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语文上册6.《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6.《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来源:华佗小知识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现在让我给大家分析一下教材特点。

《爬山虎的脚》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来编排课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是本单元的人文性的重要体现,而工具性则主要体现为朗读、积累词句、学习写作方法等。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作者用细致、简洁的文笔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同时,我还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课文的学习,已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未能形成系统的观察方法,如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观察的结果应如何表达等。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他们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并且会写观察日记。

我把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的第3—5自然段。

下面我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明确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难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多种方式激趣法、逐层引导观察法、情感朗读指导法、绘画实物演示法 ,这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原则,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读、议、画、说、演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体会学习乐趣。所以我设计的学法为:合作探究讨论法、动手操作体会法、反复朗读品味法、观察表达模仿法

上好一节课必须有好的准备,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准备 1.辅助课堂教学的课件 2.爬山虎的实物

3.画了爬山虎茎和叶的小黑板 4.关于爬山虎的脚的演示动画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3分钟完成),(二)合作探究,直奔中心( 10分钟完成),(三)因段定法,理解重点( 20分钟完成),(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7分钟完成)。

下面我详细地来说清楚本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首先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当配音演员,背诵课文中描写叶子的片段 。

2、然后全班看着图画,老师设置一个悬念 :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与爬山虎的脚有什么联系呢?

3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个的环节学习。

这里我运用了多种方式激趣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二)合作探究,直奔中心

这个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用课件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并明确学习要求分四个。

1.想一想: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围绕爬山虎的脚,这几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2.找一找:用“~~~~”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用“——”画出描写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句子。

3.说一说:小组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4.读一读: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这里我指导学生运用了合作探究讨论法,反复朗读品味法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我根据3-5自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段定法,理解重点。 (三)因段定法,理解重点 1.第3自然段通过找“脚”、画“脚”、说“脚”三部曲来进行教学。

(1)找“脚”:首先指名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然后老师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知道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同时理解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这时老师相机板书) (2)画“脚”:师生合作画爬山虎的脚。

(教师出示画了爬山虎茎和叶的小黑板、,让学生选择正确颜色的粉笔补画脚。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脚)

(3)说“脚”:结合实物,学生上台介绍爬山虎的脚。

这里我运用了绘画实物演示法和动手操作体会法,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解决了教学重点。

2. 第4自然段我采用:角色转换,体会“爬”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本段,老师指名读描写“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句子,圈出关键动词。 (2)课件出示:

品词解句,体会用词之妙。(师板书)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用多种形式朗读句子,然后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老师相机板书)

(3)出示动画,体会“爬”,表演“爬”。 最后出示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之后,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老师表扬表演的好的学生)

这里我运用了情感朗读指导法和观察表达模仿法,加深了学生对爬山虎往上爬的理解,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 第5自然段采取自学形式,让学生细心对比找“变化” (1)默读,思考:爬山虎的脚没有触墙和触墙的变化? (2)根据学生回答,老师边板书边分析。 (3)男女分读,再次品味。

第四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首先出示课文后面的讨论题:爬山虎的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的脚之间的联系,解答了第一环节提出的问题。

2.学法:接着齐读第3—5段,鼓励学生学习作者有耐心进行连续观察,还要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3.明确积累要求:摘抄好词佳句,背诵全文。

4课后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泡点豆子或花生等,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并写一篇观察日记。(还可以观察动物)

最后我运用了逐层引导观察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应用到学习中。

最后我说一下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通过板书,学生就可以清楚知道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样的板书,简明扼要,既清晰,又便于记忆,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作用。 八说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

触 巴

形状:枝状、

像蜗牛的触角 爬

拉 颜色:嫩红

贴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没触墙:萎了

触墙:变灰色、 牢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