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举例说明跨商品套利的运用 (1)

举例说明跨商品套利的运用 (1)

来源:华佗小知识
 - !

举例说明跨商品套利的运用

套利是指在某种商品(在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拥有两个价格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通俗说,套利套利,就是套取利益的意思,套利就是在同一时间进行低买高卖的操作!同一种资产在不同市场上价格不同,会出现套利,如 A市场 苹果卖 10元 1KG,B市场 苹果卖 16元 1KG,你在A市场买进苹果,在B市场卖出,这样你就每千克套利6元。700元钱买进一部手机,900元钱卖出,这也是套利。

跨商品套利又称“跨产品套利”,是指利用两种不同的、但是相互关联的商品之间的期货价格的差异进行套利,即买进(卖出)某一交割月份某一商品的期货合约,而同时卖出(买入)另一种相同交割月份、另一关联商品的期货合约。如花生和花生油的价格联动性较强,投资者在某个交易所买入9月花生合约同时卖出9月花生油合约,就是跨商品套利。

一般来说,进行跨商品套利交易时所选择的两种商品大都是具有某种替代性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约的商品。

跨商品套利指利用两种具有高度替代性或受相同供求因素影响的期货商品合约存在的价差进行交易。主要特点是:商品期货合约不同,但相互关联性较大(如小麦和玉米之间的价格变化趋势相关性很大),两种商品期货的交割月份相同。

跨商品套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两种商品之间应具有关联性与相互替代性; 2.交易受同一因素制约;

3.买进或卖出的期货合约通常应在相同的交割月份。

跨商品套利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相关商品间的套利,二是原料与成品间的套利。 (一)相关商品间的套利:某些商品期货价格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可利用它们之间的价差进行套利。例如,小麦和玉米均可用作食品加工及饲料,价格有相似变化趋势,因此可以进行小麦和玉米间的套利。

(二)原料与成品间的套利:利用原材料和它的制成品之间的价格关系进行套利。最典型的是大豆与其两种制成品—豆油和豆粕之间的套利。

下面就大豆和豆粕来说明跨商品套利的运用

大豆、豆粕的套利,理论依据当然来自于大豆的压榨,只不过是根据恒定的豆油价格来制定的。而现在豆油合约已经上市交易,更多的生产商在销售豆油的时候就会参考豆油期货价格来定价,豆油的现货价格的波动增强了,生产商单纯利用大豆和豆粕进行价格锁定就显得不科学了。既然大豆、豆粕、豆油三者齐全,那讨论一下完整的压榨套利就很有必要。

一个加工企业能否盈利,关乎的无非是三大块,主要是原料进货成本,加工成本(包括工人工资、折旧等等),还有就是产品销售收入。对于大豆加工商来说,单位大豆的压榨利润=豆油价格*单位大豆出油率+豆粕价格*单位大豆出粕率-单位大豆价格-加工费。

大豆压榨的加工费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为一常值,美国平均为16美元/吨,我国平均为100元/吨,虽然近来随着能源价格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大豆加工费可能会上涨,但也是固定的;因此大家也就只关心加工毛利的变化了。

压榨毛利是根据每吨大豆经过压榨生成的豆粕和豆油的价值减去大豆的成本从而得来的。如果这个数值小于加工费用,可能就会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停产,直接的结果就是大豆库存增加,豆粕、豆油库存减少,这种状况维持一段时间以后,又会促成加工毛利的上升。压榨毛利是衡量大豆加工者是否能够通过大豆的压榨来获取加工利润的主要指标。在1

- !

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交易模型中,就存在所谓的“大豆提油套利”以及“反向提油套利”正反两种模型。

大豆提油:就是买入大豆卖出豆粕和豆油,反向提油套利:就是卖出大豆买入豆粕和豆油。他们之间的分配比例:在美国公布的是1莆式耳大豆=11磅豆油+44磅豆粕+4磅残渣,大豆单位是5000莆式耳/手,豆粕单位是20万磅/手,豆油是6万磅/手,因此5000莆式耳大豆能生产220000磅豆粕以及55000磅豆油,因此一手大豆相对应1.1手豆粕和0.92手豆油,如果是10手大豆对应11手豆粕和9手豆油。至于压榨毛利的数据,经过价格换算后,每莆式耳大豆理论压榨毛利=11*豆油价格+0.022*豆粕报价-大豆报价.[1:11对应5000:55000(豆油) 1:44对应5000:220000(豆粕) 220000磅÷200000磅/手=1.1手(豆粕) 55000磅÷60000≈0.92手(豆油)](对豆粕进行解释:在榨油厂里,用大豆做原料来榨油,能够生产出两种不同的商品,一种是豆油,另外一种就是豆粕。豆粕是大豆提炼豆油后的副产物,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做牲畜的饲料。由豆粕不难联想到糠,城市里面的孩子可能没见过这种东西,甚至是听都没听过。糠是稻、麦等农作物的子实的外壳,碾碎后形成的粉末,主要是用来喂养家畜之用,粗糙难以下咽,在古代困难时期穷人也会吃)。

我国的合约间的配比应该怎么考虑呢?

