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卢冬香(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潭中心小学,福建摘龙岩3120)更能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前提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文章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规律,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针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渗透德育教学内容;要注重开展体验式教的教学策略。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科整合教学;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还要注重因材施教,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2-0013-02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再是空泛的以知识说教,更多的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更加切合实际的教育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促进学生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该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掌握法治知识,形课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这对于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一、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缺乏有效联系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道德与法治是与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重要学科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2.未能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在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鲜明的个性。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案,要注重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只中,部分教师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是简单地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差异,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3.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教师不善于鼓励学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位,无法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流与沟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以日常道德行为习惯及基本的法律知识为主,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缺乏新意及趣味性,加上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去学习。一旦教师提学生就会对该科目失去问回答不上来,加上教师严厉的批评,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1973-)一级教师,从事道德作者简介:卢冬香,女,福建龙岩人,与法治教学研究。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强化学科整合教学1.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材基础知识的讲授至关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要,它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但教材知识的讲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部,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更好强化学科整合教学,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更多的发散空间,自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部分学生虽然在理解能力、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但只要教师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增强课堂教学参与度,提点拨,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升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可以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锻炼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于教材中学生比较陌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其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与实践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传“校园生活真快乐”这一课为例,参观校园。一年级学生步入统教学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校园时间不长,对许多地方还不熟悉。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有效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画一画自己眼中回到教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美丽的校园,通过与美术课程的整合,中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2.从生活实际出发,渗透德育教学内容教材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教学科目,这一鲜明的学科特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性决定了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养,实现高质量教学,就必须结合教材内容,是道德与法治发开展教学工作。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两者的有机结合不课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仅可以将单一的教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还可以有效拉近教材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理解、践行教材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例与课堂知教学“我的好识点相联系,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习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提问:“刷牙、洗脸、“同学们早上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应该做什么呀?”吃早饭。”学生们积极回答,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引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述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2019年8月·第22期(总第614期)訝輱輥“亮考帮”设计研究基于“对分课堂”的魏小莉(甘肃省徽县第一中学,甘肃徽县742300)摘“思”“议”“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要: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亮考帮”,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文章首先简述“亮考学生的好奇心、求胜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的定义,然后对“亮考帮”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关键词:“亮考帮”;对分课堂;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参与;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2-0014-02意思是说,教《学记》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过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呢?进取精神,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对分课堂”中“亮考帮”的设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发现,使课堂呈现“学为中心”、学计能够为高中历史课堂注入活力,生“自己要学”的状态。随着课堂实践的深入,笔者对高中历史现着重从以下几个方课堂教学引入“亮考帮”有了更深的理解,面进行阐述。的提出一、“亮考帮”教学质量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流程,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普遍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问题。教师把教学内容提前准备一节课几乎绝大多数时间都被好,然后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在课堂上没有足教师占用。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学生参与太少,够的时间思考和消化。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实质上是在讲一半留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讲授内容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所谓的有备而来,指的是准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备好“亮考帮”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陇南市2017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课题立项号LN[2017]85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魏小莉(1974-),女,甘肃陇南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导学生在学习之后都能够改掉一个坏毛病,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参与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3.开展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更多的是侧重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较于其他学科,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应该以学和价值观。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丰富道生为中心,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德认知。这不仅是践行新时代素质教育观念的具体表现,同时更能促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例如,教学“我们在一起”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合作类游戏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组内成员相互协助共同完成相应的游戏任务。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邀请不同的小组成员上台分享自己参与游戏的感受与心得。这种融入德育内容的集体游戏活促使学生在体验过程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中内化教材知识,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4.注重因材施教,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的个体,教师在讲解新课内容时,要根理解与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确保课堂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让不同基础的学教学内容难易程度适中、新旧知识搭配合理,注意力不太集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发展。爱动、教师要灵活中、课堂上不太守纪律是部分青少年学生的特征,利用这些学生的特点来引入新课内容,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青少年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纠正缺点,极参与课堂学习。有时候一句鼓励性的语言强于反复的批评说积极思考,教。在教师的鼓励下,很多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这有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保持良好的学习生课程,教会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活习惯是该课程的教学核心和价值。因此,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模式,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开展体验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考文献:[1]刘莹,刘晓东.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接地气———统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2]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7).[3]张剑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6).[4]章乐.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教学的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5]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訝輲輥2019年8月·第22期(总第6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