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龙珠中学 袁内军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现代中学生应当而且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心理素质是影响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当前的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这一联系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性格与其思想品德的相互关系之中;心理健康促使人的智力发展,心理不健康阻碍人的智力发展;在理想美、思想美、品德美、性格美、情感美的内容中,很多都是人的心理健康特征所应包括的内容,没有健康的心理,就谈不上学生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健康的心理应包括下面五个方面:一是有与自己年龄阶段特征相符合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智力水平,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有自尊心、上进心和自信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爱学、会学;二是情感健康,情绪比较稳定,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遇事比较冷静,处事比较谨慎,同情老幼弱小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三是有与自己年龄阶段相符合的自制力,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注意力比较集中,活动性的兴奋或抑制处于正常状态;四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自利,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友好交往,与人为善,有一定的性和自主性,不依赖别人,不屈从别人,不嫉妒别 人,也不固执己见;五是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变化了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东西,能够承受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

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是我们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而确实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则是我们工作的落脚地和归宿,那么,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根据笔者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以来的经验,本文认为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

虽然我国早已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但因各种原因,大多数学校口头上高喊素质教育,因受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仍然实施应试教育。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可能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失去自尊、自

信,出现心理障碍,厌学逃学,低自我评价,低自我意识,甚至对给予其伤害的教师产生报复行为。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等。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不少大学生轻生的事例就足以证明。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育,更要培养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

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才不同的内涵。如果说,古代社会看重的是人的体力,近代社会所看重的是人的技能,那么,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将越来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质。在信息化、市场化的更加复杂的未来社会里,是否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独创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品质,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情感,将是人才的重要内涵之一。如今,在美国的著名企业里,选拔人才不仅看专业水平,而且要进行专项心理测试。在国内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亦十分看重人才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品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计,正心为本。”柳斌同志指出:“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普遍加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教育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需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显然,这里非常强调心理健康。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中学生(12、13——17、18岁)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情感、认知水平、价值观等都会有巨大的变化,称为“黄金岁月”;同时,又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称为“多事之秋”。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人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只有17%的人心理完全正常。这些心理问题包括:1、学习困难;2、人际交往困惑;3、青春期心理问题;4、自卑、孤僻、任性、封闭、脆弱等人格缺陷;5、成瘾、多动、逆反、偷盗等行为问题;6、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困惑等等。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为中学生提供系统、有效、全面、科学的辅导和帮助。

四、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1、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如果个体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则最易于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发生不道德行为。所以,要防止或消除非道德行为,从根本上说,就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出现了性的需要;其次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性需要。这两种需要与他们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常常产生矛盾。于是便形成了他们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特点。而这些特点又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从矛盾中解脱出来。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六、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不断提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从学校方面看,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试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从社会环境方面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不仅事关学校,而且事关家庭、社会。我们只有把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联合起来,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抓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