1吨大豆大约生产0.78吨豆粕、0.18吨豆油,其比例为100:78:18.我国的三种商品的单位都是10吨,因此根据出油率、出粕率来看,按理论上是50手大豆对应39手豆粕和9手豆油(0.78*50=39,0.18*50=9)。当然对于大型生产商是应该按照这个比例来进行。小型交易者可以5:4:1(100:80:20)的关系来进行交易。

不过如果希望中国的压榨套利有所发展,在交易规则上一定要有所突破,对套利头寸要进行保证金方面的优惠措施,否则加工商将在资金上受到约束。

在进行实际压榨套利交易时,除了要用价差上下限附近的交易策略外,同时也要兼顾这三个品种之间价差分布的季节特征,如果在实际交易中价差临近历史上下限值,即可按上述方法直接入市交易,而用价差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来决定获利平仓的时间段,同样,当交易者以价差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依据入市参与压榨套利时,也可以参照价差历史走势上下限值考虑获利平仓的价位区间。

豆粕期货交易

1.豆粕价格运行的季节性规律

一般规律通常11月份大豆收获后至第二年的3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旺季,4-8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逐步转旺,在此期间,豆粕的价格波动会很大。此外,豆粕价格还随豆粕主产区的收购、库存变化而波动。按照这一国内豆粕的基本生产规律,一般情况下在11月份大豆收获季节,新豆集中上市供给压力相对较大,这段时间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回落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到第二年的3月前后豆粕消费转旺时。从来年4月份开始国内养殖业开始大量采购饲料,对豆粕的消费需求缓慢增加,在夏季到来之前饲料的需求达到全年的高点,此时豆粕价格也会上行至全年高位,之后随着养殖业对饲料消费需求的减少,豆粕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在国内大豆收获季节到来之前,由于国内大豆供给出现断档造成大豆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涨,此时国内豆粕价格由于加工原料价格的上涨而同步呈现快速上扬势头,但由于并非是出于消费需求的拉动,此间豆粕现货价格涨幅将不会很大,这种情况将一直延续到10月中旬新豆开始大量上市的时候。

随着进口总量的增加,豆粕市场价格的变动已不局限上述的生产模式之中了,尽管国内大豆供给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季节特征,但由于进口大豆的不断补充已经使得这种季节性特征大为改观,南美大豆与我国的大豆生产季节刚好相反,在每年的2、3月份开始大量上市,因此在国内3份以后国内大豆供给依然较充足,从往年情况看只是到国内大豆收获前也就是(8月底9月中旬)这段时间大豆供给才会相对紧张一些,这个时期我国和美国大豆同样都2

- !

出于季节性的供给短缺期,在其他时段国内大豆的供给并没有很明显的断档,因此近几年来国内豆粕价格波动相对平缓了许多,价格走势的季节性差异越来越不明显,只是由于受下游饲料加工企业采购原料的影响,价格走势在全年不同时段会表现出一定的强弱之分,从现货采购角度看,每年(4-5月)是饲料企业豆粕采购旺季,豆粕价格往往较高,在(7-8月份)为采购的淡季,豆粕价格为全年低点,一般情况下半年平均价格比上半年高,其他时段豆粕价格走势主要跟随大豆原料的价格高低运行。

2.豆粕套利机会分析

价差接近或大于450时,买豆粕卖大豆 价差接近或小于250时,卖豆粕买大豆

虽然DCE开设豆粕品种,但该品种一直成交清淡,持仓很小。所以,大豆与豆粕之间的套利在价差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在豆粕市场上的进出是否畅通,这是大豆与豆粕之间套利的主要操作难度所在。

3.平仓时机的选择:

大豆9月合约与豆粕9月合约价差分布特征来看,9月价差分布在268—765元每吨之间,中值回归众数为566元每吨。从9月大豆与豆粕价差概率分布图上可以看到,频率分布特征基本呈现正态分布状态,略微偏向右侧。如果取80%的置信区间价差分布大致位于410—691元每吨之间。也就是说在9月大豆与9月豆粕价差接近或者超过700元每吨时,可以考虑卖出大豆买进豆粕的套利操作,在两者接近或者小于410元每吨时,可以选择买进大豆卖出豆粕的套利操作,待价差接近566元的时候平仓获取利润。 1月大豆与1月豆粕合约的特征: 1月——3月第一季度,大豆和豆粕的价差处于全年的较低位置,这一段时间是国产大豆上市后的集中供给期,大豆价格相对较低,而豆粕价格则由于春节前后处于豆油的消费旺季,各压榨厂大豆压榨量较大造成豆粕供应量增加而处于相对低位,这两者之间的价差在全年的分布中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3月开始到6月份,国产大豆集中供给压力逐渐减弱,大豆消费日趋旺盛,价格逐渐走高,而此间豆粕消费处于缓慢复苏状态,价格虽然上涨,但幅度并不大,这样造成在这一段时间内大豆与豆粕价差不断扩大。从6月初到8月中旬,大豆已过消费旺季,而此时豆粕正是消费季节,因此豆粕价格在此期间开始大幅上行,而大豆价格此时则开始步入调整过程。在这一段时间,大豆与豆粕价格开始由高位回落,并在8月中旬再度接近全年低点。在大豆收获季节到来之前,8月底至9月中旬国内大豆供应基本处于断档状态,此间大豆价格将会由于季节性因素而再度攀升至全年高位,这使得大豆与豆粕价差再度扩大,而随大豆收获季节的到来,新豆上市压力逐渐增大,大豆价格开始缓慢进入季节性回落过程,而下半年豆粕的消费通常情况均较上半年高,豆粕市场价格也高于上半年,这样大豆与豆粕价差就会再度回落至低位,全年的价差低点一般也会出现在10月至12月这段时间内。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