最后成了意大利半岛的主人。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斯·奥古斯图卢斯被迫退位,此后整个西罗马帝国完全处在日耳曼人控制之下,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而事实上,罗马的衰落就如它的建成一样,决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逐渐瓦解的。   3、帝国衰亡的原因
最直观的原因当然是“蛮族”的入侵 。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的原因主要是内部的原因。
政治性的:元首制时期罗马宪政方面最明显的政治缺陷是缺乏明确的继承法。
随后是内战。帝国时代罗马的最大政治缺陷最终可能在于没有让足够的人民参与工作。 经济问题:罗马最严重的经济问题肇源于奴隶制度和劳动力短缺。
文化上的解释:最简单地说,3世纪的罗马帝国无法依靠人们共同拥有的公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